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特约麦卡述评:

【重视公众舆论,甚至“牺牲”政绩工程,这是冬管中心的进步。但他们不知道,能令公众满意的,不是一纸简单粗暴的“处罚决定”,而是全面的调查和取证,是独立的听证和仲裁,是客观透明的调查过程的公开,尤其是当事人充分的表达权利。他们剥夺的不是王濛的特权,而是基本权。

王濛被开除了,刘显伟被开除了,周洋等三人主动退出国家队。冬管中心领导说:“即使索契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没有金牌,也应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处罚方法。”

重视公众舆论,甚至不惜“牺牲”政绩工程,这是冬管中心的进步。遗憾的是,这些官员直到现在都不明白,能令公众满意的,是全面的调查和取证,是独立的听证和仲裁,是客观透明的调查过程的公开,而不是一纸简单粗暴的“处罚决定”。

王濛和领队王春露是谁先出手?助教马延军有没有打王濛?王濛手上缝了数十针的伤和脸上的淤青是如何造成的?王濛和王春露在酒店房间里的对话内容是什么?小队员被王濛叫出,是某媒体所说的“体罚”,还是另有原因?

对不起,这些疑问无一得到解答。在事件发生后的十多天里,公众的追问所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出现严重伤害的事件却没有报警,事发宾馆的录象带无法调看,质疑冬管中心的贴子被删除,央视的相关报道被临时取消……

7月24日事发后,王濛曾表示将召开个人新闻发布会,详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我在当时的评论中说:“希望这次是真正自由表达、透明陈述事件经过的个人新闻发布会,而不是在有关部门的授意和施压之下召开的变相的‘认错道歉忏悔大会’。”

一语成谶。王濛的个人新闻发布会到现在都没开起来。她仅有的表明自身态度和立场的方式,只是在官方新闻发布会上,转身离开;只是在被要求念一封由官方拟订的道歉信时,狠狠撕碎。

打人是暴力,不让人说话是更大的暴力。因为不让人说话,你不会知道究竟是谁打了谁,以及为什么打。公众质疑的不是处罚结果,而是处罚结果出台的过程,王濛如果确实打人,自然应该领受相应的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件中其他的责任方可以就此免责。

举国体制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对隶属于这一体制的冬管中心要求知情权,再合理不过。但是,就像这个国家的其他部门一样,冬管中心像一个封闭的小王国,它的职能范围极大,自行承担起调解、调查、听证和裁决的工作。而为了维护形象,其处理方式以息事宁人为主旨,以效率和稳定优先,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往往会为此压制当事人发声。这样的威权式家长制作风,其处理问题的过程简单粗暴,注定难言公平公正,更别说公开了。

领队,这份极具中国特色的工作,正是这种管理风格的具体体现之一。近些年来,从国足的蔚少辉到女足的李飞宇,领队搅的浑水一次比一次浑。他们或一手遮天,或越俎代庖,而在这一次事件中,领队王春露同样扮演了一个疑问重重的角色。在丽江事件中自称“人大代表”的,是她(她是队中唯一的人大代表,而王濛是政协委员,也就是说,王濛很可能在丽江事件中为口不择言的领队背了黑锅);7月24日青岛事件中成为主角的,是她;昨天主教练李琰强烈要求开除的,还是她。无论是管理问题还是个人素养,王春露恐怕在其中都难辞其咎。

安排领队是为了稳定,封口是了稳定,开除也是为了稳定……多少“不稳定”因素,假着稳定之名横行。过去多少年来,他们一直是这么干的,号令一出,莫敢不从,早已习惯成自然。

王濛是个例外。每一次维稳,都会激起王濛更大的反弹。在有司眼中,让运动员读一份违背本意的道歉信或已是“恩赐”,但王濛的感觉却是“毋宁死”。这个组织改变了她的冰上技能,但却改变不了她和体制格格不入的价值观。王濛这颗无法匹配系统的螺丝钉,注定会把一台巨大的国家机器搞得烦躁不已。

尤其是,王濛的反应还引发了骨牌效应,绝对主力周洋、梁文豪、韩佳良也随之宣布退出国家队,另一主力刘秋宏也表达了退队的意向——连老实乖巧的周洋都作出了极端的反应,这一举动所体现的,不仅是出于维护同伴的义愤,更是对冬管中心简单粗暴的行事方式的无声抗议,以及对领队制度下运动员的生存环境的人人自危。

新华社发文说,规则面前明星没有特权。是的,王濛没有打人却免于惩罚的特权,但是进行自我辩护、寻求独立听证和仲裁,以及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或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虽然这些权利或许在这个体育体制内堪称“传说”,但它却是运动员最普通、最基本的权利。

王濛要的不是特权,而是公民的基本权!

作者: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