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侑有趣

伟侑有趣

网易号

关注
968粉丝
0关注
272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2枚勋章

每日分享搞笑幽默段子

  • 模型(N.D.)拉斐尔·索耶,1899-1987。日本,纸上的石版画
  • Ampex Magnetic Tape Recorder (Reel-to-Reel), 1965.
  • Ampex Magnetic Tape Recorder (Reel-to-Reel), 1965.
  • 衣服穿在身上才漂亮,钱给你花才是你的,至于他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和你没有任何关系,握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 大仓的女神蒋梦婕真的漂亮。
  • 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因为没有人会对你好。
  • 这也算理由,只要你弱,就什么都不对。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世界上所有的战争都与美国有关,只有“消灭美国”才能实现世界和平!
  • 西工大附中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不好好学,将来只能上路对面的西工大。
  • 万万没想到,法国骚乱已经慢慢停息了!原来法国政府把整个网络掐断,让那些幕后黑手联系不上这些游行的人,也不能给他们钱,让他们上街。
  • 不容反驳,司机就是“卖国贼”!他的任务就是要彻底瓦解和卖掉乌克兰!美国大财团贝莱德直接吞并了乌克兰所有国有资产,这给予乌克兰的打击将是非常致命的
  • 西工大附属中学:我啥都没做?为什么要制裁我?我还只是个孩子啊
  • 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为什么突然在25岁时卧轨自杀?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可以从他写下诗句中的潜台词里找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他的第一句就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句话听起来积极乐观,但它背后的潜台词却是:昨天和今天,我都不幸福,甚至是痛苦的。海子的昨天和今天为什么不幸福呢?要知道:他可曾是15岁就考上北大的天才少年,是出版多本诗集的年轻诗人啊!海子的“不幸福”、痛苦,有一部分来自原生家庭。海子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农村,他的父亲是一名裁缝,母亲是拣茶工。因为家境贫寒,他上大学时的路费都是借来的,走进大学前,他早已尝过饥饿的滋味。也正因此,他的诗歌里才会出现“粮食和蔬菜”。对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接受大学教育后,多少会和原生家庭发生很多矛盾,这种矛盾从思想观念到生活方式,越往后越多。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北京政法大学,做了一名老师,他每个月工资不高,做老师的日子多少禁锢了海子。一份既禁锢,又不能满足自身经济需求的工作,在海子看来是不如意的。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海子看到很多能力不如他,却挣着比他多几倍钱的打工者,他想到了辞职去寻找机会。可当他鼓起勇气和父亲说起时,父亲完全不能理解,父亲觉得:读那么多书,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去打工,像什么话。海子打小懂事,他知道心疼父母,自然不肯再提。不肯再提的结果是:他心里憋屈极了,对手头的工作也更加地抵触了。陷入矛盾的海子将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写进了诗里,他在《诗人叶赛宁之七》里写道:“我本是农家弟子/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轻的乡村教师/从教会师院毕业后/在一个黎明/和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一起陷入情网/但为什么/我来到了酒馆/和城市”。这段诗的潜台词是:我并不能完全融入酒馆和城市,因为我背后有一个重重的壳。这个壳,是他的出身,他的父母,他和原生家庭之间的矛盾。除了原生家庭,爱情也是让海子痛苦的因素之一。海子打小成绩优异,且考到了中国最高学府,接触了最优秀的中国女性,他的眼光已经回不到农村“年轻的乡村教师”的层级了。按常理,学历、工作都优秀的海子可以找到一个如意的姑娘,可他的自身条件实在是差了点:农村出身,长相极普通,且身高只有160公分。不出意外地,海子多段感情全部以失败告终。他和初恋的感情始于文学,终于现实:城乡之别,让他们痛苦分开。海子曾在《夏天的太阳》里写:“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这几句诗的潜台词是:我来人间一趟,却终究不能和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除了原生家庭和爱情,还有另一个因素也让海子痛苦,这个因素,就是诗歌本身。海子自己最看重的是自己的长诗,可他的长诗icon却总是不被看好,他的作品经常被业内人士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被人围攻,有人在诗会上公开表示他的长诗是一种灾难。海子曾在旅行途中遇到了一个诗人,并把他当成知己,向他吐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人一直倾听着。可等到海子回北京后,发现那人在民间诗刊上嘲讽自己道:“我遇到了一个从北方来的痛苦诗人,从包里掏出上万行诗稿,但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这人现在是我的朋友,将来则是我的敌人。”海子擅长用诗歌表达自我,他曾在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里说:“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这几句诗表面在描写勇敢在黑夜里摸索的、复活的十个海子,可它的潜台词是:海子不仅胆小,还已经死了。也因为死了,才需要复活啊!人都说:文章憎命达。文章如此,诗歌亦然。海子的绝大多数美好诗歌里,都是用痛苦浸润出来的。用苦难的方式解读诗人,我们往往更能读懂他们,你听:海子喊着“从明天起周游世界”,他喊的实际是自己“此刻被困于此地不得动弹”的无奈;你再听:海子喊出“从明天起和亲人通信”,他喊出的实际是“自己已和亲人没有沟通,已有太多隔阂”……海子是善良的,所以他在诗歌里祝福尘世的人们都能拥有他认为“最宝贵”的东西,他说:“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些最宝贵,包括:事业(前程)、爱情和俗世的幸福。越得不到的,越宝贵,这三样,他跳起来也未曾得到,它们是他心里最宝贵的东西,也是他所理解的幸福的全部。痛苦的海子来了人间一趟,匆匆离开了,离开前他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也有潜台词:我要把世界定格了,什么是定格,死亡是真正的定格。海子曾说:最好的死法是在飞机上跳下来。可惜,这种死法可操作性不强,所以,他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走进农村以外的世界,搭乘的是火车,离开那个世界时,依旧是火车。只不过,彼时,他在车里,此时,他却在车下……
  • 近日,重庆一女生因经期来临不慎将裤子弄脏,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一男生看不下去,特意在校裤上画了两只蜘蛛,提醒同学们尊重女性隐私。据男生讲,蜘蛛是很有领地意识的生物,他画这两只蜘蛛,是希望同学们能正确看待女性同学的生理期,莫要去嘲笑他人的正常生理反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是中小学校性教育缺位的问题。至今我们有很多学校仍是“谈性色变”,正常的性教育课几乎不开展,即使是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生理卫生课程,也是可以减少就尽量减少,能占用就占用。而对于校方的这种安排,一些家长甚至也是支持的,相反如果有学校正常开展生理教学,家长反而认为学校会“把孩子教坏了”,各位不要觉得稀奇,在很多地方,这就是家长们的真实想法。学校不讲,家长也不教,以致我们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正常的生理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有些青少年对生理知识方面的认知浅薄的可笑。作为男性,我本人就是一个深受其害的例子。比如直到20多岁,我才知道卫生巾有胶的那面是不能直接粘在人身体上的,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这种认为。再有高中时我和一女同学同桌,某天听她说“肚子疼”,军训时我听过这词,倒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那天我很热心地帮她打饭,中途又数次跑去帮她倒开水,忙得是不亦乐乎,那天算是顺利过去。然后次日上课,那女同学竟然又说“肚子疼”,这下我就有点不乐意了。我很不高兴地对她说,怎么着,你还没完没了是不,昨天你那个不是已经来过了嘛,怎么今天又来了!合着你是逮着我一个人薅羊毛,非要我当你的免费劳动力,是不!至今我仍记得那女生的眼神,好像是在看傻子一样。或者说,就是在看傻子。当年的我,对生理方面的知识就是这么无知,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学校对生理卫生课的不重视。一到生理卫生课,来的不是数学就是英语老师,总之一堂正经的生理课我都没上过。要知道,我当年考上的还是省重点中学,其他学校是什么情况可想而知。那么我之后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呢。过程和大伙一样,全靠自学成才。个人认为,生理教育的缺失在国内已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你越不讲,青少年越是好奇,好奇之下,这些人搞出奇葩事情的可能性远超接受过正常生理教育后的学生。生理教育问题不能只靠日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开展符合国情的必要生理教育课,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思想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电影这种东西,是培养不出合格的新时代青年的!
  • 九一八为何是中国人的国耻日?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藏在策划皇姑屯事件的主谋山本大作的一句话里,他在九一八事变后曾说:“如果当时(九一八当天)奉天军敢于试图公然反抗,则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日本方面的夜袭必败无疑。只有等待次日,即19日由辽阳赶来的第二师团主力的到来,再次发起攻击。那样,战局就将再起波澜,陷于复杂的状态,决不会有几天内便相继占领奉天、长春以及吉林的结果。”山本大作的这段话等于是告诉我们:当时,只要东北军抵抗,日军当天一定会败,他们绝不可能几天内就占领东北。他口中的“复杂状态”,其复杂程度将超过想象。他的这段话也在告诉我们:中国丢东北,纯粹是因为“跪得太久”,跪得骨气都丢了。以至于,明明只要抵抗就会避免灾难,可我们却没有。受辱有两种,一种是站着受辱,一种是跪着受辱。九一八事变时的中国,我们显然是跪着受辱了,因为,那天,我们面对侵略,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那天,我们连最起码的骨气都丢了。铭记历史,是避免历史重演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反过来,如果忘记历史,悲剧将随时会上演。九一八事变91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忍痛回顾:我们是如何跪着失掉国土的——1931年9月18日,野心勃勃的日本炸毁了沈阳旁边的一段铁路,也就是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借此污蔑中国军队袭击他们,他们之所以日次急切地上演贼喊捉贼,是因为:日本靠明治维新强势崛起后,为了进一步发展,确定了通过对外扩张掠夺资源,开拓市场的政策。最先侵入中国东北的日军实际并不可怕,他们的总人数只有区区三百人,他而当时的东北守军北大旅七旅则多达七八千人。更为重要的是,第一批冲进东北军北大营的日军不仅人少,装备也不怎样,他们中有的人连枪都没有,是直接空着手冲进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明明可以制止他们。可张学良却在给南京国民政府拨打电话请求指示后,下达了“暂不抵抗,等待命令”的命令。这个命令等于是让东北军和东北人民躺着被侵略者任意宰割,它导致的恶劣结果是:因为被下令不抵抗,很多东北军竟在面对日军时,直挺挺等着他们的刀枪插进身体,将他们杀死。彼时的中国,将士已经变成了待宰的肥羊,老百姓就更加了。之后,张学良带着东北军撤走了,东北3000多万同胞在完全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就变成了亡国奴,并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被奴役和殖民统治。历史没有如果,但今天我们却偏要假设。如果,如果我们当时抵抗了结果会怎样呢?首先,我们具备抵抗的力量。当时的七旅装备不比日军差,甚至强于日军,他们有战车队、迫击炮连、重机枪连,有轻型坦克12辆,8.4厘米迫击炮6门,马克沁重机枪12挺,其他的各式步枪机枪更是一应俱全。而七旅的军官则很多都是留学英美和日本的,他们的士兵最低也是高小以上文化。在精神上,这群饱受列强侵略之苦的将士也一心想抗击日军,他们具有极强的大局观。也因此,收到不抵抗命令后,他们才会执行“挺着死”的命令。能执行挺着死命令的将士,一定是能执行战死命令的将士。所以,当时的东北军只要抵抗,是一定能打退他们的第一轮进攻的,而且我们极有可能给日军以痛击,从而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奠定国人抗日的信心和决心。如果东北军抵抗,日军进攻东北受挫,他们绝对不会野心进一步膨胀到认为全中国人都是不抵抗者,进而在准备了六年后,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可以说,如果我们在九一八事变时抵抗了,不说全国如此多的武装力量,仅仅张学良的3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面对还没有做好与中国全面开战的日军,也完全可以将奉天和朝鲜的日军打退……读史可以明智,也只有读了历史,懂了九一八,今天的我们才能懂得:新中国的外交官,为何总是态度极其强硬。历史早已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妥协退让的前方,一定是死路……#勿忘九一八#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