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萍说家常

小萍说家常

网易号

关注
8粉丝
0关注
483被推荐
IP属地:广东

7枚勋章

小萍聊家常

  • 警钟长鸣:外资撤退潮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危机
    中国面临外资撤离的现象,这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也对国际贸易格局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中国需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业升级,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国内市场。中国将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为什么体制内人士很少发出批评的声音,更没有什么“体制内开明人士”,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发声“不当”,就要付出代价。进了体制的人,谁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晋升职务职级,但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与体制保持高度一致。而怎样才是“高度一致”,体制内的绝大部分人其实是很难把握的。所以,体制内人士平时如果被要求说话,当然要说人民日报、新闻联播说过的那些最动听、最激动人心、最目标激励的话,自然不会说批评的话、带刺的话、可能影响自己前途的话,也极少有人直言不讳发表自己对于供职机关以及社会的意见、建议。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体制内人士的言论、行动,更有可能被放大、扭曲,他们在与外界进行沟通时,尤其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清晰表达,避免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表述,以减少误解和歧义的产生。他们发声时,更要避免敏感和争议性话题,避免给舆论提供过多的解读空间。体制内人士集体失声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现实代价,体制应当在合理范围内鼓励他们发声,这样才能激发个人活力的基础上推动体制进步。
  • A股已然成了全球金融投资市场的笑话。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可唯独 A 股投资市场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任其野蛮生长、股东随意减持、大肆做空收割韭菜,如同集资诈骗一样,典型奇葩政策现象:
    第一、重要股东转融通式减持 通过转融通合法减持,可以不公开披露、就可以消失在5%以上股东行列。 第二、融资全球市场第一,23年前10个月融资额占全球40%以上。所谓为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国家经济大局,纯粹是一个伪命题,会让各类混吃混喝、造假欺诈投机行为更疯狂。 只有把投资放在首位,投资者奉为上帝、给投资者好的收益回报,上市公司才会专心做大做强主业。而目前A股投资回报率,肯定全球倒数第一。 第三、缺乏对上市企业业绩报表可靠性、准确性的强力监管,更没有震慑违法的惩罚力度。同时,公司上市前暗箱突击入股时有发生,业绩在上市前暴增,上市后突发性爆雷。发现违法行为也只是隔空瘙痒的处罚,违法成本太低,等于变相鼓励了违法违规,太过于纵容融资端。 第四、IPO上市超额募资,远超未来几十年盈利能力。IPO承销定价虚高,上市公司、承销商、审计机构等利益深度捆绑,赚的盆满钵满,风险甩给投资者。 ​第五、最根本最本质的是:缺少立法,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过度搞利益权衡。 中国证券市场要想繁荣,必须要立尺子、给绳子、亮铐子,将证券规则、证券法与刑法三法一体相结合,才能约束各方的行为和责任,让A股长期健康发展。
  • 如果老百姓攻击民营企业,其实就是砸自己的饭碗。说实话企业家被排挤走,损失并不会很大,顶多百亿资产缩水一半。五十亿也好,一百亿也罢,对他们来说不过数字变化,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但是企业家一旦觉得社会对他们不友好,他们的一切投资都会收紧。他们一旦收紧投资,收掉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就业。所以吃瓜群众攻击企业家,才真的是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家大不了啥也不干颐养天年,而你面对的却是工作越来越难找,饭碗越来越难保,钱越来越难挣,老婆越来越难娶,孩子越来越难养。为什么日子越来越难了?你就是不知道哪里发生了问题?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所找的任何工作,背后都是一个企业家在支撑,在给你发工资。你越骂企业家,工作就越难找。
    说实话企业家到哪里不能投资?非得在你这里挨骂?花了钱,投了资,纳了税,还带动了就业,结果还得让你们骂?那我到你这里来投资不是脑子有问题吗?所以保护好企业家,才是老百姓应该做的事。那么谁来约束企业家?小孙认为约束企业家的事儿,应该由政府部门去做,而不是由舆论去做。网红大维要做的是利用舆论优势监督约束政府部门,让政府部门在人民的监督下出台合理的政策,然后去客观透明的约束企业家,给企业家立规矩。如今的现状,让网红大维煽动民愤来抵制企业家,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因为即损害了企业家(声誉),又损害了老百姓(就业)。唯有约束敦促政府,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才能让企业家和工人双方共同得利。🙏 马云走了、强东退了、王兴隐匿了、曹德旺被很多网友污蔑了、年近70岁的董明珠也被网友嘲弄了。结果网友最后发现,自己也越来越找不到活干了,也开始焦头烂额了。是不是只有这样,你们这群乌合之众才开心?是不是只有这样把成功人士狠狠的踩在脚下,你们才过瘾?才有存在感?记住,你们每诋毁一次企业家,企业家就会后退一步。企业家每后退一步,就会有大批的键盘侠面临失业。所以,老百姓们别在学阿贵了,在阿贵眼里,他永远是胜利的,因为阿贵一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要什么有什么。但是直到最后,阿贵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如今阿贵的精神胜利法越来越猖狂了,还是借用网友的一句话:和阿贵一样,您的认知,配得上您当前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心] 如今很多人想起马云的好了,想起强东的好了,想念当年的营商社会环境是多么开放包容多元了,想念当年各大企业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了,想念当年挣钱是多么容易了。可惜啊,你们当初骂他们的时候,怎么没想到焦头烂额今天呢?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如果人动不动就像苍蝇一样随风摇摆、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那也就不配为人,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 有些人别再犯糊涂了!你所崇拜的资本主义和西化思想,它的劣根性说到底,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去给极少数人抬轿子、做嫁衣,从而达到巩固极少数人的地位、牟取绝大多数人的暴利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获利的只有极少数,而被割韭菜的却是绝大多数。
    这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前者是为极少数“精英”阶层牟利益,后者是为绝大多数底层百姓谋福祉。换言之,某本主义,它是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极少数人的利欲,以来达到他们稳固的牟利资本和奢靡生活。 因此,对极少数富人来说,资本主义就是他们的天堂;而对绝大多数人民来说,资本主义就是地狱! 所以我要奉劝那些还在为极少数富人“站台”的人,不要被某些毒思想洗了脑,要坚定我们的发展初衷,坚信我们的发展道路。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属于人民的道路;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才是绝大多数底层老百姓的福音;只有坚持伟大领袖的伟大思想和伟大精神,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和辉煌之路!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认为,中国消费率过低的表象原因在于工资性收入和居民所得过低,而实质性原因在于中国赶超型经济体所决定的强制性储蓄过高。这其中,投资型政府、投资型国有企业成了强制储蓄和投资核心。而过度偏重投资,又导致政府转移支付、社保支出不充分、不平衡,导致消费抑制现象较为严重。而解决消费率过低的关键,他认为,不在于短期消费政策,也不在于马上降低基尼系数,而在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内生性投资转化体系的改变。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必须从投资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提供保障性住房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费基金。而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利润的国民分享,防止过度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直接转化为投资。
  • 广电的一系列动作引起了社会热议,众说纷纭。从停掉第三方直播软件到要求有线安装,让许多人感到困扰。曾有人期待解决老年人看电视难的问题,却没想到解决的前提是花费更多。
    这一切似乎是广电在倡导回归有线电视时代,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从知识付费到创作付费,舆论早有预感,而如今或许是为了让白嫖成为历史而铺路。 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一方面是善意的,但在实施中往往需要更多的金钱投入。这让人们开始思考,保护和掏钱之间,如何平衡消费者的利益。或许,这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我们期待看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出现。你对这些变化有什么看法呢?
  • 大a再次被自己说说是诈骗市场
    A股再一次被称为“诈骗市场”,这次说这话的不是华尔街,而是自己人。 澎拜新闻给出了一组数字,从2018到2023年的五年时间,上市公司从3000多家上升到5000多家,IPO融资超2.2万亿,定增近4.4万亿,大股东减持套现居然超过了3万亿! 近一半的资金从股市抽离,实控人不尽心尽力创利回报,反而想方设法套利获现据为己有,套现规模居然高达IPO和融资额的近一半!“活脱脱类似于市场欺诈,盗抢行为,为富不仁”! “澎湃”说的还是比较委婉客气的,用了“类似于”的形容词,大A是否为“诈骗市场”,相信大家心里早已有定论。 希望高层能真正为老百姓做主,只有严刑峻法,让造假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大A才能健康发展!
  • 为什么有些婆婆们那么喜欢跟儿子一家住在一起的?
    小区一个阿姨今天跟我说,她儿媳妇厉害,不给她跟他们一起住,帮她在旁边租了个房子,让她和老公两个人生活,她想想就来气,可偏偏自己养的儿子也站儿媳妇那边,所以她也没办法,只能从儿子家搬出来住到租房那了。 阿姨的儿子、媳妇跟我们住同一栋的,经常会遇见,去年她媳妇才生了小孩,自己在家里带,阿姨就在我们小区里面搞卫生,她老公好像在外面的工地上做事吧,两个人也都是50出头的样子,阿姨夫妻俩是去年儿媳妇快要生的时候才从老家上来的,原本以为是要她带孙女的,结果没想到她媳妇自己辞职在家里带,没让她带,她就在小区搞卫生了。 今天中午我带孩子在外面买了菜,回家的时候,刚好在楼栋下遇到她出去,当时刚过了11点半没多久,她提了一个小袋子,应该是她平时上班装的一些随身物品吧,比如水杯,手机,钥匙之类,她远远的就跟我打招呼,说:回来啦!我说:是啊,诶,你去哪里呀?现在不是刚下班的时间吗?大中午的,你还要出去啊? 她说:别说了,我不在这里住了。我说:那你住哪里啊?她:住后面的村子啊!我:你怎么不在这里住了?她:他们不让我在这里住啊,让我跟我老公住到租房那里去,帮我们租了个一房一厅。 然后她就跟我说开了,说她儿媳妇特别厉害,总是在她儿子面前告状,说他们两个老的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习惯也不好,还是分开住好一点,没想到儿子也听老婆的话,立马就帮他们在后面的村子找了房子。 她原本以为儿子结婚成家了,生的小孩会让她帮带的,所以才从老家上来,没想到他们说她带的不好,不放心,儿媳妇宁可辞职在家自己带,都不让她带的,她觉得非常的难过,想不通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会是这样的,以前她们那个年代的时候巴不得有老人帮带,免得自己那么辛苦了。 我跟阿姨说分开住也有分开住的好处,如果生活习惯不同,不住在一起反而会减少很多矛盾,再说住的也不远,后面村子跟我们小区紧一墙之隔而已,她想要看孙女了,随时也可以来看呀,房租又不要他们出,现在他们夫妻俩又还不算老,都能在外面做点事,挣点钱,所以要想开一点。 说实话,我以后也是不愿跟我婆婆住在一起的,她现在也是50多岁,对于她这个人,我以前已经写过很多关于她的事了,这里我就不说了,我也跟我老公商量过,说过几年她不在外面搞了,我们也帮她租个房子,她想在县城租就在县城租,反正离我们这里也就半个小时车程,她想到我们附近租,就帮她在我们旁边租,到时候帮她把什么生活用品啊,网络电视啊,电器、煤气啊,都给她准备好,大家都各有各的空间,对彼此都好。 当然,如果以后我老公的弟弟有能力买大房子,愿意留一间给我婆婆住,她也愿意去的话,那也好,我们可以承包她的生活费用,到时候看吧,要是我老公的弟弟没有能力买房子,或者买了房子也不愿意让我婆婆跟他们一起生活,那就帮她租房子吧,就租到我们家附近,一墙之隔而已,这样需要照应的时候也方便。 因为我们家就只有两房,我女儿大一点之后要自己一个房间,没有多余的房间了,而且我婆婆跟我老公两个人都是说不到三句话就会吵架的, 还有很多生活方式,跟处事为人方面大家都不相同,各有各的想法和意见,还有习惯,所以没必要硬住在一起,就算住在一起也不一定就是代表孝顺,不住在一起也不代表就不孝顺,租到家附近,仅一墙之隔而已,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呀,反而我觉得对彼此相处起来会更好。
  • 看了我老公表弟买的新房子,我都有想换房子的冲动了,138平的四房,真的是怎么看都顺眼,住着肯定舒服,不像我们家,只有80几个平方,就两个房间,来个客人都没地方住了。
    我老公的表弟是开五金店的,他们前两年买了房子,今年才装修的,前几天才入住,办乔迁酒席的头一天晚上叫我们去他家里吃了晚饭,虽然他们也是简装,但宽敞呀,看着真的好舒服,我特别喜欢他们的厨房,里面比我们家的要宽很多,而且他们主卧里面有卫生间,外面也有一也,他们还弄了干湿分离,我们家就一个卫生间,有时候我老公的外婆和他妈妈来,我们上厕所都要排队。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们那里是一梯一户,没有邻居,而我们跟邻居就只隔了一堵墙,门跟门之间离得一米都不到,紧挨着的,中间就能贴一副对联的距离,而且我们一层楼有四户人家,多少都会有一些互相打扰的到的地方。 表弟他们买的是二楼,有一个很大的,我不知道怎么说,我叫它阳台吧,起码有我们客厅这么大了,是在电梯门口对过去的地方,那里也是属于他们的,我也很喜欢,表弟媳说等有空了就弄些泥土上去填起来,让她的婆婆,也就是我老公的姑姑,弄来种一些小菜,再买一点花种上去,哇,我光听她说就觉得很美好,这正是我想要的,我就喜欢家里能有一块可以种花花草草的地方。 他们小区很大,应该有好几十栋,他们住的都是第31栋了,位置也挺好,对面就是万达广场,所以要逛商场,特别方便,离学校也不远,表弟他当初买这个房子的时候就是想到两个小孩要上学的问题。 我跟我老公表达我对他表弟那个房子的喜欢之情,他竟然就故意挑毛病,说他们小区的绿化没我们小区做的好,没有什么大树跟果树,说他们的主卧其实也不大,还没有我们家的大,只是多加了个卫生间而已,又说他们家的沙发没有我们家的长,我们家的有四米,他们家的最多三米,还说他们的阳台也不好,反正他就是故意挑毛病。 当然,我也只是心里想想,羡慕一下而已,我们家要换大房子,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也许这辈子都不可能,现在都过着负债的生活,把债还清,都不知道到哪年了,所以我也只是想想而已啦!
  • 老公的初恋给了两斤酸菜,今天弄了个酸菜汤,他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吃的了,比排骨、比鸡肉汤都好喝,真的是爽啊!
    我老公的初恋是个手巧的人,经常自己动手做这样,做那样,这个酸菜也是她亲手做的,她发朋友圈被我老公看到了,就问她还有没有,有的话叫她给一点,结果她就搭朋友拿了两斤出来。 前面我都炒了好几次吃,都是配腊肉,配酸辣椒一起炒,特别下饭,很好吃,可我老公他不喜欢吃腊肉,而且他说他初恋跟他说这个酸菜是用来打汤的,做汤比较好吃、开胃,我用来炒简直就浪费了这个菜。 所以今天我就依了他的,用来做汤了,按照他初恋说的方法,先把酸菜用来煮开,然后捞出来过冷水,榨干水分,锅里放油,把酸菜倒进去炒干爽了之后放水煮开,放点盐,放点味精,放一点点味极鲜,撒点葱花就可以了。 晚上我老公回来,看到我弄了酸菜汤,特别开心,饭都没吃,先喝了一碗汤,说太好喝了,没有什么比这个酸菜更好吃的了,排骨跟鸡肉汤都比不上这个好喝,真的是爽呀! 说实话,别说是他了,我自己也觉得好喝,不知道是他初恋做的酸菜好,还是我煮的味道好,总之味道是挺不错的。 我都叫他问一下他初恋这个酸菜怎么做的,明年我也做一点,不管是做汤也好,还是炒来吃也好,都很开胃、下饭。
  • 我老公三天前给了1000块钱生活费我,就想着要吃大鱼大肉了,看不上我平时做的家常小菜,他提议说他想吃酸菜鱼,就在今晚,可我没能如他的愿,我买了鸡肉,他很失望,觉得我故意在跟他唱反调。
    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突然来一句:我想吃鱼。我没理他,他说你听到没有,明天晚上我想吃鱼。我说吃啥鱼啊?他说吃酸菜鱼,就是买那种乌草鱼,然后削成鱼片,用酸菜还有酸姜酸笋酸辣椒做汤底,烫来吃。 我说你咳嗽都没好,还吃那些酸的辣的干什么?等好了再说,你又想吃牛八宝,又想吃酸辣鱼,我哪有那么多钱买啊?1000块钱都让我用一个月,平均一天才30块钱,我还要买日常用品,还要买点零食水果,你要这样吃的话,我不到半个月就用完了。 他说牛八宝我后天才吃啊,明天晚上吃酸菜鱼啊,结果我没搭理他。昨天晚上他又咳了一整夜,都这样了,还想吃那些酸辣的东西。 所以今天我没能如他的愿,没有买鱼做给他吃,第一,是因为我们楼下没有草鱼卖,更没有他说的乌草,我懒得带着孩子去菜市场买,第二,他现在咳嗽确实厉害,不适合吃那些酸辣的,第三,明天就是他生日了,我想着还要给他订个蛋糕,如果在家里吃他想吃的牛八宝火锅,那买牛肉,百叶肚,黄喉那些要花多一点钱,那他给的那1000块钱我,本来就过去三天了,我已经花了100了,就还剩900,帮他过个生日,买蛋糕跟买菜又得花几百去,那我就没剩多少买菜钱了。 所以我今天看到楼下的生鲜超市鸡肉搞活动,12块多一斤,小白菜一块多一斤,我就买了这两样,鸡肉配了点香菇炒,一共是花了24块钱,但如果他要吃酸菜鱼的话,24块肯定是办不到的,一条鱼都不止24了,还要买那些配菜跟配料,而且那么辣,孩子又不能吃,还要单独给孩子炒菜。 他回来看到我真的没有买鱼,有些失望,问我为什么没买鱼?我把我不想买的那三条理由说给他听,他没吭声了,低头吃饭,吃完之后跟我说,明天生日休息一天,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我问他,那明天晚上他想去外面吃牛八宝,还是买回来自己做,他说看一下再说。
  • 今年这失业的人真多啊,星巴克都这样了,
    不出意外自己也快失业了,单位生意不景气。今年都36岁,一娃一媳妇,还好不嫌弃。 负债60个, 每月开销 小孩上学一月2000, 房贷一月3000. 车子一月1200左右. 家庭生活费每月3000-4000. 还好社保查了下交了15年了,也不知道申请失业金能领多少,很迷茫不知道后面去干什么,有没有大哥带的!
  • 中国官方目前对刺激经济非常谨慎,不太可能像过去那样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原因是中国各行各业目前产能过剩,基本上所有的商品都过剩,包括房子。如果像过去那样,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会造成更大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特别是中国楼市,目前处于供过于求,商品房的存量房数量都非常惊人。不可能再刺激楼市,增加房子的过剩。中国经济也不会依赖投资,今后各大城市修建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地铁公路都会非常谨慎,因为中国经济已经不能再走依赖投资刺激增长的老路。
  • 中年人的落魄往往让你猝不及防。
    我出生于1976年,今年40多了,经历了下岗,父亲失能失智,终于明白了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 因为性格爽快,人又比较单纯,又一直在国企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从来都按时发工资,自己就总认为钱多钱少无所谓,只要平安幸福最重要。 我和爱人都下岗了,收入锐减,本来想着时间自由了,可以四处旅游的,但是看到这点工资,又不想出去了。 前几年全款买了一辆本田crv,现在放在小区里吃灰。 2017年老爸失能失智瘫痪了,老妈也半失能状态,我们没日没夜的照顾了三个月,总算稳定了,太累人了,想找个保姆搭把手,看看每个月要六七千块钱,只能放弃幻想,自己亲力亲为吧。 真是:中年人的不幸,百分之九十都是缺钱造成的。 现在后悔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拼命的去拼搏挣钱呢?年轻的时候感觉到岁月静好,自己在一旁享受了十几年的悠闲时光。而我的同学和其他的亲朋好友都在拼命的打拼。在拼命的攒钱,当时觉得不能理解。说人生就这么几年好时候,为什么要这么玩命的挣钱呢?现在来看有一得必有一失啊。当年过的悠闲时光,现在导致了手头金钱的短缺。年轻的时候享受导致了,现在就必须在家里,节衣缩食为紧张的手头生活拮据,做一些补充。 人生没有完美的。你得到了这些,你就会失去另一些东西。 你年轻的时候享受了,没有拼搏到老了就该遭罪了。 悔不该当初啊。
  • 有多少家庭存款是超过十万的呢?
    你知道存款超过10万的家庭有多少吗?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能拿出10万块钱存款的家庭。你知道在我国算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水平吗?大家可以来算一笔账。截止到2021年年底,我国居民存款总额是101.8亿元。中国人的人口就有14亿人口之多,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存款就是7.27万元。按照一家三口来算,每个家庭就是21.8万元左右。这个数字看起来是不是还感觉挺多的呢? 根据银行的统计,我国超过一半的家庭压根就没有存款的,更别说10万块钱的存款了。可以说一次性能拿出10万块钱存款的家庭都在财富榜单上的,肯定也是在排名前20%的位置上。 最后我想问一下屏幕前的你,你们一家一次性能拿出多少钱现金呢?
  • 很久以前,大哥想购买2楼邻居的住房,但对方要价128万。大哥有些犹豫,因为同户型的3楼只卖了115万。 大哥觉得价格太高,但邻居说这房子最适合你70岁的父母住,楼层不高,离你家又近,是难得的好房子! 大哥明白了,原来邻居知道他要接父母过来养老,所以故意提高价格。 大哥不想吃亏,于是拒绝了邻居,并继续在小区里寻找其他房源。 这个小区已经有20年历史了,有很多二手房待售。他很快就在附近找到了一样户型的房子,在2楼,售价112.5万。于是他立刻交了定金。 听说大哥打算购买这套房子后,2楼的邻居着急了。因为有人告诉他这个小区比较老旧,地段也一般,并且现在卖房的多、买房的少。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出手,以后就更难卖掉了。 邻居硬着头皮亲自上门找大哥,并表示自己两年前才购买新房用来自住,并且现在急需出售作为儿子的首付款。于是他勉强给出最低价111万。 大哥推说需要和家人商量一下,在考虑一晚之后再次拒绝了邻居。 大哥告诉我们说如果购买邻居的房子并扣除定金损失后可能能省下5000元。 但是考虑到邻居故意抬高价格的行为让人心生不满。尽管对方如今担心无法出售而开始低头求情,但他并不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5000元省下也罢!
  • “说实话家庭净资产如果没有200万,每个月家庭收入如果没过万的,都算是穷人。别听那些专家忽悠月入5000就超过90%的国人了,事实是月入5000的人,已经低于80%的同龄工作人员了。”
    这段话是讨论一篇关于家庭财富问题时,一名网友的留言,应该说,这几句话戳到了很多人的痛处,因为太多的人月收入很难超过5000块,家庭月收入更难超过1万块,照这位网友的观点,只要达不到以下三个条件,就谈不上是富人,顶多算个穷人。 其一,每月工资必须超过5000块。但是实际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月薪超过五千?虽然很多城市平均月薪已经达到7000左右,但是那是平均月薪,每月拿着三四千收入的一抓一大把。超过五千月薪的,已经算是人中龙凤。 其二,家庭月收入必须超过万1万块。夫妻双方月收入超过一万的估计也不会多,大部分依然是低工资,特别是打工群体。 其三,家庭净资产必须超过200万。这里说的净资产可能包括了房产,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以及金银财宝。但是,有多少人家没有房贷?有多少人家在投资股票基金黄金?我估计普通人家基本上都在努力偿还房贷。家庭净资产能达到200万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基于此,月薪超过5千,家庭月入超过1万,净资产达到200万,这是妥妥的小康家庭,也算得上富裕家庭了。
  • 外国人的眼光非常犀利,一眼就能看出大A的本质。美国联邦养老基金宣布,将从投资范围中剔除中国和香港股票投资。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转融通和大股东减持。第一,高瓴资本通过转融通合法减持,可以不公开披露就突然在股东名单上消失了超过5%的持股比例!腾讯也用这种方式在华谊兄弟内部消失了!第二,全球市场融资排名第一,发行股份数据在几年内超过了美国!第三,对企业业绩调整的“容忍度”较大,基本上只是谴责,并且在上市前突击入股已成为常态化。企业在上市前业绩暴增,在上市后突然减少!第四,IPO上市时募资超额,远远超过当前企业100年盈利能力。存在财务美化情况,真的买不完!
  • 很久以前,我有一个朋友,五年前赚了一笔1000多万的钱。他没有选择购买房产、投资股市或者购买金融产品,而是把所有的钱存入了一家商业银行,并且每年都取出利息后再存入。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有些啼笑皆非。这种保守的投资方式虽然稳妥,但可能难以对抗通货膨胀的侵蚀。他的1000万存在银行里,即使按照最高的年化收益率3%来计算,一年也只能拿到30万元的利息,这样的收益很难实现资产长期稳定增值。 我曾经劝告过他,应该将部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或者购买股票型基金来追求更高的回报。然而,他坦言自己并没有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担心会损失资金。我建议他可以选择一些历史稳定的蓝筹股进行长期投资,或者选择一些知名的股票型基金来分散风险。然而,他仍然坚持不使用任何本金。 我已经尽力劝说过他,但最终还是要看他是否愿意开放心扉接受新知识和观念。我只能说,有时候过于聪明可能反而会误导自己。这1000万块钱因为过于保守的投资方式可能最终难以实现更大价值。 大家说我的想法对还是朋友的想法对呢?每个人认知不同,所以投资方向也不同,请问您怎么看?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