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人选择,但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婚育观
1)婚育观本来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情。一个成年人有权利选择早婚早育或晚婚晚育,也可以选择不婚不育。不同婚育观导向的不同个人选择,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自由,对于旁观者来说,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但都可以保持基本的尊重。 2)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社会,不同的婚育观却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甚至是政治意义。当下中国社会,需要建立一种健康的、拥有广泛社会共识的婚育观。 3)近年来,我们看到,有人把婚育观当成了一种“社会宣言”,甚至是一种“政治宣言”。比如,有人说,“现在生儿育女成本这么高、压力这么大,你凭什么让我一定要结婚?你凭什么让我一定要生孩子?”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对结婚、生育成本高的不满,也是将晚婚晚育和不婚不育当成了对结婚、生育成本高的某种“抗议”。 4)还有人持更为极端的观点,公然宣称,“你们忽悠我们结婚、生孩子,就是为了一代一代割我们这些普通人的韭菜,我们为什么要配合你们?”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表达了一种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不认同。它与上面那种具体地反对结婚、生育成本高的观点,是有明显不同的。 5)在探讨婚育观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为什么需要婚育?答案也很简单,婚育是人类作为一个种族得以生存延续的基本条件。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不育,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前景肯定是堪忧的。 6)可能有人要说,人类整体的命运我不关心,我只关心我自己的感受。也许正是因为有人有这种想法,婚育本身有其内在的对于个人的奖励机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婚生子被视为一个人对家族的天然责任。今天,生育作为对家族尽责的意义正在不断减少,但与此同时,生育作为人生体验一部分的价值、作为人生幸福一部分的价值,正在不断得到发掘和认同。 7)为人父母,我们发现,孩子的降临,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部分,有时候它甚至比爱情、比我们对父母的亲情都更能打动我们。孩子的到来,还会激发我们一种强大的保护欲,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幸福,能过得更好。有时候,我们甚至愿意为此做出各种各样的牺牲,并且不以为它们是牺牲。“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就生动地阐释了天底下的母亲因为孩子而爆发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生物本能,在人类当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为人父母无疑是辛苦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这种辛苦是值得的。为人父母所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抵消一切生儿育女过程中的艰辛。而且,孩子越健康、越快乐,孩子的人生发展得越好,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融洽,这种为人父母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就越强烈。 8)我无意说服任何人改变自己的婚育观,但是,毫无疑问,结婚、生孩子,是我们作为个体对于人类整体延续的义务,更是我们个人完整地体验人生,收获为人父母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的重要途径。在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倡导正确的、健康的生育观,也是中国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要倡导正确的、健康的婚育观,就要关注影响当代年轻人婚育观的客观因素,创造当代年轻人愿意生育、敢于生育、享受生育的社会条件,同时,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极端的、不理性的婚育观,更要反对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不婚不育生育观。 9)我们尊重每一个人在婚育问题上的个人选择,但是,中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要有正确的、健康的婚育观。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为年轻人结婚、生育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年轻人特别在意的就业、住房、医疗等问题,年轻人特别在意的孩子入托、就学等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应该得到更好的解决。从经验和常识出发,一个社会,年轻人结婚、生育的成本越低、压力越小,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大概率就会越高。当我们想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时,想增加人口出生率的时候,简单对持有不婚不育观念的年轻人进行道德说教或道德绑架,都是无效的。理解当代年轻人在婚育问题上的难处,解决他们在婚育问题上的挑战,才是更直接、更有效的做法。近年来,中国各地都在出台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这无疑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可能一些人觉得这些措施的吸引力还不够,但是,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国就更有能力拿出各种支持生育、鼓励生育的措施,当代中国年轻人在婚育问题上所处的社会条件就更有利、更友好。 10)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人宣扬错误的婚育观。首先,在中国社会,任何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婚育观包装成一种“政治宣言”或“意识形态宣言”。与此同时,在中国社会,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说服和影响别人不婚不育,媒体、各级学校的教师、各种各样的公众人物、专家学者等,都不应该公然宣扬不婚不育的理念,都不应该对选择结婚、生育的人冷嘲热讽。鼓励生育,尊重个人在婚育问题上的选择,反对公然宣扬不婚不育的错误理念,三者应该并行不悖。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婚育观本来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情。一个成年人有权利选择早婚早育或晚婚晚育,也可以选择不婚不育。不同婚育观导向的不同个人选择,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自由,对于旁观者来说,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但都可以保持基本的尊重。 2)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社会,不同的婚育观却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甚至是政治意义。当下中国社会,需要建立一种健康的、拥有广泛社会共识的婚育观。 3)近年来,我们看到,有人把婚育观当成了一种“社会宣言”,甚至是一种“政治宣言”。比如,有人说,“现在生儿育女成本这么高、压力这么大,你凭什么让我一定要结婚?你凭什么让我一定要生孩子?”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对结婚、生育成本高的不满,也是将晚婚晚育和不婚不育当成了对结婚、生育成本高的某种“抗议”。 4)还有人持更为极端的观点,公然宣称,“你们忽悠我们结婚、生孩子,就是为了一代一代割我们这些普通人的韭菜,我们为什么要配合你们?”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表达了一种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不认同。它与上面那种具体地反对结婚、生育成本高的观点,是有明显不同的。 5)在探讨婚育观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为什么需要婚育?答案也很简单,婚育是人类作为一个种族得以生存延续的基本条件。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不育,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前景肯定是堪忧的。 6)可能有人要说,人类整体的命运我不关心,我只关心我自己的感受。也许正是因为有人有这种想法,婚育本身有其内在的对于个人的奖励机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婚生子被视为一个人对家族的天然责任。今天,生育作为对家族尽责的意义正在不断减少,但与此同时,生育作为人生体验一部分的价值、作为人生幸福一部分的价值,正在不断得到发掘和认同。 7)为人父母,我们发现,孩子的降临,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部分,有时候它甚至比爱情、比我们对父母的亲情都更能打动我们。孩子的到来,还会激发我们一种强大的保护欲,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幸福,能过得更好。有时候,我们甚至愿意为此做出各种各样的牺牲,并且不以为它们是牺牲。“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就生动地阐释了天底下的母亲因为孩子而爆发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生物本能,在人类当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为人父母无疑是辛苦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这种辛苦是值得的。为人父母所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抵消一切生儿育女过程中的艰辛。而且,孩子越健康、越快乐,孩子的人生发展得越好,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融洽,这种为人父母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就越强烈。 8)我无意说服任何人改变自己的婚育观,但是,毫无疑问,结婚、生孩子,是我们作为个体对于人类整体延续的义务,更是我们个人完整地体验人生,收获为人父母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的重要途径。在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倡导正确的、健康的生育观,也是中国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要倡导正确的、健康的婚育观,就要关注影响当代年轻人婚育观的客观因素,创造当代年轻人愿意生育、敢于生育、享受生育的社会条件,同时,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极端的、不理性的婚育观,更要反对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不婚不育生育观。 9)我们尊重每一个人在婚育问题上的个人选择,但是,中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要有正确的、健康的婚育观。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为年轻人结婚、生育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年轻人特别在意的就业、住房、医疗等问题,年轻人特别在意的孩子入托、就学等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应该得到更好的解决。从经验和常识出发,一个社会,年轻人结婚、生育的成本越低、压力越小,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大概率就会越高。当我们想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时,想增加人口出生率的时候,简单对持有不婚不育观念的年轻人进行道德说教或道德绑架,都是无效的。理解当代年轻人在婚育问题上的难处,解决他们在婚育问题上的挑战,才是更直接、更有效的做法。近年来,中国各地都在出台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这无疑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可能一些人觉得这些措施的吸引力还不够,但是,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国就更有能力拿出各种支持生育、鼓励生育的措施,当代中国年轻人在婚育问题上所处的社会条件就更有利、更友好。 10)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人宣扬错误的婚育观。首先,在中国社会,任何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婚育观包装成一种“政治宣言”或“意识形态宣言”。与此同时,在中国社会,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说服和影响别人不婚不育,媒体、各级学校的教师、各种各样的公众人物、专家学者等,都不应该公然宣扬不婚不育的理念,都不应该对选择结婚、生育的人冷嘲热讽。鼓励生育,尊重个人在婚育问题上的选择,反对公然宣扬不婚不育的错误理念,三者应该并行不悖。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