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安剧评

若安剧评

网易号

关注
81粉丝
3关注
247被推荐
IP属地:重庆

12枚勋章

追剧,写剧评。

  • 《人世间》原著:周志刚已经4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当秉昆接到他说要回家过年的电报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可谁想到,周志回到家后,却给了秉昆一巴掌,“真不是个好儿子,白养活了,在家里吃闲饭,完全没用的东西!”
    周志刚是建筑工人,常年在外。所以家里的一切只能交给老婆打理。 老婆把三个孩子抚养得很好。大儿子周秉义,大女儿周蓉都勤奋上进,学习成绩又好,周志刚很满意。周秉昆虽然比哥哥姐姐差一些,但人老实,也没在外面闯什么祸,周志刚勉强满意。 可谁知,这次他外出的四年,家里面竟然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情,并且还没一个人通知他。 周志刚家里有三个孩子,按照政策,有两个孩子要下乡,留一个孩子在城里。本来都说好了,周秉义和周蓉下乡,留秉昆在家里。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满口答应着下乡的周蓉,并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愿,就到A市周边的乡下去插队,而是跑到了离家很远的贵州。 周蓉跑那么远的原因,更让人无法接受:她要去追寻她爱人的脚步。 这对于周妈妈来说,等同于私奔。越想越难过,越想越不放心,也越想越生气的周妈妈,因为这件事情,把眼睛都哭坏了。 周志刚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一向好脾气的他直接斥责周妈妈,没有尽好做母亲的责任。更是直接扇了秉昆一巴掌,还骂道:“真不是个好儿子,是个白养活在家里吃闲饭,完全没用的东西!两个大活人整天在家,怎么就能叫周蓉那样走成功了?” 周蓉为了爱远走他乡,而妈妈和弟弟却成了罪魁祸首!周志刚这逻辑似乎有点牵强。周蓉是一个成年人,脚长在她自己的身上,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秉昆和妈妈怎么可能随时随地看着她? 可周志刚却不管不顾的把怒气全撒在了老婆和秉昆身上。 秉昆刚接到父亲发来的电报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他已经四年没见到父亲,他很想他。 在接到电报的那一刻,他已经幻想着过年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尽管他不确定哥哥能不能回来,可只要父亲回来了,这家也会多了很多的喜庆。 可秉昆没有想到的是,父亲一回来,竟然因为姐姐的事给了他一巴掌。 秉昆伤心得躲在被窝里抹眼泪,可憨厚老实的他,并没有责怪父亲,也没有怨恨姐姐。反而在那一夜,他还特别的怀念姐姐,怕姐姐在贵州生活得不好。他甚至怪自己没有把姐姐看好,让她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受罪。 周志刚作为父亲,他应该庆幸有秉昆这样心胸宽广且很善良的儿子。 可惜的是,周志刚和很多的父母一样,只注重孩子取得的成绩,自动忽略孩子身上良好的品性。
  • 《人世间》原著里,郑娟和乔春燕这两个女人,你会选择谁?
    乔春燕自信,活泼,开朗。虽然做的是在澡堂子里给人修脚的工作,但她一点都不自卑。反而工作认真,得到了领导和顾客的一致认可。 对于爱情,她有自己的信念: “我在谈对象方面,还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敢太高,但也不愿自己先就把自己看低了。光子片的怎么了?就低人一等吗?” 有些人的自信,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获得的,但有些人的自信,是自己给自己的。乔春燕属于第二种,她是认为自己真的很好,所以配拥有好的东西。这也是她敢主动追求秉昆的原因。 对于秉昆的喜欢,她不藏着也不掖着,大大方方地表现,下班了,堵在秉昆回家的路上,哪怕秉昆拒绝,也要坐他的自行车后座。秉昆是真的怕她。 可这并不影响他追秉昆的决心,一日追不到,那就追一个月,一个月不行,就再接再厉。 反正喜欢秉昆这事,她坦坦荡荡,邻里邻居的眼光,毫不在意。她甚至直接表白秉昆: “我就是想找个在木材加工厂上班的,离我上班那不远。每天上班,他陪我走到我们浴池门口,下班在我们浴池门口等我。那才真正叫出双入对,想不恩爱都不可能,挺好。” 谁知,耿直的春燕遇到了直男周秉昆:“我已不在木材加工厂上班了,调酱油厂了。” 秉昆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姑奶奶,我不是你要的人选,别再纠缠不清了。 哈哈哈,要不是秉昆对郑娟一见钟情,觉得她们俩在一块,也挺好的。一个爽快,一个木讷,肯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郑娟与郑春燕恰恰相反,她沉默寡言,柔柔弱弱的样子,瞬间就让人对她产生保护欲。她还美得不可方物。这里先不讨论她有孩子这事,只说性格和人品。 郑娟有责任心,有孝心,虽然日子艰难,但和妈妈一起咬牙扛住。遇到秉昆之后,看到秉昆妈妈昏迷在床,秉昆需要人帮忙,便不畏流言蜚语地搬到周家,替秉昆照顾周妈妈。 乔春燕和郑娟都是好女人,但性格却完全相反,如果是你,你喜欢谁呢?
  • 《人世间》原著:为何周秉昆看不上乔春燕,却对寡妇郑娟一见钟情

    2023-11-24
    4跟贴
    图片
  • 重读《人世间》原著才懂:为何涂志强被枪决后,周秉昆一定要辞职

    2023-11-23
    9跟贴
    图片
  • 《人世间》原著:周秉昆的辞职方式,让80后都惊叹!
    周秉昆去向厂领导请假回家。 厂领导:“再过两个多小时就下班了,非请假不可?” 秉昆毫不动摇地点头。 厂领导:“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非得你这么着急着去办?” 秉昆:“很急的事!” 领导不高兴了:“周秉昆,你究竟出什么情况了?自从涂志强被处决了,你一天旷工一天请假的,上班的时候也撞鬼作怪的!你对处决他心怀不满怎么的?” 周秉昆愣了愣,问候了领导祖宗。 领导霍地站起来,一拍桌子:“周秉昆,我开除你!” 周秉昆摘下垫肩,扯下袖套往桌上一摔,针锋相对地说:“老子不干了!” 就这样,木材厂工人周秉昆辞职了! 刚开始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有着“工人”身份的周秉昆,要把这铁饭碗给丢了呢? 周家有三个孩子,周秉昆的哥哥周秉义和姐姐周蓉,都已经上山下乡了,而留在家里的周秉昆是被分配到木材厂的。 这个工作已经很好了,最起码是个“工人”身份,在那个时候,是很受欢迎的。远的不说,最起码和春燕比,已经算幸运了。 春燕家也是三个孩子,春燕的两个姐姐也是上山下乡去了,本来他们一家人都认为,留在家里的春燕,会被分配到一个好一点的单位,可惜,最后被分配到了澡堂子,专门给别人修脚。 这差点没把春燕妈给气晕过去,春燕也接受不了这样的安排。可能怎么样呢?留在家里的只有一次分配工作的机会,你要是不服从,可就要留下不服从分配的名声,想想也就只能咬着牙去上了。 可这周秉昆倒好,一句话不对付,就甩脸子不干了。 这么霸气地辞职,这可让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羡慕不已呀。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潇洒离去呢? 想想,我还是只有羡慕的份!可周秉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是怕受涂志强影响吗?也许有一点,但也不至于,毕竟自从涂志强被枪决之后,没有人来找过周秉昆的麻烦,尽管在外人眼里,他们是好朋友。 但周秉昆的离开,肯定和涂志强有关,因为厂领导一提到涂志强,周秉昆就发火了。 涂志强和周秉昆都是木材厂的工人,上班时他们是一起抬木料的搭档,再加上俩人本来从小就认识,所以工作的时候,涂志强一直都很照顾周秉昆。 周秉昆也一直都很喜欢涂志强,可好好的一个人,却突然间变成了“杀人犯”。厂里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还组织工人到现场去看涂志强被枪决。 那场景,周秉昆无法接受,他晕倒了。 自那之后,涂志强就一直在秉昆的梦里出现,不光如此,白天秉昆上班的时候,眼前也常常出现他的模样。 有人说,当你的亲人离世,最难过的不是他离世的那一瞬间,而是往后的日子里,你到每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你总感觉都有他,却一直见不到他。 在秉昆的意识里,涂志强是好人,是一位很照顾人的哥哥,可他突然消失了,他在心里无法接受。更让他接受不了的是,周围人都认为涂志强是一个坏人。 周秉昆辞职,与其说是接受不了涂志强的离世,不如说,是他接受不了他心中的好人,成了被人唾弃的坏人。 如果周秉昆不离开木材厂,真的很难从涂志强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过这辞职的方式,真的很霸气,同时又让我这个80后羡慕。
  • 《人世间》原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秉昆被厂里逼着去看杀人犯被枪决,一阵枪声响起之后,周秉昆的双腿一软,手臂从别人的臂弯间坠脱,晕倒了。
    周秉昆是木材厂的员工,这次杀人犯被枪决,之所以要求木材厂的员工去看,是因为被枪决的7个杀人犯里,有一个是木材厂的员工。让大家去看,是在杀鸡儆猴,警醒大家以后别犯错。 其他工友是去看热闹的,看过之后,讨论个三言两语,这事也就过了。 可对于周秉昆来说,这就是噩梦的开始。那天晕倒之后,他被厂里的车子送回了家,也是那天以后,他就开始经常做噩梦。 被枪决的人叫涂志强。是周秉昆在木材厂干活时的搭档,他们俩同时干活,同时休息,涂志强叫周秉昆“昆儿”。周秉昆叫涂志强“强子哥”。而且在干活时,涂志强总是挑费力的,轻松的都让给秉昆。 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一对好兄弟,尽管他们从来没在外人面前这么说过,可大家都这么认为。 这也不怪大家,主要是涂志强和周秉昆,从小就认识,读初中时还是一个班的。 现在,厂里却让周秉昆去观看涂志强被枪决,周秉昆无法接受。其一是自己真胆小,看不了那样的场景,怕做噩梦。二是涂志强犯的是杀人的罪,就凭他和涂志强的关系,他怕受牵连。 要知道,要是别人都认定,你和杀人犯的关系很好,那你以后就别想混了,别人都会躲着你。周秉昆年纪轻轻的,他不想受涂志强的影响。 更何况,他在家里本来就显得很不重要,要是还摊上一个杀人犯朋友,自己在家里可真没法待了。 周秉昆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姐姐,哥哥和姐姐都是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父母的骄傲。本就智商一般,成绩一般的周秉昆,在哥哥和姐姐的衬托下,更显得智力低下。 所以,原本就不能给父母带来骄傲的他,不想因为涂志强,给父母脸上抹黑。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领导找周秉昆谈话,有人向他问起涂志强的事时,他都总会强调他们并不熟的原因。 可在周秉昆的心里,他还是会忍不住地认为,涂志强是一个好人,他也会忍不住地想到和他一起上班时,他对他的照顾。 一面是怀念,一面是想摆脱。周秉昆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纠结,拧巴的思绪里,出不来。上班也没有了精神,因为上班时,他总会把他的新搭档,认成是涂志强,还几次叫人家“强哥”,俩人为此打了一架。 领导本想好好批评教育一下周秉昆,可谁知,平时总是闷不作声的周秉昆,竟然敢和领导大吵了一架。 事已至此,周秉昆认为离开木材厂,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他就可以摆脱涂志强给他带来的困扰,自己也能开始重新的生活。 可秉昆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些人你看似已摆脱。可他对你人生的影响却刚刚开始。  郑娟就是涂志强送到周秉昆身边的礼物, 是他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命运,也是一份幸运。
  • 蔡磊:见过幸福的模样,便会对庸常的日子绝望。

    2023-11-22
    2跟贴
    图片
  • 王安石过生日,他的妻子神秘地告诉他:“我花了90万钱,给你准备了一个大礼物,你进房间看一看”说着便把他推入房中,并轻轻关了门。王安石却傻眼了,大怒:“给我退了!”
    王安石是个怪才,他可以一件衣服穿三个月不洗,身上常常有虱子爬出来,他也可以忍受。他会把宋仁宗的鱼饵当点心吃,也会毫不留恋地拒绝,在宋仁宗身边工作的机会。 可就是这样一个怪才,他的声誉却很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抽烟不喝酒,不赌还不好女色。 可他也有被人误会的时候。王安石在扬州做判官的时候,不但不洗澡,不换衣服,官帽斜着戴,他还经常上班迟到。 这让作为他顶头上司的韩琦很是不爽,每次看到王安石衣衫不整的来上班,他就怒火中烧,但修养极好的他,每次都只会对王安石说:“年轻人,劝你趁着精力旺盛,夜里多看几卷书!” 韩琦的意思很明显,他叫王安石晚上不要留恋美色,这样早上就能起得来了。 可韩琦不知道的是,王安石就是因为每晚看书看得太晚,所以早上经常起不来。至于他所说的“美色”,根本就不存在。 有人说,男人不好色,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有钱没胆,第二种有胆没钱。可偏偏,王安石属于第三种。 有一年,王安石过生日,他的妻子吴氏神秘的对他说:“我花了90万钱,给你准备了一个大礼物,你进房间看一看” 吾氏说着就把王安石推进房间,并轻轻的关了门。他本以为王安石会很喜欢这个礼物,没想到,房间里却传出了王安石的怒声:“给我退了!” 王安石进入房间后,看见床上躺着一个穿着很单薄的女人,他立刻明白了,这是妻子给他准备的小妾。 一般的男人如果有如此通情达理的妻子,可能早就乐坏了。可王安石不一样。它属于第三种男人,他是真不好色。 就这样,吴氏花了90万钱买回来的,貌美而又善解人意的江南小女子,当天就被退货了。而王安石也很豪爽,“钱不用退回来。” 在这之后,王安石板着脸,很严肃地批评了妻子:“我平生不好色,朝野皆知。你要毁我半世清誉吗?” 吴氏很委屈,可心里却一直偷着乐呢!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京城的贵妇圈中传遍了,贵妇们唉声叹气,都羡慕吴氏嫁了一个好男人。 是呀,像王安石这样有才华又不好色的男人,堪称绝世好男人!能嫁这样的男人,肯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你觉得呢?
  • 一日,宋仁宗请臣子们入宫钓鱼,王安石也在其中。他一条鱼都没钓上来,可他在钓鱼时的一个举动,却让宋仁宗惊讶不已,几次想叫太医。
    王安石有才华,可他也是一个怪人。他的行为举止,常常让身边的人不理解。 王安石,不怕吃苦,常常秉烛夜读,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擞。可他却不爱洗澡,几个月都不换衣服,身上常有虱子。 王安石到扬州去做判官时,他的顶头上司是韩琦,韩琦是老贵族兼名臣,身材魁梧,英俊潇洒,官服更是一尘不染。 扬州府的官吏都向太守韩琦看齐,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王安石的到来,大大的影响了风貌。 王安石的官服不但沾满了污垢,他的官帽还经常斜戴,官帽下的头发更是蓬乱。 韩琦曾多次出言相劝,叫王安石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王安石每次都听,可坚持不了几天,却又犯了。 王安石不讲卫生的习惯,让当了他三年领导的范琦很是头痛。还好,三年任期满后,王安石便离开了扬州。 可作为王安石的那些好朋友,他们可太痛苦了,他们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常常和他秉烛夜谈,可他们真的无法忍受王安石的衣袍里,时不时的跑出来一只虱子。 忍无可忍的他们,决定带王安石去洗澡。王安石倒也爽快,跟着就去了。 在洗澡的过程中,他们让人给王安石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洗好澡后的王安石发现了,也没说什么,把新衣服穿在身上就走了。 王安石的好朋友很高兴,过了几天又约他去洗澡,可王安石却死活都不愿意去了,说太浪费时间了。 人们提醒他,但你的衣袍该换了,洗了澡正好把脏衣服换下来。 王安石反问:“衣袍难道不是穿三个月才换吗?” 这就是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的王安石。可这也只是他身上的一怪而已,他还有更怪的行为。 一日,宋仁宗邀请大臣进宫钓鱼,王安石也在其中。 王安石一条鱼都没钓到,可他却把身旁盘子里的几十颗球状鱼饵全吃光了。在这期间,宋仁宗一直盯着他看,还曾几次想叫太医。王安石却毫不在意,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也许,王安石就是第一个吃鱼饵的人。 王安石在生活中是个怪人,在职场上他也是个怪人。 王安石深受宋仁宗的喜爱,他派王安石出使辽国。回来后,他又命王安石同修起居录,就是呆在皇上的身边,记录皇上的言行。 这对于别人来说就是莫大的恩宠,一般官员求之不得,可王安石却不喜欢。他曾七次提交此状,宋仁宗不批准。隔了几个月之后,他又提交了五次辞状,最后,朝廷没办法,只能让他去做翰林学知制诰。王安石才欣然答应了。 王安石就是这么一个怪人,可这些“怪”,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也许,有大才的人都“怪”吧!你觉得呢?
  • 1064年中秋,苏轼拒绝参加知府厅例行的宴会,却在家里宴请宾客。这把凤翔太守陈希亮气得半死,他大怒:“罚铜8斤!”苏轼的妻子王弗听到后,却笑着说:“陈太守很好。”
    1064年,27岁的苏轼被分配到凤翔当签判。于是他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上路了。 来到凤翔后的半年时间里,苏轼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深受人们的爱戴。同僚们也都亲切的称他为“苏贤良”。 可偏偏凤翔的新太守陈希亮,始终看苏轼不顺眼。 陈希亮50多岁,小个子,眼睛有点斜视,嗓门大,脾气更暴躁,动不动就暴跳如雷。 他上任三个月,便发出了一道命令:谁也不许叫苏轼为苏贤良! 年轻气盛的苏轼为此很不高兴,皇帝都要对他客气,这小老头凭什么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更何况他苏轼不是无用混吃之人,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出实事的。 可陈希亮才不管这些,他颁布命令之后,听到一个小吏还在叫苏轼为苏贤良,气的他抓起皮鞭就对着小吏一顿猛抽。 小吏痛得哇哇大叫,苏轼冲上前,挡在小吏的面前。陈希亮看苏轼敢以下犯上,鼻子都气歪了,手中的鞭子停了一会儿,再次挥向那可怜的小吏。 苏轼为此郁闷了很久,所以到中秋节的时候,本该例行参加的宴席,苏轼却躲在家里不肯出面。 苏轼在家里和马梦得,还有被陈希亮抽打的小吏一起豪饮,席间欢声不断。酒至半酣时,竟有一个后生抱着酒坛子,踉踉跄跄的闯了进来,苏轼一看,竟然是陈希亮的儿子陈慥。 陈慥为人豪爽,喜爱舞刀弄枪,更喜欢结交四方豪士。苏轼到凤翔之后,为凤翔百姓减轻衙前役,陈慥很是敬重。于是,在中秋这天,他专门带上好酒登门拜访。 陈慥的加入,让苏轼家的中秋节更加欢乐。 而陈希亮在知府厅举办的宴席,就显得很冷清。他本就气苏轼不参加宴席,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还跑到苏轼家去过中秋节之后,气得半死,他大怒:“苏轼罚铜8斤!” 当时的钱币分金银铜,8斤铜可不是小数目。可苏轼不在意,中秋节本来就是和家人团圆的日子,他就是要在家里陪老婆和孩子。 可王弗却没有苏轼这么乐观,第二天一早,她就抱着八斤铜去拜访了陈希亮的夫人。她想请她在太守面前,替苏轼说说好话。 太守夫人举止有度,平易近人,一番交谈下来,王弗认为,太守是好人,并非坏人。  王弗回到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苏轼,却遭到苏轼的责怪,怪她不经他同意就私自去找太守夫人。王弗转过身,难过的掉眼泪。可宠妻狂魔苏轼,怎会忍心看妻子这样,很快就把她哄好了。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弗的想法是正确的。 陈太守在府衙后建了一座灵虚台,请苏轼写赋。苏轼心想报仇的机会来了,便写了一首充满讽刺意味的赋,并当众大声朗读。 台下的人听着,个个都为苏轼捏了一把汗,他这是在骂陈太守浪费钱,做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 苏轼念完,等着看陈太守发飙。让人没想到的是,陈太守不但没有发火,反而笑着大声说道:“写得好!讽刺意味明明白白,不像有些才子,藏着掖着,不敢说真话。苏轼大才,名不虚传!” 更让人惊讶的是,陈太守竟然命人把苏轼写的这首,充满讽刺意味的赋,一字不改的刻在了石碑上。 这件事情让苏轼震惊不已。回到家后,他和妻子讨论这件事情,王弗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之前她为什么会说陈太守是一个好人?那是因为陈太守为官几十年,每到一个县,都把他治理得井井有条,来到凤翔县后,他虽然不喜欢苏轼,却从不阻止苏轼去做任何事情,因为他很清楚,苏轼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对百姓有利的,由此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好官。 听完妻子的分析,苏轼这才对陈太守的态度有了改观。 遗憾的是,几年后,直到陈太守去世,苏轼才知道太守不允许别人叫他苏贤良的原因。 陈太守为官几十年,阅人无数,他看苏轼年少成名,桀骜不驯,觉得必须加以锤炼,让他吃点苦头,免得以后在官场上因为倔强的性子吃亏。所以,他才不允许别人叫苏轼苏贤良,免得增加苏轼的傲气。 可惜,那时的苏轼并不懂陈太守的用意。直到他去世,才从别人口中得知陈太守的用心良苦。 人生难得一贵人!遇到陈太守,苏轼是幸运的!
  • 妈妈穿月子服去离婚:冷漠的父亲,养不出善良的孩子

    2023-11-19
    3跟贴
    图片
  • 读《白鹿原》原著才懂: 白嘉轩卖地,是对鹿子霖最深的算计

    2023-11-18
    图片
  • 读《白鹿原》原著才懂:为何田小娥会选中黑娃?

    2023-11-17
    图片
  • 读《白鹿原》原著才懂:白嘉轩充满心机,却为何总能赢得好名声

    2023-11-16
    1跟贴
    图片
  • 重读《白鹿原》才懂: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玉凤这样的女人

    2023-11-15
    2跟贴
    图片
  • 《白鹿原》原著:快要被饿死的白孝文,摇摇晃晃地滚落进了一个土壕里,野狗趁机跑过来咬他。恰巧,鹿三走过来看见了狼狈不堪的白孝文,他叫他去抢“舍饭”。没想到,白孝文却因此转了运,不但升了官还发了财。
    自从白孝文和田小娥的私情被白嘉轩发现后,白孝文便从高高在上的“新任族长”,变成了人人唾弃的败家子。 他也过起了没脸没皮的日子。没钱了就卖地,卖房。有钱了俩人就在窑洞里快活。 可这钱只出不入,总有花完的一天呀,正好又碰上荒年。饿极了的白孝文只能出门去乞讨。 可白孝文的运气并没有那么好,他走了很远,都没有讨到一个馍。两天之后,白孝文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他决定走回去见小娥最后一面。 但他实在太饿了,走路时,感觉脚都是飘着的,也不知怎地,人就滚进了土壕里,旁边的一条野狗看见了,冲上来撕咬他。可能狗也饿极了。  恰巧,鹿三过来拉黄泥,看见了滚在土壕里,衣衫褴褛,还被狗欺负的白孝文。他赶跑了野狗,嘲讽道:“你本是人上人,却偏偏要做人下人。摆着正道你不走,你非要走邪道!” 其实白孝文只要回到白家,求得白嘉轩的原谅,他就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可白孝文偏不,他偏要一条路走到黑。 所以,哪怕处于现在的尴尬境地,他也不肯服软,甚至还骂鹿三,一个长工也敢来说他。 鹿三对这个败家子是气急败坏,可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也不忍心看他活活被饿死。临走前,他对白孝文说:“村里在放‘舍饭’,不想饿死,就去排队吧,晚了就没有了。” 这次的天灾很严重,村里的粮食几乎都吃光了,这是镇上拨下来的赈灾粮,每人每天都可以得到一碗稀粥。 白孝文本不想去丢这个人,奈何扛不住饥饿。他踉踉跄跄地朝村里走去。 村里的老老少少,每人拿了一个碗在排队等“舍饭”。孝文发现自己没碗,便想着先去讨个碗。可他刚从人群里冲出来,就撞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鹿子霖。鹿子霖看见他,大为惊讶。拉着他大声说:“哎呀,大侄子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白孝文怕抢不到“舍饭”,自动忽略了鹿子霖语气中的嘲讽。他着急着去找碗。 鹿子霖却说:“大侄子,你怎么能吃这饭呢,来来来,跟我来,里面有好饭。” 赈灾粮下来之后,村里专门派人出来监督,而鹿子霖就是监督人之一。他把白孝文拉进了一间房屋里,转身就给白孝文拿了三个馍。 房间里的人都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这次专门负责监督赈灾粮的发放的。他们看了半天才看出眼前的“乞丐”是白孝文。白家家大业大,没想到出了这么一个败类。纷纷投来同情且鄙夷的目光。 孝文感受到这些目光,心里已经没有了刚才怼鹿三时的硬气,反而透彻地领受到了堕落者的羞耻,窘得连头都不敢再抬一下。 此时的鹿子霖才意识到,当时这个败家子卖房卖地,就是他接手的。这个行为在白鹿村人眼里,就是:趁火打劫! 鹿子霖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马上对田福贤说道:“总乡约,你不是说县保安大队要扩编吗?要你举荐可靠的年轻人吗?你看我们孝文就不错,让孝文去多好” 田福贤当然乐意,提笔就写了举荐信。孝文再怎么不成器,怎么说都是白嘉轩的儿子,他田福贤在白鹿村,总会有需要他白嘉轩支持的地方。 鹿子霖把推荐信给了白孝文,白孝文感激得流下眼泪来。 一个月后,白孝文骑着马,穿着笔挺的黑色制服,英姿飒爽地出现在了白鹿村。他现在做的可是文秘的工作,将来的前程不可估量呀。 领了第一个月的薪水之后,白孝文就回到了白鹿村,他要感谢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人。 白孝文提着一瓶酒,一包点心,一包糖,一包笋干,走进了田福贤的办公室:“不成敬意田叔......” 白孝文又提着同样的礼物,找到了鹿子霖,说的还是同样的话:“不成敬意子霖叔......” 白孝文都已经打算好了,其余剩下的钱,他要全部留给田小娥。 可他却从鹿子霖这里,听到了让他震惊不已的消息:田小娥已经死了! 鹿子霖说得云淡风轻,他还恭喜白孝文:以后这里就没有你的牵挂了,你之前的那些破事也不会再有人提起,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追求你的事业了! 白孝文到窑洞里,对着田小娥的尸骨大哭一场后,拿走了田小娥生前戴在手上的镯子,便消失在了村口的土路上...... 有的人,能在命运的泥潭里,重新翻身洗牌;可有的人,却永远都没有那个机会。 白孝文是幸运的!可他不知道的是,当初把他拉入深渊的,也是鹿子霖,是他让田小娥去纠缠白孝文的。要不然白孝文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可把白孝文从深渊里拉出来的,也是鹿子霖。 真是败也鹿子霖,成也鹿子霖。白孝文要是知道了是该恨他,还是该感谢他呢? 我始终相信,命运的安排,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想要结得善果,必先有善因。 愿我们都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重读《白鹿原》原著才懂:人生的下半场,活的是子女,是啥意思?

    2023-11-14
    14跟贴
    图片
  • 在《白鹿原》这本书里,田小娥和冷秋月都是没有接受多少文化知识的人,可她们身上却又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冷秋月守旧,不愿改变;可田小娥不一样,她既敢争取,也敢反抗。
    田小娥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里,被自己贪财的父亲嫁给了郭举人,这是她不能反抗的,因为她父亲收了人家的钱。 可在郭举人家里的时候,田小娥不满郭举人把她当泡枣的工具,她便直接把枣子丢进了尿盆里,用尿来给郭举人泡枣。 这是她的第一次反抗。 而为了改变自己死气沉沉,看不见希望的生活,她勾搭上了黑娃。尽管这样的行为不提倡,可在那样的环境里,她只能这样做。 幸运的是,她真的被休回了家,真的和黑娃走到了一起,并且俩人还一起经历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哪怕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可最起码,田小娥争取过,并且实实在在的拥有过。 这和无力反抗,并且也没有想过反抗的冷秋月来说,田小娥可幸福太多了。 而田小娥的第二次争取,是帮黑娃争取回到白鹿原的机会。 作为白鹿村不接纳的女人来说,其实田小娥敢迈出去求鹿子霖的步子,她就已经成功了。 尽管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并不如她的意。可至少,在面对黑娃的时候,她可以大声地说:“我问心无愧!” 是的,她能帮黑娃的,她都已经帮了,至于结果,她无法把控。可至少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她和黑娃的这一段感情! 而她的第二次反抗,就是尿在鹿子霖的脸上。 鹿子霖就是披着人皮的狼,一肚子的坏心眼。打着为黑娃着想的旗号,不让田小娥叫黑娃回来,其实就是为了独占田小娥。 而当他发现,田小娥可以很好地成为他手中的“棋子”,去帮他打败高高在上的白嘉轩时,他便毫不犹豫地,让田小娥用自己的身体,去把同样高高在上的白孝文拉下水。 处在绝望中的田小娥,身边没有任何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错把鹿子霖当成了自己的依靠,对于他提出的要求,点头答应了。 可当她真的把白孝文的裤子脱下的时候,看着他一次接一次的不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的时候,她才知道: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做不了坏事的男人。 所以,她开始心疼白孝文。同时,她也开始厌恶鹿子霖。 所以,才有了田小娥的第二次反抗。她不想再和鹿子霖有任何的瓜葛。 一泡尿,既斩断了她和鹿子霖的关系,也帮白孝文报了仇!一举两得! 而这个行为,田小娥做得干脆利索! 有人说,在改变命运这件事情上,宁愿冲动十次,错九次,也不要一成不变! 因为十次里,至少有一次成功的机会,而一成不变,就注定着永远不会成功。 虽然田小娥的命运以悲剧收场,可这一生,她很努力的努力过,争取过! 就凭这一点,田小娥是值得敬佩的!
  • 读《白鹿原》原著才懂:孝文被打,为何田小娥要在鹿子霖脸上撒尿

    2023-11-13
    3跟贴
    图片
  • 《白鹿原》原著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白孝文的媳妇大姐儿临死前,对白嘉轩说:“爸,我到咱屋多年了,勤快也好,懒堕也罢,你都看见了,我想过这想过那,独独没想过我会饿死……”
    大姐儿19岁嫁给白孝文以后,秉持的就是多做事,少说话,不忤逆丈夫,不忤逆公婆的原则,一心便扑在了操持家务上,是个勤勤恳恳的本分人。可就是这样的好媳妇,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白孝文和田小娥有私情,被抓包后, 白嘉轩嫌弃白孝文丢尽了他白家的颜面,干脆和白孝文分了家。 而这时,白鹿原正好碰上了天灾,老天爷不下雨,地里没有收成,饿死的人越来越多。 白孝文眼看着自家的粮食储备已经吃光,便跑去找父亲白嘉轩借粮,却被白嘉轩一顿羞辱,白孝文干脆卖了分给他的两亩水田。 可此时的白孝文已经和田小娥你侬我侬,卖了田反而把多数的钱都交给了田小娥,用来支撑他们俩的花销。对家里的媳妇和孩子却不管不顾。 饿极了的大姐儿又气又急,直接跑到田小娥的窑洞门口,大喊白孝文。 白孝文一打开窑门,大姐儿便冲进窑洞里去厮打田小娥,可她自己也被白孝文一巴掌拍倒在地上。 白孝文并没有因此住手,原著上是这样写的: “孝文揪着媳妇的头发,两个嘴巴抽得她再不吼叫撕骂了,迅即像拖死猪似的拖回家去” 而被拖回家去的大姐儿,没过两天就通身黄肿发亮,腿上和胳膊上用指头一按,就陷下一个坑洼,老半天弹不起来。她的脸上留着一坨坨乌青紫黑的伤痕,那是孝文拳头砸击的结果。 大姐儿躺在炕上,已经没有了饿的感觉,她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于是她强撑着身子,走到白嘉轩 面前 ,说了开头的那一句话。 听到这话的白嘉轩心里震颤了一下。是呀,作为白鹿村最富有的白家,他的儿媳妇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白嘉轩能不惊一下吗? 大姐儿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细品之后,才发现,大姐儿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有两点: 第一层意思,大姐儿想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委屈。 大姐儿自从嫁进白家,勤勤恳恳,没有一句怨言,还为白家生了两个孙子。可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在白孝文出了那档事之后,白嘉轩说放弃这个儿子便放弃了。白孝文自甘堕落,对他们这个小家不管不顾,白嘉轩却不闻不问。 听到大姐儿说出那句话之后,白嘉轩说:“我跟你妈说过了,你和娃娃都到后院来吃饭” 可事实是,白嘉轩只让他媳妇带两个孙子到家里来吃饭,并没有叫大姐儿一起过来。他这样说,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 而这些大姐儿心里当然清楚,要不然婆婆隔三差五的给她送一碗饭时,不会都选在公公不在的时间段里送来,可见,那些饭都是婆婆仙草偷偷送的,并没有得到公公的允许。 可大姐而对这些已经不在乎了,对于即将死去的人,她走到白嘉轩面前说那句话,就是想让白嘉轩看看自己那一脸的伤,想让他知道自己的委屈;当然还有她的不甘,他白孝文做错了事,她这个做媳妇的就得跟着受苦,可也不至于要丢掉性命吧! 更何况,白孝文走到这一步,不是她大姐儿的错,可为什么在这个错误里,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撇开得干干净净,可她大姐儿不但要被毒打,甚至还要丢掉自己的性命,她觉得委屈! 大姐儿这是在控诉自己的委屈!委屈到了极点,最终也只能化作一句“饿死”! 可这句话的意思,远不止这一层意思,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 第二意思:是对白嘉轩最大的嘲讽 白家是白鹿村上最富有的一户人家,所有的行为准则也都堪称村里的典范。 可就是这样的一户人家,却让自家明媒正娶过来的媳妇活活被饿死。这不是让人看白家的笑话吗? 如果是在其他小户人家家里,饿死一个人也不奇怪,可白家并没有到缺米缺粮的地步。 自从天灾发生后,地里没有活干,很多长工都被雇主打发回家了,就是为了省一个人的口粮出来。 可白嘉轩并没有让鹿三回家,甚至在鹿三主动提出,要回家一段时间时,都被白嘉轩呵斥住了。 不管白嘉轩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把鹿三留在家里,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总之一句话,白家肯定不缺粮,要是真缺粮了,他也不会留着鹿三。 可偏偏,对于住在同一院子里,即将快被要饿死的大姐儿,白嘉轩却不闻不问。 以前白嘉轩样样都要管,连白孝文俩口子床上那点事,都要管。可现在呢,他觉得把儿子养废了,就直接把他丢弃了,不管不顾了。 害得无辜的大姐儿却要被活活的饿死!  大姐儿怎能不恨?她在临死前,跑到白嘉轩面前说那句话,就是想告诉白嘉轩:我的死,你也有份!你们白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确实,大姐儿死后,白嘉轩怕大姐儿的家人来闹事,还让二儿子白孝武帮着白孝文料理后事。只是,大姐儿的家人对于这个已出嫁多年的女儿,没有了多大的感情,只让大姐儿最小的弟弟来祭拜了一下。 而这个弟弟,已经被饥饿折磨得走路都走不稳了,吃了白家几大碗面以后,对着大姐儿的棺材干嚎了几声,就走了。 大姐儿临死都是委屈的,不甘的!而大姐儿的死,也从侧面说明,白嘉轩就是一个自私,薄情,爱面子胜过一切的人。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