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夜hf

想你的夜hf

网易号

关注
0粉丝
0关注
43被推荐
IP属地:江西

2枚勋章

专注历史和情感

  • 抗战八年肖劲光没上前线,为何能成开国大将?毛主席如何评价他

    2024-06-17
    图片
  • 1950年土改,林彪的哥哥无人敢动,省委书记找林彪出面解决

    2024-06-16
    图片
  • 邱会作在法庭上当众下跪,向受害者妻子谢罪,死后千余人送别

    2024-06-16
    图片
  • 齐白石遇贵人相助,成名后娶18岁小妾,93岁时仍要再娶

    2024-06-16
    2跟贴
    图片
  • 宋时轮两次顶撞粟裕,遭毛主席怒批,他晚年为何要帮粟裕平反

    2024-06-12
    图片
  • 胡适对表妹一见钟情,在杭州耳鬓厮磨,妻子用菜刀保住家庭

    2024-06-12
    图片
  • 1976年粉碎四人帮,陈云力排众议,为何坚持不判江青死刑

    2024-06-12
    图片
  • 毛主席提名两任公安部长,一人名垂青史,一人死后被开除党籍

    2024-06-12
    图片
  • 林彪不讲究吃穿,邀请苏联美女跳舞被嫌弃,此后再也不跳舞了

    2024-06-12
    图片
  • 志愿军回国,周总理微醺庆功宴,毛主席一席话惹得全场将领落泪
    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爆发,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周边的和平,中国决定派遣志愿军前往朝鲜参战。尽管中国当时还处于国家建设的初期,但对于外国侵略的威胁,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 志愿军士兵们浴血奋战,粉碎了美军企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幻想。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局势逐渐稳定,中国与朝鲜商讨撤军事宜,并留下一部分志愿军参与战后重建工作。 1958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后一批将士在志愿军总司令杨勇将军的带领下平安回国。 当天下午15时,车站上到来了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和许多已经年事已高的老将军们,他们亲自迎接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的凯旋归来。 第二天的下午,在怀仁堂后花园的草坪上,志愿军代表们站在那里的时候,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以及中央的其他领导人走到他们面前。 毛主席说了一句感人至深的话,这让在场的志愿军士兵们纷纷落泪。那么,毛主席所说的具体是什么呢? 同时,众所周知,在志愿军入朝鲜时,总司令一职由彭老总担任,而为什么此时总司令的位置却被杨勇将军所“取代”呢? 中国志愿军总司令更迭与杨勇将军的崛起 在志愿军入朝鲜之初,彭德怀担任了总司令一职。彭德怀是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的重要领导人,他曾多次在艰苦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然而,由于身体原因,彭德怀在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不得不回国休养。随后,邓华代理了一段时间的总司令职务。 而当志愿军彻底撤离朝鲜时,杨勇成为最后一位总司令。众所周知,志愿军总司令一职在彭德怀离开后曾由邓华暂代,但由于邓华同样因为身体原因,他的任期也并不长。随后,杨勇接替了邓华成为志愿军的总司令。 杨勇将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战斗能力,因此被选拔为最后一位总司令。他在朝鲜战争期间带领志愿军取得了重要战果,为中国赢得了荣耀。 杨勇将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展示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为志愿军的杰出代表。他指挥下的志愿军士兵们不畏艰险,与敌人浴血奋战,取得了重要的战斗胜利。 杨勇将军成为志愿军总司令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战功,更是因为他所代表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 杨勇将军作为最后一位总司令,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带领士兵安全回国,为志愿军的胜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感人寄语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顺利回国之际,毛主席亲自迎接他们的凯旋归来,并发表了一句深情的话语。 1958年10月28日。周总理早早地赶到车站,他挥舞着手,整齐有力地敲打着节奏,指挥着陈毅等人高亢地唱着那首激昂的《志愿军战歌》。 车站的周围挤满了人,都是前来欢迎人民志愿军回家的,列车一停稳,人群涌上前来。 周总理看到杨勇后,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道:“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政府和全国人民,热烈欢迎你们这些凯旋归来的英雄们。” 第二天下午,在怀仁堂后花园的草坪上,志愿军代表们与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相聚一堂。 毛主席一路鼓着掌,充满感慨地向志愿军战士们挥手致意,眼神在他们脸上矩过,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毛岸英的身影。 他对志愿军的关心无微不至,他见到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和政治委员王平时,首先关心地询问:“大家都平安回来了吗?” 这句话犹如一个父亲的关切,询问着一群经历了无数困难,最终安全归来的“孩子们”。 毛主席表达了深深的关爱和爱意,这种慈祥的情感溢于言表。 杨勇和王平深刻理解着这句话的意义,他们想起了在朝鲜战场上的辛酸历程,泪水不禁涌上眼眶,他们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激之情… “全都回来了!” 当晚,周总理主持了一场宴会,招待了归国的志愿军代表团。他邀请大家一同庆祝胜利,亲自敬酒,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一瓶接一瓶的白酒被打开,每个人都与总理碰杯。周总理感激地说道:“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解决了我们国家周边的危机,你们是大功臣,是我们国家最可爱的人。” 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感人寄语体现了他对志愿军士兵的深深关怀和崇高评价。这句话不仅是对志愿军士兵们辛勤努力和英勇牺牲的赞美,更是毛主席对整个中国人民的赞扬和自豪。 毛主席的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士兵们的士气和斗志,也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英勇壮举而努力。
  • 1979年许世友愤怒不已,为何想将儿子枪毙,女儿开除军籍?
    许世友将军以其卓越的战功而著称,其在军队中的作风一直都是强硬的。然而,即使是一个火爆脾气的人,许世友将军也有他坚守的原则和底线。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关心士兵,保护纪律的军人;在家庭中,他是一个严厉但又对家人关注备至的父亲。 然而,在面对女儿违反军队规定和儿子触犯军纪的情况下,许世友将军愤怒爆发,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容违背底线的决心。 许世友将军的坚定性格 许世友将军脾气火爆,这一点是人们对他最直观的印象之一。然而,这并不是他的全部特点,他还是一个坚定并富有原则的人。在他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他始终秉持着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和对军队使命的忠诚。 这源于他年幼时在少林寺的武术训练,使他脾气火爆且对纪律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与此同时,他也以身作则,注重保护士兵的权益和重视军纪的执行。他的硬汉形象和严格要求可以看出他对军队的热爱和关心。 女儿许华山违规行为的引发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许世友将军接到命令前往指挥作战。然而,正是在这段时间,他的三女儿许华山违反了军队规定。她在婚后直接去度蜜月,超过了规定的婚假期限。 当许世友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愤怒不已。作为一个严守纪律的军人,许世友将军绝不容忍任何违反军纪的行为,哪怕是他自己的亲人。他直接给许华山打电话,并要求她三天内返回部队,不然将开除她的军籍。 许华山知道父亲的脾气,向来说一不二,挂了电话就吓得哆哆嗦嗦,赶紧返回了部队。 儿子许建军触犯军纪的事件 许建军是许世友将军的二儿子,他在青海军区服役。然而,由于触犯了军纪,许建军被关进了监狱。这一事件没有被家人告知,导致许世友将军一直以为他的二儿子是一个守纪律的好战士。 直到某次会议中,许世友才从别人那里听说了这一消息。他得知许建军的过错后,立刻表示要枪毙他。 事后许世友十分懊悔,心情也十分沉重。他一直以为,儿子在部队遵纪守法,坚守岗位,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不过,许世友教育孩子虽然十分苛刻,但他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好父亲。在得知儿子许建军犯错后,他没有一味揪着孩子的错不放,而是先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许建军出事后,许世友常常喃喃自语:“是不是我没教好?孩子变成这样,是我这个父亲的失职,我对不起孩子。” 许世友将军的痛心与悲凉 几年后,真相揭晓,许建军是被人诬陷的。然而,许世友将军并没有机会和儿子解释,他的身体也逐渐衰弱,最终在1985年去世。在他临终之际,许建军未能见到他最后一面。这让许世友充满了悲凉和痛苦的情感。 许世友将军的底线和痛失所爱 许世友将军作为一个军人,他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无论是他的女儿还是儿子,只要触犯了军纪,他都将毫不留情地面对。 他在家庭中虽然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但也是一个对家人无比关心和保护的人。然而,在面对女儿和儿子犯错的情况下,他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容违背底线的决心。 总之,许世友将军是一个火爆脾气的人,但也是一个坚守原则和底线的人。他为人处事严格要求,重视保护士兵的权益和执行军纪。 在面对自己的亲人犯错的情况下,他表现出了深深的痛失所爱和不容违背底线的决心。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将纪律和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 八路军115师四巨头,三位成为开国元帅,最可惜的是他
    八路军115师是抗战时期,由我党统领的一支主力部队。该师是由红一军团,红三军团,还有红15军团,在1937年改编而成的。要知道,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三个军团战斗作风强硬,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 红一军团是朱总司令与毛主席一手带出来的铁马雄师,同时也是保卫苏区根据地,击败反动派军事集团的主力。后来,红军战将林与聂荣臻,成为红一军团的军政主官,直到1937年部队改编。 红三军团是彭大将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手带出来的英雄部队。该军团与红一军团都是瑞金苏区根据地的尖刀部队。 红15军团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最晚的一支部队。虽然,红15军团诞生的时间晚,但是这支部队的来头可一点都不小,它是由徐海东将军的红25军,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合并而成的。 这两支部队在红军战争史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红25军独自完成长征之路,为革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军事干部。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创建陕甘宁苏区,成为中央红军的最终落脚点。 成立之初的八路军115师,下辖两个旅,四个团,外加一个独立团,共计1.5万余人。 八路军115师的师长,就是在此之前担任红一军团长的林总。他是红军战争史上,最年轻有为的军事指挥员,是当时革命队伍中最耀眼的一颗将星。 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是聂荣臻,他原本就是红一军团的政委,与林总是搭档。两人共同领导红一军团参与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还有就是在艰苦的长征路上,他们二人领导的红一军团担任开路先锋的重任,为中央红军安全到达陕北立下了赫赫战功。 八路军115师的政训处主任是罗荣桓。他也是来自红一军团,还是中央红军的骨干成员,杰出的政工干部。 115师师长林,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都是革命战争史上,最优秀的军政干部,也是人民军队中击败反动派军事集团的骨干力量。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他们三人在日后的解放战场上,都成为野战军级别的指挥官。 林罗二人在解放时期,还是在一起并肩作战,投入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在战场上消灭大批敌军有生力量,为加快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林罗二人都获得了元帅军衔。 副师长聂荣臻自从与师长林分开后,也开始独当一面,创建晋察冀根据地。此举,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解放时期,聂荣臻领导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任职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在军事上指挥了著名的平津战役,与兄弟部队共同消灭傅作义军事集团。为革命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聂荣臻,在1955年也是获得了元帅军衔。 既然,八路军115师的师长,副师长,政训处主任都成为开国元帅。那么,作为四巨头之一的参谋长周昆又如何呢? 可能大家对周昆这个人不是很熟悉,但在1938年之前,他也是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将领,军旅生涯还参与经历了秋收起义,建设井冈山根据地,是属于较早一批投身革命的红军将领。 周昆的军事能力在红军队伍中,算是中上游。在1931年,林任职红四军军长,周昆就是红十师长,与当时的陈光,王良并称红四军的三杆枪,形容作战勇猛,战斗力强悍的意思,就如同是三挺机关枪。在红军队伍得到扩编,周昆任职红八军团长,成为中央红军的主力军团长之一。 因为是红军骨干,所以在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周昆就成为115师的参谋长,是该师的四巨头之一。 与此同时,周昆也是最可惜的一位,他没有像另外三巨头那样,见证革命的胜利,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帅。 在1938年三月,周昆自毁前程,将一手好牌彻底打乱,携款潜逃,至此下落不明。 假如,周昆没有离开革命队伍,相信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获得的军衔肯定也不会太低。只可惜,他没有抵住金钱的诱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他曾是红二方面军政委、120师政委,为何解放战争却没他消息了?
    1955年,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将帅大授衔,有很多人没能等到这一天。不少高级将领都过早地牺牲了,他们的资历很高,如果参加授衔的话,至少是大将,甚至是元帅。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在红军时期的职务就非常高,曾担任过红二方面军的政委,他就是关向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 1920年,20岁的关向应进入大连伏见台公学堂商科读书,开始接触新思潮,积极参加反日爱国活动。1922年秋,进入大连《人民日报》社工作,开始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23年3月,毕业后当印刷工人。 1924年春,关向应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年底时,远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卅运动后,关向应回国,在上海领导从事工人运动和共青团工作。1928年6月,到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 1929年起,关向应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央军事部副部长,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在我党中的地位非常高, 1932年1月,关向应担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员、湘鄂西军事委员会主席、红3军政委,和贺龙一起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并领导红3军的发展。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贺龙和关向应领导红3军离开湘鄂西根据地,掩护中央红军进行战略战役,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后来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老总是军团长,关向应是副政委,恢复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围剿湘鄂川黔根据地,形势严峻。11月红二、六军团开始战略转移,1936年7月在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下令,红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老总是总指挥,关向应是副政委。 1936年12月,关向应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政委。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120师政委,级别和罗荣桓、邓小平一样,所以如果1955年参加授衔,也是元帅的人选之一。 遗憾的是,多年的艰苦斗争,导致关向应的身体很差,使他积劳成疾,1941年病重到延安休养 。抗战胜利后不到一年,1946年7月21日,他就在延安因病逝世。没能看到革命的胜利。 如果他的身体好,活到1955年,肯定和贺老总一样,成为开国元帅;就算做文职,肯定也会受到重用,身居要职。但他却英年早逝,定格在44岁,是革命的一大损失。
  • 邓小平的长子受伤,陌生人匿名救他一命,邓公如何回报他?
    1944年,邓小平与卓琳迎来了他们的长子邓朴方。邓朴方在抗战期间出生于太行山区,时代的动荡并没有妨碍他的成长。他努力好学,最终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学,学习核物理专业。 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本有望成为一名杰出的核物理专家。然而,不幸的是,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后,邓朴方也受到了冲击。 1968年的一天,邓朴方被关进一间存放放射性废弃物的房间。他明白自己在这个房间里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他拼命地敲打房门和呼喊,但没有人回应。 面对绝望的局面,他冒险打开了窗户的铁栏杆,抱住一根旁边的水管,试图从窗户滑下去。然而,水管无法承受他的重量,断裂了,邓朴方摔在了坚硬的水泥地上。 他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检查发现他双腿摔断,脊椎严重受损。然而,由于他当时正处于批判对象的身份,没有医院愿意为他提供手术治疗,医务人员对他也疏远冷漠。最终,在经过艰难的努力后,他被批准送到北医三院接受治疗。 陌生人的援助 在医院里,邓朴方陷入了昏迷。尽管经过了三天的抢救,他的生命得以保住,但是这一切还不够。由于他的身份,他仍然要继续承受批判的压力。 然而,在他最困难的时刻,一个名叫王风梧的陌生人出现了。王风梧是北京外文印刷厂的工人,被派到学校工作,并担任邓朴方的学习班班长。 尽管王风梧并不认识邓朴方,但是他内心充满善良,看到邓朴方受伤严重,便主动照顾他。 每个周末,王风梧都会骑自行车到医院看望邓朴方,并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那个时候,医院的环境非常恶劣,于是王风梧帮忙打扫卫生,清理邓朴方的个人卫生,为他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父母的照料 同时,邓朴方的姑姑邓先群得知了侄子的困境,写信告诉了邓小平。在1971年6月,邓朴方被批准回到江西父母身边,并被安置在一楼进行生活。 由于他行动不便,邓小平亲自帮他翻身。江西期间,邓小平和卓琳全力照顾儿子邓朴方。卓琳负责烧水做饭,而邓小平亲自为儿子洗澡和按摩。为了避免褥疮的出现,邓小平还要为儿子进行翻身和个人卫生的处理。在他们的照料下,邓朴方感受到了父母满满的爱。 感激与回报 邓小平得知了王风梧救助邓朴方的善举后,心怀感激。他决定亲自登门道谢。然而,王风梧却谦虚地婉拒了,坚持认为邓副主席工作繁忙而不应打扰。 最终,邓小平带着邓朴方一起上门道谢。面对邓小平的感谢,王风梧说:“我只是做了一些有良知的人该做的小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人间真情和善良的力量。在邓朴方最困难的时刻,一个陌生人的援助成为了他生存的希望。 邓小平对王风梧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困难面前,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人是多么的重要和有意义。 个人见解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困境和挫折,这时候,一份帮助和关爱就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温暖和力量。 像王风梧一样,他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了邓朴方,展现了一个有良知的人该有的品质。 这也让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王风梧,给予他人援助和关怀。无论是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是提供实际的帮助,都能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 1938年,八路军支队司令被杀害并悬首示众,肖华大怒消灭反动民团
    1938年12月,八路军平津支队司令员杨靖远牺牲了,他是在战斗中负伤,被民团首领孙仲文抓去残忍杀害,并在贾象村悬首示众。 本来杨靖远已经说服了孙仲文,争取其抗日,而且他也答应不打八路军,发展武装防匪防日。为何又杀害了杨靖远呢? 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的政策是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只要愿意抗日,不管是地方武装还是八路军,都可以被收编为八路军。在盐山县有一支武装,是地主孙仲文组织的。抗战后全国陷入混乱,很多人都做了土匪,烧杀抢掠。 孙仲文作为地主,有很多钱,自然成了土匪们抢掠的目标。为了防止被抢,他就打着抵抗土匪的旗号,组织了一支武装,有上千人之多,这伙武装扼住了津南要道。 为了开辟盐山四区,打通津南一带的交通要道,1938年10月平津支队司令员杨靖远亲赴四区,劝说地主孙仲文,争取其抗日。杨靖远对他讲明了共产党的政策,分析了抗日形势,使孙仲文的态度改变了,表示自己发展武装就是为了防匪防日,不打八路军,愿意为抗日出力。 从此,四区的形势暂时安定下来,津南交通也变得畅通。然而没过多久,1938年11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与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密谋,拼凑了所谓“冀鲁联盟”。国民党暂编第一军政训处主任马皋如受沈、鹿二人之命,到盐山四区,收买孙仲文。 马皋如许诺给孙仲文高官厚禄,把民团收编为国民党“五三游击支队”,孙仲文担任支队司令。在国民党的怂恿下,孙仲文撕毁了“不打八路军”的协议,抽调100多人组成了一个大队,名曰“官团”,让军阀出身的傅玉洪负责专门训练。 孙仲文还亲自带队跑到盐山五区区委驻地,在大门口架了机枪,把区委往来人员都扣押了,故意制造摩擦。面对不守信用的孙仲文,边区军民再也无法容忍。12月的一天晚上,杨靖远亲自带领冀南支队500多人向四区进发,兵分两路,一路由崔岳南带领攻打贾象。 杨靖宇和副队长傅祥吉亲自带领另一路,直接奔向孙仲文的老巢大赵村,包围了孙仲文的住宅。八路军向孙仲文喊话,结果他听到动静后从后门逃走了,并命令岗哨向杨靖远的部队开枪。 双方立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杨靖远在围墙附近的草垛旁指挥战斗,不幸被子弹击中腰部而受伤,他的警卫员杨炳章为了保护他也受伤了,孙仲文就派人把他们俩给抓走了。第二天,孙仲文残忍地杀害了杨靖远,并在贾象村悬首示众。 司令员肖华听说了杨靖远牺牲的消息,十分气愤,下令消灭反动民团,为杨靖远报仇。1939 年1 月2 日凌晨, 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五、六支队,兵分两路把孙仲文包围,3时发起进攻,只用了一小时就消灭了民团的千余名分子,彻底摧毁了孙仲文顽匪势力。 1940 年8 月,中共冀鲁边区党委作出决定,把盐山县南部和乐陵县北部划出, 设立靖远县,以纪念杨靖远。
  • 陈赓的老搭档谢富治,官拜上将红极一时,为何遭到毛主席怒怼

    2024-06-10
    图片
  • 毛远新被判入狱17年,女儿大病一场双耳失聪,他用余生补偿女儿

    2024-06-01
    图片
  • 毛主席在庐山见贺子珍,询问她是什么待遇?得知后只说了三个字

    2024-06-01
    图片
  • 林彪为他出头求大将衔,三次破例行事,死后享受国葬十万余人送行

    2024-06-01
    图片
  • 陈光将军平反之后,他的妻子当即做出决定,让孩子改回姓陈

    2024-06-01
    图片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