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历史百科

探究历史百科

关注
298粉丝
0关注
1557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10枚勋章

学历史,读名著,给自己一面镜子

  • 英国可以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关键

    2024-09-30
    3跟贴
    图片
  •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辉煌与传奇

    2024-09-30
    1跟贴
    图片
  • 从封闭岛国到资本主义强国的转身

    2024-09-30
    1跟贴
    图片
  • 日本近代史的开端与转折点

    2024-09-30
    4跟贴
    图片
  • 基辅大公国:东欧历史上的璀璨明珠

    2024-09-27
    5跟贴
    图片
  • 诸葛亮为什么在用人上屡屡失策?
    诸葛亮在用人上屡屡失策,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用人标准的局限性:诸葛亮在选人时过于注重品行而忽视能力。他推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品格好但能力一般的人,而未能充分发掘和使用那些具备实际才能的人才。这种用人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蜀汉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整体实力提升。 不善于培养下属: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他并没有真正培养出几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而是过度依赖刘备的老班底如五虎上将和魏延等人。当这些老将逐渐老去或离世后,蜀汉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这反映了诸葛亮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用人不当导致关键失误:诸葛亮在用人上的几个重大失误直接影响了蜀汉的命运。例如,他错误地信任了马谡并派其守街亭,结果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大业受挫。此外,关羽的使用也是一大败笔。关羽虽然勇猛但自视甚高,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加之吴蜀关系不融洽,使得诸葛亮的“联吴抗曹”策略难以实施。最终关羽在荆州的失守直接导致了蜀汉的战略被动。 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诸葛亮在用人上往往过于固执己见,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他过于依赖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用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蜀汉的发展空间和应变能力。
  • 朱元璋具体有哪些功绩?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功绩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具体来说,他的主要功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朱元璋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这一壮举不仅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也为汉民族政权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恢复民族自尊心:在元朝统治时期,中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通过一系列去蒙古化的措施,努力恢复汉族礼仪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汉族的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复并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惩治贪官污吏:朱元璋深知官场贪腐对民生的破坏力,因此他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手段和措施反腐,打击和处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为后世树立了官员廉洁自律的榜样。 发展社会经济:朱元璋实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和移民屯田,使明朝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他还兴修水利、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为明朝后世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中央集权:为了稳定政治局势,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了内阁制度,加强了皇权。同时,他对各级地方政府的权力也进行了分解,建立了完备的军事制度,确保了明朝的长治久安。
  • 诸葛亮的弟子姜维有多厉害?
    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在三国时期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意志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支柱。姜维的厉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勇双全,统帅有方:姜维归顺蜀汉后,迅速展现出其过人的智谋和勇武。他多次率军北伐,与曹魏名将如邓艾、陈泰等交锋,互有胜负,展现了其出色的统帅能力和战术运用。在战场上,姜维以弱胜强,屡建奇功,成为蜀汉军队中的佼佼者。 忠君爱国,矢志不渝:姜维对蜀汉忠心耿耿,为了实现诸葛亮的遗志和自己的理想,他独自扛起了北伐的重担。即使面对蜀汉国力日衰、人才凋零的困境,姜维也从未放弃过北伐的念头。他的这种忠诚和坚韧精神,令人敬佩。 胆大心细,谦虚谨慎:姜维在战场上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同时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他善于观察形势,制定出合理的战略战术。在拜诸葛亮为师后,他更是虚心向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 文武双全,全面人才:姜维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儒将。他精通兵法、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这使得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
  • 曹操生前为何没有灭了东吴?
    曹操生前没有灭了东吴,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实力对比与战略考量:虽然曹魏的实力在三国中最为强大,但并未达到完全碾压东吴的地步。曹魏需要分散兵力应对北方未完全稳定的局势,以及周边鲜卑、匈奴等势力的威胁,这使得其难以集中全力对东吴发起致命打击。 地理与环境因素:东吴占据江南,地利优势显著。江南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对曹魏的陆军尤其是骑兵部队构成了极大挑战。而东吴水军强大,这使得曹魏在进攻时难以跨越长江天堑。 内部矛盾与不稳定: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虽然消灭了袁绍等诸侯,但北方并未完全稳定。世家大族的支持对于曹操来说至关重要,但他们也时刻威胁着曹操的统治。曹操与世家大族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的对外扩张能力。 三国鼎立态势: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互相牵制。东吴与蜀汉之间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关系,联手抗拒曹魏。这种战略联盟使得曹魏在进攻东吴时不得不面临两面作战的风险。
  • 诸葛亮为什么能在舌战群儒中完胜?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完胜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诸葛亮拥有非凡的胆识和气魄。面对江东群儒的轮番诘难,他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展现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这种自信不仅源于他对自身能力的深刻认识,更源于他对天下大势的准确把握。 其次,诸葛亮善于运用巧妙的论辩技巧。他采用先守后攻的策略,面对群儒的质疑,他总能从容应对,以理服人。同时,他还擅长语带双机,在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使对手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此外,他还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使对手无法招架。 再者,诸葛亮具备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精通诸子百家,对古代经典和历史典故了如指掌。在论辩过程中,他能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使对手在学识上自愧不如。 最后,诸葛亮代表了正义和联盟的力量。在当时的背景下,江东文臣主降,武将主战,而诸葛亮则坚决主张联刘抗曹,这符合了江东大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因此,他的言论得到了部分人的共鸣和支持,也为他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 壮志未酬的蜀汉余晖
    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为延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对曹魏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自公元238年(延熙元年)起,至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次数远超诸葛亮。 姜维的北伐行动虽然次数众多,但战果不一。其中,他在第七次北伐中攻占了狄道等地,斩杀了魏将徐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胜利。然而,在第九次北伐中,由于蜀将胡济失期不至,姜维被邓艾大败于段谷,损失惨重。 姜维的北伐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但也对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通过北伐,不仅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然而,由于蜀汉国力较弱,加之姜维后期所面临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他的北伐事业最终未能成功。
  • 三国演义中谁最有远见

    2024-09-20
    3跟贴
    图片
    01:24
  • 伯罗奔尼萨战争:古希腊的转折点

    2024-09-20
    3跟贴
    图片
  • 方孝孺为什么会被诛十族?
    方孝孺之所以会被诛十族,主要是因为他坚决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这一行为严重触怒了朱棣。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点: 忠诚与不屈:方孝孺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学者、文学家和思想家,对建文帝朱允炆忠心耿耿。在朱棣攻占南京后,面对朱棣的威逼利诱,他坚守气节,拒绝为朱棣的篡位行为提供合法性支持。当朱棣以诛九族相威胁时,方孝孺更是以“诛十族又如何?”的豪言壮语回应,彻底激怒了朱棣。 政治立场:方孝孺在政治上坚定地站在建文帝一边,多次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对抗朱棣的军事行动。他的忠诚和才能使得他在朝野上下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然而,这也使得他成为了朱棣篡位后必须清除的障碍之一。 文化象征:方孝孺不仅是明朝的官员和学者,更是当时读书人的楷模和偶像。他的拒绝不仅是对朱棣个人的挑战,更是对朱棣篡位行为在文化层面的否定。朱棣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必须对方孝孺进行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
  • 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罚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罚是凌迟,这一刑罚以其极端的残忍性而闻名于世。凌迟,原写作“陵迟”,本意指山丘的缓延斜坡,后世引申为缓慢地使人受死之意。执行凌迟时,刽子手会一刀一刀地割去犯人身上的肉,直至割尽,再剖腹断首,使犯人毙命。这一过程极为漫长且痛苦,犯人需要承受长时间的身心折磨。 据史书记载,凌迟之刑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并一直延续至清朝末年。在执行过程中,刽子手需要极高的技艺和心理素质,因为每一刀都需要精准地割下犯人的皮肉,同时又要让犯人保持长时间的清醒状态。据说,凌迟处死的犯人需要被割上数千刀,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天之久,其残忍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凌迟之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残酷的刑罚,如车裂(五马分尸)、剥皮、腰斩、俱五刑等。这些刑罚同样以其残忍性而著称,但相比之下,凌迟因其执行过程的缓慢和痛苦而更加令人发指。
  • 赤壁之战中谁的功劳最大?
    赤壁之战,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其胜利并非单一人物之功,而是多方因素与众多英雄豪杰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若论及谁的功劳最为显著,周瑜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周瑜,东吴大都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战略眼光,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亲自指挥水军,与曹军展开激战,还联合刘备的军队,实现了孙刘联军的强强联合。在战术上,周瑜采纳了黄盖的“苦肉计”和庞统的“连环计”,成功削弱了曹军的战斗力,为最终的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周瑜还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面对实力远胜于己的曹军,他毫不畏惧,坚定决心,与全军将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这种精神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使得东吴军队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
  •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诸葛亮七擒孟获

    2024-09-16
    5跟贴
    图片
  • 吕布三姓奴之谜:历史真相揭秘!

    2024-09-15
    6跟贴
    图片
  •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意图一举消灭刘备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当时,曹操号称拥有80万大军(实际约20余万),而孙刘联军仅有5万人左右。 曹操的军队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且士兵中流行疾病,战斗力大打折扣。刘备在战败后,派诸葛亮前往柴桑会见孙权,共同商讨对抗曹操的大计。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率三万精锐水军,逆水而上,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巧妙利用火攻,由黄盖诈降,率装满易燃物的船只接近曹军,利用东南风势点燃船只,火势迅速蔓延至曹军船阵及岸上营寨。曹军战船因被铁索相连,无法逃脱,损失惨重,曹操被迫北撤,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嘉靖的“帝王之术”有多牛?
    嘉靖皇帝的“帝王之术”堪称一绝,其手段之高明、影响之深远,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嘉靖帝在位长达45年,期间即便有长达24年不上朝的记录,但他依然能够牢牢掌控朝政,确保权力不旁落。他精通权谋之术,善于利用朝臣之间的矛盾,挑动他们相互斗争,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例如,在“大礼仪”事件中,嘉靖帝通过坚持追认亲生父母为帝后,成功打击了以杨廷和为首的旧臣势力,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班底。 嘉靖帝还善于通过故弄玄虚来掌控群臣,他常常以神秘莫测的姿态出现,让大臣们捉摸不透他的心思,从而保持一种心理上的高压态势。他利用锦衣卫等情报机构,确保对朝臣的严密监视,对任何威胁其权力的行为都能迅速察觉并予以打击。 在治理国家方面,嘉靖帝初期也展现出了不俗的才能。他减免赋税、整顿吏治、严惩贪腐,使得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百姓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嘉靖帝逐渐沉迷于修道炼丹,导致朝政荒废,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尽管如此,嘉靖帝的“帝王之术”仍然让人叹为观止。他通过高超的权谋手段,成功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国家的有效治理。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