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听雨

饮冰听雨

关注
20粉丝
0关注
362被推荐
IP属地:云南

2枚勋章

乱弹诗书影,逍遥烟酒茶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起源于意识对生理状态的知觉。为了阐明这一理论,詹姆斯以“看到一只熊然后逃跑”为例。情况并不是你看到一只熊,感到害怕,然后因为害怕而逃跑。真正发生的事情是你看到一只熊于是逃跑,有意识地感觉到害怕是因为跑的动作。这种观点与大多数人的想法相悖,詹姆斯的观点是心灵对跑的生理效应的知觉: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和大量流汗被解读为恐惧情绪。再举个例子,根据詹姆斯的理论,你感到快乐可能是因为你意识到自己在笑;并不是你感到快乐在先,笑在后。#威廉·詹姆斯# #情绪理论#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詹姆斯下结论说,理解意识流中的思想如何整合的最简单方法是假设“同时得知的事情在同一股溪流中”。他认为,有的思想,或感觉,不可避免地会联系在一起,因为任何同时被我们所察觉的思想都汇入了同一股溪流。我们的意识中有很多这样的溪流,有的流动得快,有的流动得慢。詹姆斯说,甚至还有一些休息处,我们在那里停下来生成脑海中的图像,这些图像是可以被保留和深入思考的。他将这些休息处称为“实体部”,将流动的溪流称为“传送部”,他说我们的思维不停歇地被传送部从一个实体部推向另一个实体部。因此,我们被源源不断的思想流从一个结论冲向另一个结论,马不停蹄地前行着。#威廉·詹姆斯# #思想的整合#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康德注意到,如果我们听到一声噪声的同时感觉到疼痛,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将两者体验成一个事件。这就是他所谓的“意识的统一”,这个概念影响了后继的许多哲学家,包括威廉·詹姆斯。詹姆斯认为,关于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个过程,“它是脑通过神经系统控制的,却又比脑本身复杂得多”。它让我们反思过去、现在和未来,规划和适应环境,并且完成意识的最主要目的——活着。#威廉·詹姆斯# #意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将每日的意识经验比作持续的流体,时而也会被临时打断和改变方向。他说:“意识可以恰当地比喻成一条‘河流’或‘溪流’。今后再谈起时,我们可以称之为思想流,或意识流……”詹姆斯对“意识流”的描述几乎得到了每个人的认同,因为我们感同身受。而同时,詹姆斯又说意识流很难准确定义:“如果每一个想法都是个人意识的组成部分,那么‘个人意识’这个词又成了问题……对它做出解释是最为艰巨的哲学课题。”#威廉·詹姆斯# #意识流#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冯特根据他的感觉实验,将意识分为三种类型:表征、意愿和感受,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了对事物统一的印象。如果表征代表的是外部世界的物体在心灵中的表象(如视野中的一棵树),那么也可称为“知觉”;如果表征代表的是主观活动(如记住一棵树),那么就称为“直觉”。他称知觉或直觉在意识中变清晰的心理加工为“统觉”。意愿以它干预外部世界的方式为特征,它表达我们的意志或“心愿”,例如,想要选择穿着红色衣衫。这种类型的意识是在实验控制或测量之外的。然而,冯特发现意识的第三种类型,感受是可以被测量的。#每天一个知识点# #意识的分类#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冯特认为,纯感觉有三种成分:品质、强度和“情感基调”。例如,某种香水拥有一种香甜的气味(品质),味道分明却不浓郁(强度),让人闻起来感到心旷神怡(情感基调);而一只死老鼠可能散发着恶臭的(品质)、强烈的(强度)、令人作呕的的气味(情感基调)。他说,所有意识都起源于感觉,但是它们并不是“单一”感觉信息的内化,而是经过组合或整合后以表征的形式被知觉的,如死老鼠。冯特称之为“外部世界中的客体或加工过程的表征”。#每天一个知识点# #感觉#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冯特说观察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部和内部。外部观察用于记录外部世界可见的事物,并且可用于评估身体生理性的效应和因果关系。内部观察,也就是“内省”或“自我观察”,是指留意和记录思想、感受等内在的东西。内部观察对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心灵如何工作的信息。在1862年的《对于感觉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冯特宣称:“自我观察”是研究心理学的唯一方法。冯特非常关心内部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生理和心理”是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每天一个知识点# #自我观察#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冯特认为,对生命的准确定义必须涉及心灵的内容。他说:“从观察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假设心灵的开始完全有可能追溯到生命的开始。因此,解决了生命起源的问题就解决了心理发展的起源问题。”冯特还说,即使是最简单的生物体如原生动物都有着某种形式的心灵。这种观点放到今天仍然令人惊讶,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人指望在单细胞动物身上验证出简单心理能力的存在,但是却有人在100多年前做出了这样的论断。#每天一个知识点# #心灵#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克雷佩林在1893年对早发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是“心灵的内在结构发生不可思议的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表征”。他观察到,这种疾病以混乱和反社会行为为特征,通常发病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克雷佩林将之分为四种亚类型。第一种是“单纯性”痴呆,特征为缓慢的衰退和退缩。第二种是偏执狂,病人终日处于害怕被迫害的状态;他们会感受到自己“被监视”或“遭到非议”。第三种是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表现为语无伦次,情绪反应经常与行为不一致。第四种是紧张症,特征为行动和表情极度绷紧,常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是刻板;另一种是过度活跃。#每天一个知识点# #精神分裂症#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沙可提出,癔症和生理疾病非常相似说明它有生理上的起因,但是和他同时代的人摒弃了这种观点。有的人甚至认为沙可所说的癔症只是一些外在的行为罢了。然而,沙可的一个学生,弗洛伊德相信癔症状态是一种生理疾病,并且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它成为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描述的第一种病症。#每天一个知识点# #癔症#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高尔顿还做了许多其他的研究,包括最早的大型问卷调查,在调查中他向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发放问卷,询问他们的兴趣和工作单位。他的调查结果记录在《科学的英国人》中,他认为,在先天和后天的对抗中,先天明显占据上风。他说,外来的影响能够留下痕迹,但是什么都无法“抹去深深的个人印记”。但是,他坚持先天和后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均十分重要,因此即便是最高的先天才能也可能被“糟糕的后天条件所荒废”。他还说,智力是遗传而来的,但是也必须经过教育的熏陶。今天,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先天和后天在人类发展中共同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每天一个知识点# #先天和后天#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思想来自于对感觉到的信息的整合。他所说的思想包含了想法、心里表象甚至情绪状态。这些共同组成了心灵的全部内容。并且赫尔巴特把它们看作动态而非静态的元素,它们相互之间可以移动和影响。相似的思想是能够相互吸收和结合成更复杂的思想的。但是,如果两种思想不相似,它们也可能互不相干地存在着。时间久了,它们都会衰弱,最终沉没在“意识的阈限”之下。一旦两种思想刀兵相见,它们在相互抵抗中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企图将对方赶出意识之外,赶入赫尔巴特所谓的“趋势状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无意识”。#每天一个知识点# #无意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葡萄牙属果阿的僧侣阿毕·法利亚(Abbe Faria)研究了麦斯迈的工作,他得出结论说磁力是催眠的关键完全是无稽之谈。真相其实是令人惊讶的:使人进入精神恍惚状态或“清醒睡眠”的力量完全仰仗个体集中精神的程度。没有什么必不可少的特殊法力,因为这种现象仅仅依靠暗示的力量。法利亚亲眼见到被试者集中精神后进入了某种心理状态。在《论清醒睡眠的原因》中,他描述了他的方法:“在挑选了态度端正的被试者后,我要求他们坐在椅子上放松,闭上眼睛,集中精神,想着睡觉。当他们安静地等待进一步的指令时,我用温和的语气命令说‘睡吧!’,然后他们就进入了清醒睡眠”。#每天一个知识点# #催眠#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笛卡尔强调心灵与肉体的分离性。在给法国哲学家马林·梅森的信中,笛卡尔解释说松果体是“思维之所在”,所以一定是灵魂的居所,“因为它们密不可分”。他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若非如此,灵魂就无法与肉体相结合,而只能是精神上的存在。笛卡尔想象心灵和肉体通过流经肉体的动物精气相互影响。驻扎在大脑深处的松果体中的心灵,或灵魂,就像是一名舵手,支配着有意识的感觉。这样,肉体就能够影响心灵。相反,心灵通过动物精气向肉体的特定区域流动来影响肉体,激发动作。#每天一个知识点# #心物二元论#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心理学# 根据盖伦的说法,有的人生来就容易带有某种气质。然而,他又说,虽然气质问题是由体液的失衡导致的,但是饮食和锻炼可以将其治愈。在更极端的病例中,治疗的方法还有排毒和放血。例如,一个超级多血质的人表现得特别自私,是因为他体内的血液过多;将身体切开一个小口放血就可以对此进行治疗。……1543年,在意大利行医的医生安德雷亚·维萨里(1514-1564)发现盖伦的解剖描述中有超过200个错误。尽管盖伦的医学观点一败涂地,他仍然持续影响着20世纪的心理学家。虽然体液说不再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但是盖伦提出的“许多生理和心理疾病相互关联”的观点构成了现代治疗的基础。#每天一个知识点# #体液说#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经济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亚洲国家已经赶上了西方,但是许多非洲国家却越来越贫穷。索洛的假设通常并不成立。技术不是普遍性的:即使能得到技术,现实运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障碍。资本也并不总是流向穷国。例如,产权薄弱和政治不稳定会迫使投资者离开。因此,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内生增长理论,因其更现实地分析了技术变化的影响而超越了索洛模型。在这一理论中,一个公司开发的新技术,可以惠及其他公司。这将会带来递增的投资收益。因此,结果可能不是不同国家的趋同,而是差异越来越大。#每天一个知识点# #经济增长理论#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经济学# 道格拉斯·诺斯考察了英国财产权的起源,发现它出现于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在那之前,君主可以任意征用资源,冷酷无情地践踏私人产权。诺斯发现,在国王的权力被限制之后,交易成本降低,市场激励作用增强。他的观点备受争议,但至今仍然很有影响力。诺斯的实例揭示了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国家维护社会秩序,而秩序赋予国家激活产权的权力,因为产权在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下是不可能存在的。而正是这种权力,使政府可以为了自身利益而动用资源。#每天一个知识点# #经济制度#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经济学# 凯恩斯的理论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做出了三个预测:第一,相对富裕家庭的储蓄比较贫困家庭的储蓄多;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增长的速度慢于收入增长的速度。这是因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不断减小;第三,富裕国家将变得越来越“没有生气”——当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下降时,乘数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变慢。然而,理论的预测与现实并不十分吻合。从长远来看,许多国家家庭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趋于稳定,并没有如理论所说的,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减小。短期内这一比例会有所波动,但是并不会一直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变化。#每天一个知识点# #储蓄与消费#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经济学#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显示了实际的价格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但它还需要考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人们意识到,当政府增加支出以刺激经济(并增加就业)时,通货膨胀必定会随之而来。因此,在高失业时期,政府增加支出的任何行为都会被认为是通货膨胀前的信号,工人们就会在价格实际上升之前要求增加工资。弗里德曼指出,从长期来看,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并不存在交替关系。经济会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政府稳定经济的努力最终只会推高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因此也会上升。#每天一个知识点# #菲利普斯曲线#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每天学习一点点# #经济学# 阿莱指出,期望效用理论(人们通过各种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来衡量其效用,然后选择能带来最大效用的方案)建立在独立性公理的基础上,它认为人们会冷静地看待每种可能的结果以及他们将从每种结果获得的效用。特别是他们会独立地看待每个选择,并忽略所有选择共有的因素。阿莱认为,这一假设在现实中几乎不成立。他的论点后来成了著名的“阿莱悖论”。#每天一个知识点# #非理性决策#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