情系“偷阅”
□安庆 蒋龙友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空闲时间免不了舞文弄墨,写一些敝帚自珍的东西自娱自乐。然而,创作是需要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阅读。创作和阅读是分不开的,因而我又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小时候,我喜欢听村子里的老人讲故事,听他们重复那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时候,讲故事的人都厌烦了,我还听得津津有味,软磨硬缠着非要再听一遍不可。听不同的人讲同一个故事,听他们讲同一个故事时的叙述差异,听他们怎样把一个普通的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那时,我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希望自己将来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用文字记录人生,把生活写成文字给别人看。上学以后,我对语文课满怀兴趣,迫不及待地扩充着自己的字词量,为的就是能早日开始我的阅读。 我的父母生长在旧社会,从来没有进过学堂,识字有限。家里除了我的课本外,几乎没有别的书籍,所以我一有空就溜到大伯家去。大伯是中学老师,家里有不少藏书,这些藏书有些是个人买的,有些则是从学生手里收缴上来的。那时,学校差不多都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现在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坏处的课外书,在当时却被列为“禁书”,一经发现,当场没收。然而,这些“禁书”却成了我的“宝藏”。自从得知大伯家里有藏书后,我就成了大伯家的常客。只要大伯不在家,我就把这些“禁书”翻出来,一饱眼福。一次,我正看得入迷时,冷不防大伯从外面回来了,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等待大伯严词厉色的批评。意外的是,大伯并没有批评我,他只是说不要把这些书带到学校去,要看就在家里看。 大伯家里的这些藏书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东西。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别的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疼,我却把它看成一大乐事。 上了初中以后,大伯家里的藏书已经被我“啃”光了,学校图书馆里虽然藏书甚丰,但只对老师开放。幸亏周围那些同学有门路,隔三差五地总能弄到书,不然,这样的“围剿”还真让我难以忍受。那时,我们团结一心,一有书,自己一看完,马上传到下一个人手里,毫不藏私。一旦发现哪个有私心,马上把他从这个圈子里开除,再有好东西就没他的份。有时,一些爱打小报告的学生也会告发我们,惹得老师大发雷霆,在教室里展开大规模的“搜书行动”,可是没等老师来搜,我们就把“罪证”给转移了。为了保住这些“宝藏”,我们和老师较上劲,但老师总趁我们出去上课间操的空当,杀个回马枪,让我们防不胜防,留在课桌里的“宝藏”被老师全收走了。 到了师范学校,老师就不管那么多了,图书馆里的书我们也可以借来看了。语文老师还鼓励我们多看课外书,说看的书多了,写作文时才有东西可写,这个“号召”正合我的心意。在自己不喜欢的课上,我对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课置之不理,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小说情节中。老师提问我时,我常常是半天没反应,幸好好心的同桌不忍看到我落个被叫到办公室的下场,用胳膊肘碰我一下,我才一激灵从小说的情节中抽身而出。 从师范一年级开始,我就尝试着进行文学创作,写了一些作品,陆续在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刊发、刊播,博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这一结果让我兴奋不已。我还如愿以偿地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并正式走上了业余文学创作之路,开始雄心勃勃地向着小时候立下的志向进发。 如今已为人师,没有空闲去大量阅读,有的也只是偶尔读读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但每每回忆起过去那些偷偷阅读的日子,脸上便会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安庆 蒋龙友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空闲时间免不了舞文弄墨,写一些敝帚自珍的东西自娱自乐。然而,创作是需要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阅读。创作和阅读是分不开的,因而我又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小时候,我喜欢听村子里的老人讲故事,听他们重复那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时候,讲故事的人都厌烦了,我还听得津津有味,软磨硬缠着非要再听一遍不可。听不同的人讲同一个故事,听他们讲同一个故事时的叙述差异,听他们怎样把一个普通的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那时,我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希望自己将来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用文字记录人生,把生活写成文字给别人看。上学以后,我对语文课满怀兴趣,迫不及待地扩充着自己的字词量,为的就是能早日开始我的阅读。 我的父母生长在旧社会,从来没有进过学堂,识字有限。家里除了我的课本外,几乎没有别的书籍,所以我一有空就溜到大伯家去。大伯是中学老师,家里有不少藏书,这些藏书有些是个人买的,有些则是从学生手里收缴上来的。那时,学校差不多都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现在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坏处的课外书,在当时却被列为“禁书”,一经发现,当场没收。然而,这些“禁书”却成了我的“宝藏”。自从得知大伯家里有藏书后,我就成了大伯家的常客。只要大伯不在家,我就把这些“禁书”翻出来,一饱眼福。一次,我正看得入迷时,冷不防大伯从外面回来了,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等待大伯严词厉色的批评。意外的是,大伯并没有批评我,他只是说不要把这些书带到学校去,要看就在家里看。 大伯家里的这些藏书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东西。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别的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疼,我却把它看成一大乐事。 上了初中以后,大伯家里的藏书已经被我“啃”光了,学校图书馆里虽然藏书甚丰,但只对老师开放。幸亏周围那些同学有门路,隔三差五地总能弄到书,不然,这样的“围剿”还真让我难以忍受。那时,我们团结一心,一有书,自己一看完,马上传到下一个人手里,毫不藏私。一旦发现哪个有私心,马上把他从这个圈子里开除,再有好东西就没他的份。有时,一些爱打小报告的学生也会告发我们,惹得老师大发雷霆,在教室里展开大规模的“搜书行动”,可是没等老师来搜,我们就把“罪证”给转移了。为了保住这些“宝藏”,我们和老师较上劲,但老师总趁我们出去上课间操的空当,杀个回马枪,让我们防不胜防,留在课桌里的“宝藏”被老师全收走了。 到了师范学校,老师就不管那么多了,图书馆里的书我们也可以借来看了。语文老师还鼓励我们多看课外书,说看的书多了,写作文时才有东西可写,这个“号召”正合我的心意。在自己不喜欢的课上,我对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课置之不理,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小说情节中。老师提问我时,我常常是半天没反应,幸好好心的同桌不忍看到我落个被叫到办公室的下场,用胳膊肘碰我一下,我才一激灵从小说的情节中抽身而出。 从师范一年级开始,我就尝试着进行文学创作,写了一些作品,陆续在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刊发、刊播,博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这一结果让我兴奋不已。我还如愿以偿地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并正式走上了业余文学创作之路,开始雄心勃勃地向着小时候立下的志向进发。 如今已为人师,没有空闲去大量阅读,有的也只是偶尔读读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但每每回忆起过去那些偷偷阅读的日子,脸上便会洋溢着快乐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