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盈盈讲故事

小鱼盈盈讲故事

关注
14粉丝
0关注
595被推荐
IP属地:河南

8枚勋章

80后宝妈的自留地。在这里,每一段文字都浸润着温暖的光辉,但愿做你生活中一个温柔的角落。

  • 梅州一中学让学生签承诺书惹争议:孩子,抗压力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2024-12-26
  • 张兰飞抵台北入住马筱梅家:妻贤,是一个家庭最大的风水
    2024-12-25
    5跟贴
  • 琼瑶离世后独葬:言情教母最后的倔强
    2024-12-15
    6跟贴
  • 王传君:曾口出狂言自打嘴巴,现做诈骗头子却赢得满堂彩,凭啥?
    2023-08-17
    5跟贴
  • 快50岁的曾黎,被中医说顶多30岁,除了保养,还有这个原因
    2023-08-12
    9跟贴
  • 她拜师学艺,不仅免学费包吃住,还给她发工资,10年后成老师骄傲
    2023-08-09
  • 他爱运动长得帅,父亲却不让他当运动员,后疯狂练习,成天选姬发
    2023-08-08
    28跟贴
  • 他亲手烧毁10年的论文手稿,辗转回国,终成元勋
    2023-07-18
  • 北大天才少年,隐姓埋名28年,堪称“最强大脑”的他都干了啥?
    2023-07-12
  • 媳妇丈夫外出,家里只剩自己和老公公,这时屋里进来一个陌生男子
    2023-07-11
  • 比《消失的她》更催泪的主题曲《笼》,这神来之笔幕后竟是她?
    2023-07-07
  • 36岁萧敬腾求婚50岁经纪人,林有慧究竟是谁
    2023-06-28
    11跟贴
  • 杨女士患癌离世,发小操办葬礼,却放她在太平间冷冻3年
    2023-06-14
  • 1937年,南京,日军地对魏特琳说:“你从10000名妇女里挑100名给我,办一个正规的娱乐场所,我保证日兵不再侵犯良家妇女!”魏特琳很无奈想拒绝,就在此时,一名身材颀长的女子站出来:“我去!”
    明妮•魏特琳,美国人,1919年受聘于中国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她是灾难的见证者,也是难民的守护者。 1937年,南京陷落前,金陵女大一部分西迁,一部分留校保护校产,魏特琳主动要求留下,并在金陵文理学院建立了女子避难所。 12月1日,美国大使馆召集本国公民,要求他们撤离。 但是魏特琳坚定地表示:“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中国!”随即在“无论如何也不离宁”的证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魏特琳刚到校门口,就看到一辆车载着10来名女子,女子看到她时高喊:救命,救命! 魏特琳当即眼泪就流了下来,心如刀绞,恨自己不能救下她们。 此时的金大已经住了3000多名难民,教室,走廊里都挤满了人。 日军在街上、民宅大肆烧杀抢掠。见到女性,不管是12岁的小姑娘,还是60岁的老太太,一概不放过。他们把男人赶出房间,直扑女性,还直接用刀生剖孕妇的肚子! 市民听说金女大收容妇女,都纷纷投奔而来,没几天,这里就来了10000多名难民。 魏特琳做了很大的国际安全区的布告,并且悬挂起美国教会学校的牌子,以示警告,然而这些并不能阻挡比野兽还残忍的日本侵略兵。 于是魏特琳请来“国际安全区”的外籍男士轮流守夜。她自己更是只身挡在校门口。 日军听说金大有女学生,端着刺刀冲到门口。魏特琳坚持不让进,日兵鉴于她美国人的身份,不敢开枪。 但是不少日兵很愤怒,直接拿着带血的刺刀威胁她:“你再不让开,我就一刀刺死你!” “这里是国际安全区,美国的教会学校,你们不能进!”魏特琳很坚持。 “啪啪啪!”恼羞成怒的日兵直接左右开弓在魏特琳脸上扇了起来,直到嘴角流血,但是魏特琳依然挺立着,用身体挡住门口。 日兵无奈,只好先撤走。 半夜时分,日兵开始从多处爬过低矮的墙头,魏特琳一会儿守在门口,一会儿又去各个围墙处跟日兵交涉,从他们手中救下被抓起来的女孩们。 这个过程每天都像打地鼠一样,此起彼伏,使魏特琳疲累不堪。 连续多日的操劳,以及精神上的高压恐惧,使魏特琳很疲惫,但是她明白,自己不能倒下! 她对着难民说:“中国不会亡,日本一定会失败!大家要有信心挺过去!” 一天,一个小男孩带着日本国旗的臂章来给姐姐送饭,她上前对小男孩说:“你不用佩戴这个,你是中国人。你要记住是哪天戴过这个东西,永远都不要忘记!”说着,她帮小男孩取掉臂章丢在脚下。 12月24日,一名日本军官跟魏特琳说:“你从10000名妇女里面挑出100名,办一个正规的娱乐场所,我保证日兵再也不来骚扰你们了。不然,我让士兵每天都来抓,早晚把这10000名都抓走!” 魏特琳很想开口拒绝,但是她见识过日兵的残暴,一阵不舍,恐惧和疼痛袭来。 这时,一名身材颀长,风情万种的妙龄女子站了出来,扬声道:“我去!我在堂子里那么多年,早晚都是一死,学生们还有美好的未来,我去吧!” 听到她这一番话,她的同行姐妹也陆陆续续站了出来,一共21名,都是年轻漂亮的烟花女子。 魏特琳满眼含泪道:“你们都是我们的英雄!” 于是这21名女子换上了学生装,态度从容,走上了她们慷慨赴死的悲壮之路。她们一到门口,就被日军绑起来,拉走了。 这一幕被拍成电影《金陵十三钗》,21名女子死状都异常惨烈。 这十几天的经历,高强度、不眠不休的工作,以及时时刻刻笼罩的恐惧感击垮了魏特琳的身心。 然而1940年,《紫金山晚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真正的罪犯”的文章,直指魏特琳是一个人贩子,实际送烟花女子这件事,完全是当时无奈的权衡之举。 更可恨的是,丹尼森夫人(金女大实际负责人)并不听魏特琳的解释。几天后,魏特琳就辞职了。 但是,这件事极大创伤了魏特琳的精神和身体,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 1940年,她离开南京回美国治病。但是她病得实在太重了,1年后,她在自己的公寓中关紧门窗,打开煤气,告别了这个世界。 【阳光温暖讲故事】 写这个故事时,我一面感慨于魏特琳女士救助难民的大义之举,一面着实怜惜她所遭受的精神创伤,要知道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是毁灭性的,不然她也不会让自己仅仅55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就是为什么她能帮助我们?因为她美国人的身份!落后就要挨打,日兵是欺软怕硬的,面对美国人,他们不敢像对待中国人那样。 如果你正年轻,请你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如果你正值壮年,请努力工作、进修,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如果你已步入老年,请你发挥余热,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唯有强大起来,才能活出民族自信,让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 1949年,上海,宋时轮参加宴会,他刚落座,就看到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推门走了进来。宋时轮眼前一亮,迅速站起来,大步迈上前,激动地说:“终于找到您了!”女子却一脸疑惑:“您是?”
    这位女子名叫董竹君,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她跟宋时轮之间的故事,还要从很多年前说起。 董竹君,1900年生,13岁因父亲生病,家里实在揭不开锅,被卖到了长三堂子学唱戏,卖3年的艺。 渐渐长大的董竹君知道父母没有钱赎自己,便想着自己逃出去。 这时候她遇到了27岁的夏之时。夏之时提出帮她赎身,然而她并没有答应,她担心自己是被买去的“商品”,会低人一头。 这天晚上,董竹君先请看守人去买鸡蛋糕,因为很近,看守并未怀疑。 不一会儿,她又请看守去较远的地方买水果,看守人走后,她把自己贵重物品全部留在房间,只身跳窗逃走。 之后,董竹君跟夏之时结了婚,做了督军夫人。 然而,夏之时婚后却变得专横保守,夫妻经常吵架,夏之时对岳父母也经常出口羞辱。 1919年,夏之时仕途受挫,被解除兵权后,更是经常对董竹君拳打脚踢,有一次抡起菜刀就要砍董竹君! 董竹君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决定要离婚,但是夏之时不同意,她带不走最小的儿子,只好带着4个女儿和父母离开四川,回到上海。 来到上海后,董竹君先后做了多份工作,但都无法养活一大家子。 后来在一位四川富商的帮助下,开了“锦江川菜馆”,饭菜味道好,价格实惠,一开业便生意火爆。 她对所有食客一视同仁,就连杜月笙来吃饭都要按照规矩排队。 有一次,杜月笙排队排得实在不耐烦了,直接冲董竹君呵斥起来:“你是怎么做生意的?人这么多地方这么小,不会扩张吗?” 董竹君安抚过客人后,转头就跟房东说:“杜月笙提议扩大店面。” 房东一听,二话不说,直接就把旁边的店面腾空,租给董竹君扩张饭店了。 随着菜馆生意越来越好,思想进步的董竹君还利用菜馆做掩护,帮组织做事。 当时,董竹君认识了党员郑德音,介绍她看了很多进步书籍,正准备入党时,上海组织遭到破坏,郑德音只留给她一句话:找李同志联系。 李同志是谁?名字不全,董竹君想了一晚上也没想起来。不过想不起来也不要紧,她依然对来找她帮忙的同志有求必应,多次帮助他们脱险。 1929年,宋时轮出狱后,准备去湖南,可是他身无分文,还有腿伤,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遇到了同学李堂萼。 可这时的李堂萼是敌人重点监视对象,自身难保。无奈,他匆匆写了个纸条,让宋时轮拿着去找锦江菜馆的老板董竹君。 当宋时轮揣着字条,站到锦江菜馆门口的时候,才发现,这里进进出出的竟都是一些穿金戴银的有钱人! 他心里七上八下的,再低头看看自己这一身已经洗的发白的灰布衫,禁不住心想,这董竹君能帮我吗? 然而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他想,不管怎样,豁出去试试!于是心一横,硬着头皮抬脚走了进去。 “我是四川来的,家人让我来找董竹君老板。”正在算账的董竹君抬头一看,温和地说:“我就是。” 她温和的语气使宋时轮紧张的心情稍有放松,于是赶紧把手里的纸条塞给她。 董竹君接过纸条,看都没看直接收了起来。用眼角余光扫了一下四周,高兴地大声说:“原来是老家表弟,来,快上楼,姐给你做几个好菜尝尝!” 到了3楼21号房,董竹君关上门,拿出纸条一看,上面写着:请帮一帮这个年轻人,李堂萼。 “李堂萼?是李同志!”董竹君想起来了,这个李堂萼曾经给她讲过好多进步思想,那么之前郑德音说的李同志一定就是他喽! 这一下,董竹君一脸的兴奋,宋时轮有些疑惑地看着她。 董竹君说:“不好意思啊,我刚看到是李同志的信有些激动。你就放心在这住下,一切有我呢!” 之后,董竹君请了大夫给宋时轮治伤,还四处奔波联系找组织。 在董竹君精心的照料下,宋时轮康复得很快。 等宋时轮要归队的时候,董竹君直接拿出一个包裹,递给宋时轮。 宋时轮打开一看,一时惊呆了,竟然是8000大洋!他连连摆手,死活不肯收。 “你就收下吧,等你走了,大姐可就帮不了你了!穷家富路,你出门在外,多带点钱,总会有用的。” 宋时轮激动地热泪盈眶,收下这8000大洋。 后来,宋时轮把这些钱财都用于建立根据地了,可谓是物尽其用。 一晃20年过去了。 此时,宋时轮很激动地说:“大姐,我是宋时轮,您还记得不?20年前,在锦江菜馆,您给了我8000大洋。” 董竹君扶额,“原来是你呀!你现在是大将军了!真没想到还有机会再见面!” 宋时轮说:“大姐,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您的恩情,希望有机会当面感谢您!” 董竹君说:“小事不用挂心,还好我们都等到了光明的这天。” 董竹君一生命运多舛,但是却始终乐观向上,一步步磨砺自己,自强不息,心怀家国,实在是一位巾帼奇女子,让人感叹。 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次却帮忙成就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不愧为令人敬佩的民国女杰,20世纪的传奇! 欢迎留言。
  • 洪兆麟有100多个小妾,却还撩女学生,女孩竟主动抱住他:爹爹
    2023-02-18
  • 1959年,顾方舟瞒着妻子,偷偷拿起一管“非死即瘫”的溶液,给不满1岁的儿子灌下,儿子喝下后,咂咂小嘴,睁大眼睛看着他。不料,顾方舟却紧皱眉头,呼吸都不顺畅了,心一抽一抽地疼。
    顾方舟4岁那年,父亲感染了黑热病去世,小小的他不懂病毒的厉害,起身扑向父亲。 不料,却被母亲狠命抱住:“孩子,不要去!你父亲得的是传染病,感染上会死的!” 这是顾方舟第一次听到“传染病”这个词,从此他恨上了这个词,并且立志学医。 1950年,顾方舟从北京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去了苏联进修,专门研究病毒学。 等学成回国后,顾方舟被一条新闻给震惊了! 1955年,江苏南通,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其中大多是儿童!更有446人因此丧命! 而且,病毒随后迅速蔓延到青岛、上海、南宁等地。每天增加的数字深深触动了顾方舟。 疫情就是命令,总理立刻安排顾方舟和同事们抓紧研制疫苗。 这就是脊髓型灰质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 曾有一位母亲,听说北京有一位专门研究脊灰病的专家,就背着瘫痪的孩子,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顾方舟。 “顾大夫,求求您救救我儿子吧!”顾方舟看了看孩子,大眼睛忽闪着,很聪明机灵的样子,可是身子却瘫痪了! 他难过地低下头说:“抱歉,我们现在还没有治愈的办法。” 母亲两眼无神,直接跌倒在地。顾方舟心如刀绞。 因为他明白,自己说没法治,就等于宣判了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瘫痪中度过! 这对母子对顾方舟触动很大,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疫苗,让这么多患病家庭重见光明。 于是他专门成立了一支队伍,研究脊灰疫苗。 其实当时,国外已有两种疫苗。 第一种,美国的“死”疫苗需要打3针,每一针5美元,过段时间可能还需要补打第4针。15-20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绝大部分家庭是负担不起的。 第二种,苏联的“活”疫苗,成本很低,但是新产品不知其安全性。 考虑到当时比较缺钱的实际情况,顾方舟准备研究活疫苗。 因为病毒传染性很强,他便带着同事到云南的大山深处,远离人烟。自己砍树建房搞基建,就这样盖了十几间实验室。 1957年,顾方舟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灰病毒并成功定型,这项研究,打响了迎战脊灰病毒的第一战。 疫苗研制出来后,需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顾方舟带着同事们一次次跋山涉水,给小猴子们做实验。 经过多次测试,看到小猴子们依然活蹦乱跳,顾方舟总算松了一口气。 然而接下来要做人体实验,要怎么办呢?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把握。 正当人们拿不定主意时,不料,顾方舟拿起桌上的疫苗溶液一饮而尽,同事们惊呼:“弄不好会瘫痪的!” 顾方舟擦了一下嘴,说:“没事,总要有人来试,我就做第一个吧!” 一周后,顾方舟安然无恙。其他同事们也都喝了疫苗溶液,结果非常好,大家喜极而泣。 只是,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成人,脊灰病毒专找抵抗力低下的婴幼儿,大人能扛得住,小孩呢? 顾方舟想着,默默走出了实验室。 这天,顾方舟趁妻子外出,偷偷把疫苗溶液给不满1岁的儿子灌了下去。 看儿子喝完后,顾方舟一把抱住了儿子,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额头的汗水也大滴落下。他痛哭道:“儿子,爸爸对不起你啊!” 接下来的24小时,他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观察儿子的反应。好在儿子一直很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过了好几天,儿子没事,他才将这件事告诉妻子。 妻子也是医务人员,虽说可以理解,但还是很紧张的,当即就皱起了眉头。 她紧紧地抱住了儿子,仔细观察,看儿子没事,眉头才渐渐舒展开。 这件事被同事们知道了,也都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一个月后,孩子们都很健康。 看到这一成果,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我们成功了!疫苗是安全的,可以推广了! 之后,疫苗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开始推广,病毒基本上得到控制。 但是这种溶液疫苗不好储存,需要冷藏,而且虽然跟白开水一样无色透明,但是口感比较苦,很多小孩不愿意喝。 顾方舟又和同事们,研发出来“糖丸”疫苗。 这些糖丸,成了一代人的记忆,小时候,老师会让同学们排好队,每人领个“糖丸”吃掉。 同学们都很开心,因为吃起来甜甜的,味道很好。那时候不知道的是,这糖丸不仅口感好,还可以保护我们一生。 所以,直到1994年,湖北上报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有本土病毒引起的病例。 这也成了我国在继消灭“天花”之后,在传染病防治史上的又一伟大成就。 所以多年后,顾方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 【阳光温暖讲故事】 顾方舟用自己的孩子试药,这不是残酷,而是医者大仁!因为他知道,成功后就能拯救千千万万个孩子,拯救千千万万个家庭! 这一粒糖丸,是治病的灵丹妙药,更是顾方舟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顾方舟,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拥抱健康的未来! 向伟大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易友生活杂谈
  • 1966年,北京一位熊姓老人过80大寿,儿孙已到齐,他却伸着脖子往门口张望,突然,“当当”敲门声,只见周总理正拎着两瓶酒走了进来。
    过生日的老人名叫熊瑾玎,妻子朱端绶,是我党王牌特工。 熊瑾玎1886年出生于长沙一个医生之家,早年教书,后加入新民学会,负责筹款。 1927年,熊瑾玎入党,从事地下工作,周恩来是他的上司。 周恩来看出熊瑾玎是理财高手,就让他负责筹经费。 于是,在组织的安排下,熊瑾玎来到上海,开了一家“福兴商号”,主做纱布买卖。 随着商号的生意越做越好,周恩来怕引起敌人怀疑,觉得应该有个老板娘。于是,他委托湖南省委挑一位合适的女同志来和熊瑾玎假扮夫妻。 就这样,20岁的湖南姑娘朱端绶被调来,与熊瑾玎做搭档。 工作中,熊瑾玎对朱端绶颇多照顾,时间一长,二人互生情愫。 一天,熊瑾玎问朱端绶:“你理想中的爱人,是怎样的?” 朱端绶面色一红,低头答道:“是老当益壮且有青云之志之人”。 朱端绶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但是熊瑾玎担心姑娘嫌弃他年龄大,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他俩的感情被周恩来看出来了,于是,周恩来做了“红娘”。 周恩来对朱端绶说:“熊老板是比你大不少,但他那颗心可是很年轻的,我看你俩就很合适,我来做媒吧!” 1928年,熊瑾玎定了一桌酒席,当做喜酒宴请周恩来。 席间,周恩来和朱端绶开玩笑说:“以后,再也不能叫你小妹妹,该叫你老板娘了!” 有了朱端绶的协助,熊瑾玎的工作越发顺利。 他前后开办了3个酒店和1个钱庄,为组织筹措了大量的活动经费,整个上海市暗线人员的经费都是熊瑾玎挣来的。 虽然熊瑾玎很会挣钱,但是夫妻二人生活却很节俭,他们把钱都用于工作,并没有什么积蓄。 甚至有一次,熊瑾玎三岁的女儿高烧不退,全身抽搐,夫妻二人抱着女儿去医院看病,医生开口要10块大洋,熊瑾玎却拿不出来!因为他刚给暗线同志送去一大笔经费。 朱端绶救女心切,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夫,求求您先救救孩子吧!钱容我几天,随后给您送来!” 但是医生却始终坚持先收钱再治病! 无奈,二人只能抱着孩子回家。没想到,孩子在路上就已经没有了呼吸。 尽管如此,夫妻二人投身革命的信念从未改变。 福兴商号在二人的操持下一直运转顺利。但是1933年,由于被叛徒告密,福兴商号暴露了,熊瑾玎被捕入狱。 朱端绶等到晚上不见熊瑾玎回来,立刻向党组织作了汇报,并依照指示展开营救。 她找宋庆龄请来著名的董康大律师。不料开庭这天,特务带来徐锡根指认熊瑾玎。 徐锡根多次去过福兴商号,见过他们一家人,徐锡根出庭时化名冯琦。 熊瑾玎一口咬定不认识他,从来没见过冯琦,他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冤枉好人! 由于熊瑾玎的否认,加上董康的辩护有理有据,法庭决定择日再审。 不料,在散庭的时候,熊瑾玎经过休息室门口,朱端绶上前和他说话,被跟在后面的徐锡根看到了,徐锡根立刻指认朱端绶是熊瑾玎的妻子,也是党员。 朱端绶十分敏捷,马上反驳:“你说我是她的妻子,也是党员,你肯定知道我的姓名,你说出来呀?”徐锡根一时哑口无言。 朱端绶见状便大声痛骂:“你这个害人精!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就胡说八道!” 随即,朱端绶一把推开徐的手,准备要走,这时,特务已将她团团围住,不由分说地将她押到巡捕房。 组织认为需先除掉徐锡根。后来,再次开庭前徐已被秘密处决,但是他生前的证词还在。 后经过组织多方努力,1933年,熊瑾玎被判8年,朱端绶当庭释放。 朱端绶出来后担心丈夫,想留在上海。 父亲得知女儿的情况后,筹钱来到上海,他们在法租界开了一家“泰来酒店”,朱端绶的妹妹也过来帮忙。 父女三人起早贪黑地做生意赚钱,打点关系,往监狱送食物和药品,为的就是让熊瑾玎在牢里少受罪。 1937年,在民主人士的帮助下,熊瑾玎终于获救。 新中国成立后,熊瑾玎和朱端绶有了新的工作,夫妻俩一直兢兢业业,直到退休。这时三人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了,但是周总理从来没有忘记他们。 1966年初,周总理听说熊瑾玎要过80岁大寿,特地带着两瓶绍兴花雕酒为他祝寿。但是他太忙了,直到晚上7点多,才匆匆赶到。 当天晚上酒宴过后,夫妻俩把总理送到门口,朱端绶说:“1978年3月5日,是总理80寿辰,到时候我要为总理做几道好菜好好庆贺一下。”总理笑着点头。 遗憾的是,这一约定最终也没能实现。 1973年,周恩来总理去医院探望,此时熊瑾玎病危。 朱端绶交给总理一张纸条,是丈夫写的两句诗:“叹我已辞欢乐地,祝君常保斗争身”,周总理看后热泪盈眶。 熊瑾玎、朱端绶夫妇不仅是我党王牌特工,更是红色管家,为党提供经费,出生入死,贡献巨大!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盛世美好的生活!向伟大的先烈致敬!
  • “我92岁了,终于可以退休了!”正常女性退休年龄55岁,陈金英却92岁才退休。令人没想到的是,她居然用10年时间还清2077万巨额债务!就连罗永浩都点赞她,并声称自己要做“男版陈金英”。
    耄耋老人为啥欠上天价债务?又怎么仅用10年就还清了? 1983年,陈金英52岁,退休后突然清闲下来,她感觉每天心里都空落落的,于是就想着要创业。 之前陈金英曾设计出一种装着药包的便携式护具,她想批量生产。 于是陈金英动身去上海实地考察,得知生产这些需要医疗资质,个人搞不来,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计划。 但是这一次出行却为陈金英提供了另外一个商机。她在上海街上看到人们都穿着轻薄的羽绒服,但是丽水却没有。 于是陈金英想开羽绒服加工厂。儿女直接反对:“做衣服要会用缝纫机,您当了这么多年中医,就没摸过缝纫机,不懂就去做不是瞎胡闹吗?” 但是老伴很支持她创业,家务活全包了,给她充足的时间去放手一搏。 女儿的话点醒了她,她打算先去羽绒服厂应聘。 羽绒服生产有很多道工序,用缝纫机的这个环节最是耗费体力,所以一般厂家只招20-40岁的操作工。 陈金英年龄不行,最后厂家让她做了清洁工。 陈金英很珍惜这次机会,经常趁打扫卫生的时候仔细观察工人的操作步骤,还趁工人们午休的时候偷偷自己上机操作。 她对工人非常热情,主动送水送饭,工人们很喜欢她,都很乐意教她干活。 如此一来,不到三个月,陈金英就把羽绒服生产的门道摸清了。 辞职的时候,陈金英还从厂家买了几台二手设备。等回到丽水,她马上租了民房,找了几个老乡,兴华羽绒服厂就开工了。 80年代,羽绒服还很稀罕,轻巧保暖,可以代替笨重的棉服,而且价格又不贵,所以,兴华羽绒服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当时厂家少,没什么竞争对手,陈金英又严把质量关,使得生意很快就做大了,到了2004年,陈金英就成了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并且接了很多外贸订单。 这样一来,厂房就不够用了。于是陈金英从银行贷款,加上找亲友借钱,在开发区买了6000平米土地,建了大型的服装加工厂。 这时候的陈金英,名下有2套房产,公司资产上千万,成了丽水有名的企业家。 但是,花无百日红,2000年后,羽绒服厂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厂家开始注重款式设计,这样一来,兴华羽绒服就显得款式陈旧落后了。 然而此时73岁的陈金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依旧照原来的款式生产。 慢慢地,她发现工厂的外贸订单没了,以前经常来的客户也不来了,库房里积压的羽绒服越来越多了。 每到月底,经销商那边会有大批量的退货,而办公室外总是等着结账的供应商和工人。 银行不再继续贷款给她,曾经入股的股东也纷纷撤资。 这样的状况硬是撑到了2011年,老人再也撑不下去了。 这时有人提议两条路:一是宣布破产,这样会少还些债务;二是还钱! 万万没想到,陈金英并没有让公司破产,而是选择了还钱! 接下来,她很快把1600万元建的厂子低价转让了,收回900万,自己名下的2套房子卖掉,加上这些年的存款,还上了大部分的钱款。 这时算下来还剩277万元,80多张欠条,和一仓库积压的羽绒服。 这之后,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在丽水的街头,就能看见一位老人推着装满羽绒服的三轮车四处叫卖。 冬天寒风凛冽,加上潮湿的空气,刺骨的寒冷,陈金英从不休息,因为她知道,天越冷,羽绒服越好卖。 儿女想帮她还债,但是倔强的陈金英拒绝了,她说:“自己犯的错自己承担,我不能拖累儿女。” 后来儿女们帮她租下菜市场深处一个窄小的门脸,她把前面做成店铺继续卖存货,后面是库房,自己和老伴搭了个简易床。 两个月后,老伴走了。她用了三天时间操持了老伴的葬礼,然后继续卖羽绒服。 两年后,已经82岁的陈金英又借了10万元,找了几个老员工想要东山再起,但是这次除了消耗掉之前积存的面料和鸭绒之外,款式没有更新,销量仍不见涨。 好在菜市场里面都是图实惠的中老年人,虽然款式不算新颖,但质量过硬,顾客不仅自己买,还推荐给亲友。 从还债开始,陈金英就很少能吃顿像样的饭,经常是菜市场收摊的时候买人家冷透了的烧饼,再捡些蔫了的菜叶,回来热热吃,一餐不到1元钱。 有些好心的债主主动跟她说:“要是还不上就算了。”但是她却不肯,坚持要还,只求宽限些时日。 因为诚信,2018年,87岁的陈金英上了“全国十大守信”人物榜首!电商平台主动帮她卖货,短短几个月,就卖掉了近100万元的库存。 2021年,陈金英还上最后一笔欠老家侄子的7万元,撕掉最后一张欠条,她长出一口气:我终于可以退休了! 陈金英的创业史是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一个缩影,跌宕的创业路总会遇到很多问题。 起起伏伏将近40年,陈金英还债2077万,慈善捐款超一百多万,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财富给自己,但是她诚信的精神却如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易友生活杂谈
  • 1189年,宋光宗洗澡,一名宫女伸手给他递毛巾,宋光宗伸手拿毛巾时不小心碰到了宫女的手,柔软光滑,宋光宗大笑三声“好好好”,万万没想到,这声好却断送了宫女的性命。
    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天性悍妒、心狠手辣。 在她的跋扈下,宋光宗的后宫无人争宠,人人活得战战兢兢。 这天,宋光宗洗澡,让一名宫女在旁侍候。 宋光宗不小心碰到了宫女的手,感觉很柔软细腻,就一把拉过来,很享受地摸起来,嘴里还不住夸赞“好好好!” 宫女却吓得魂飞魄散,低着头用眼角余光四处张望,很想抽回手却又不敢。 果然她担心的事情第二天清早就发生了。 清晨天刚亮,宋光宗正在用早膳,一太监拎着个食盒进来,对宋光宗说:“皇后娘娘给陛下送的新鲜嫩笋。” 宋光宗一听很高兴,因为他很爱吃笋尖,忙命人打开,结果里面赫然摆着两只新鲜砍下的手! 宋光宗惊得把盖子都打翻了,一旁的司膳太监见状,赶忙把盖子捡起来盖上让小太监拿走。 这一惊吓,宋光宗也彻底没了胃口,摆摆手让人把饭菜撤下,身体一软倒地,竟然说不出话来,一躺病床好几天! 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虽然美若天仙,却很喜欢搬弄是非,她把懦弱的宋光宗管得死死的。 这样的人怎么进得了皇宫呢? 原来李风娘的父亲是庆远节度使李道,据说李道夫人在生产前,军营前飞来了一群黑凤,赶都赶不走,李道认为这是吉兆,不久后夫人产女,便取名李凤娘。 李道有个好朋友叫皇甫坦,会相面,因为治好了宋高宗母亲韦太后的眼疾,被高宗留在了身边,很是宠信。 这天,皇甫坦来李道家,李道请他给三个女儿相面。 对于李道的长女和三女,皇甫坦都没有说什么,可是当二女儿凤娘出来拜见时,皇甫坦大惊,说什么也不肯受拜。 皇甫坦说:“二小姐面相大富大贵,我实是不敢受拜呀!”又听闻凤娘名字的来历,皇甫坦信誓旦旦地说:“二小姐是凤凰命格,将来贵不可言啊!” 李道听闻,便请皇甫坦代为铺路,跟皇上引荐引荐。 于是皇甫坦连夜回京师,求见太上皇宋高宗:“陛下,我为您找了一位好孙媳妇!” 宋高宗听说是“凤命”,心想,那岂不是该嫁到我皇家来?当即做主让李凤娘嫁给孙子恭王赵惇。 后来太子病亡,赵惇就做了太子,李凤娘做了太子妃。 有好几次,李凤娘在高宗、孝宗二宫里呵斥数落太子身边的人,高宗看在眼里,心疼孙子,很不高兴地对自己的吴皇后说:“这个女人是个悍妇,我被皇甫坦坑了!” 孝宗禅位后,赵惇即位为宋光宗,李凤娘成了李皇后。 李皇后非常嚣张跋扈,光宗体弱多病,又性格懦弱,更给了她成长的空间,后来严重到不但朝政受李皇后操控,就连光宗的行动都被她操控起来。 一个小小宫女因为手白被光宗夸了几句,就丢了性命,别的嫔妃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孝宗曾送一美人服侍儿子,光宗即位后封为黄贵妃,光宗对她宠爱有加,虽然位份很高,也很得宠,但黄贵妃依然每日过得心惊胆战。 有一次黄贵妃病了,御医治很久不见效果,光宗心疼,张榜求医。 不料,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用冰糖山楂煎熬,每顿饭吃5-10个,不出半月就好了。” 果然,黄贵妃如期痊愈,皇帝大喜。后来这个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做成了冰糖葫芦。 治好病本来是一件喜事,但李皇后却不高兴了!她咬牙切齿地说:“总有一天要你的命!” 果然,不久光宗外出祭祀,李皇后就派人活活打死了黄贵妃,然后派人传信给光宗说贵妃“暴死”,光宗当即惊骇,手里的茶碗没拿好摔在地上,痛哭起来。 光宗明明知道是皇后下的毒手,但是他却连找皇后对质的勇气都没有! 这一连串的打击,直接导致光宗精神崩溃,疯了。 孝宗则训斥李凤娘说:“你当以皇太后为榜样,学习温良恭俭让,再这样下去,定要废了你!” 李凤娘处处顶撞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太上皇后作为婆母好言相劝,李凤娘却嘴一撇,呲了一声道:“我与皇上是结发夫妻,嘉王是我亲生的,名正言顺,我这样对皇上有何不可?” 如此明目张胆嘲笑公爹孝宗不是高宗的亲生儿子,婆母谢皇后不是孝宗原配妻子,气得孝宗大怒,非要废了她,结果丞相劝谏,刚立没多久就废后于国不稳,这才作罢。 孝宗去世前想见儿子光宗一面,但是李皇后阻扰,临死也没见到。 孝宗驾崩后百官请求光宗主持丧礼,李皇后不允许,无奈老太皇太后只好代行祭奠。 经此一事,百官很不满李皇后,纷纷奏请太子协助处理朝政。 长期以来,光宗被管得有些神经质了,压力极大,他想了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直接禅位给儿子嘉王。成为太上皇后的李凤娘被软禁,56岁病逝。 【阳光温暖讲故事】 古人迷信,当时宋高宗仅凭一个相面的“凤命”之说,就给孙子定了婚姻,人都没见过,品性都不了解,以至于孙子都神经了,高宗难辞其咎。 娶妻当娶贤,俗话说“好妻旺三代,恶妻三代衰”。 好的婚姻决定你后半生能够企及的高度,先看人品,再去衡量其他条件,这是婚姻稳定的基石,你认为呢?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