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该墓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伴随了晋国的兴盛和衰亡。近日,山西考古所发布陶寺北墓地最新发掘成果,考古工作者在遗址II区和III区两个区域新发现200余座春秋时期古墓,还发现疑似"荒帷”的罕见遗迹。
荒帷在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即棺罩,是对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类的模仿。《仪礼》、《礼记》中都有记载。宋代学者聂崇义作《新定三礼图》曾对荒帷进行过推测。近代学者如钱玄同等也指出,荒帷的主体为丝织品,即罩于棺框上的素锦类织物,装饰有图文及其他金属坠饰。是两周时期常见的丧葬仪具。但因年代久远,绝大部分荒帷在现代考古发掘活动中难以完整地被发现。(图中红色部分就是疑似"荒帷”的遗迹)
2017年是陶寺北墓地的第四次发掘,于2017年2月末进入工地,3月份开始正式发掘,分II区、III区两个发掘区进行。II区位于墓地西部,发掘面积4800平方米;III区位于墓地中部,发掘面积约1400平方米。
II区发掘面积大,考古工作者对该区域地面进行了平整处理,周围拉起了防护网,安装了监控,并建临时彩钢房。2017年5月份开始探方发掘,6月底完成48座探方的发掘工作,共计发现春秋时期小型墓葬187座,中型墓葬7座,车马坑2座,晚期沟23处,其中7座中型墓均被盗掘。
III区于2017年3月开始探方发掘,5月中旬完成,共计发现春秋时期中小型墓葬23座,车马坑1座,灰坑若干。6月份开始墓葬发掘,截止到7月初,清理完成小型墓葬两座,均为一棺一椁,其中一座墓葬发现陶鬲、陶豆、骨簪各1件,时代为春秋晚期。
考古人员还发现对子墓,棺椁之间空间小,其间被淤土填塞。重要的是在棺外发现有疑似“荒帷”遗迹,可看到明显的红色布纹,在其上绘有黑、白几何图案,并发现有大面积席纹痕迹,这在东周墓葬中较罕见,现在这座墓葬暂停发掘,正在商讨保护方案。
在其中一座墓葬的棺椁间发现有铜鼎1件、铜敦2件、铜盘1件、铜匜1件、陶鬲1件、陶壶2件。
陶寺北墓地群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占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如今这里是一片晋国公族墓地,近年来因为盗墓而被发现。目前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500余座、车马坑5座,墓葬从早到晚由西北向东南排列,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绵延500年。

      

山西发现200余座春秋古墓 疑出土罕见“荒帷”织物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