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线去,到前方去,像种子一样,迅速散发到整个大运会赛时组织工作中去。”这是大运村王穗明村长对所有大运工作者的要求。大运村开村以来,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种子,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尽全力勃发出自己的能量,让这个世界村的各项工作运行顺畅。

今日起,《大运行》推出奋战在大运村一线的各路标兵的系列报道,他们的故事,述说着最平凡岗位折射出的生命的光辉。

新闻媒体部标兵侯璐:

早出晚归 乐在其中

在大运村新闻媒体部里,有一颗种子早早就在大运村生根发芽。她就是大运村新闻媒体部媒体运行组访客接待主管侯璐。

侯璐目前是暨南大学的一名研二在读大学生。2010年在结束广州亚运会田径场馆的媒体运行工作后,马上就应聘加入到大运会的媒体运行工作中。2011年2月,她一个人下驻到龙岗MPC工作,4月又被调到大运村工作。当时大运村里的办公条件还不成熟,也没有人对她进行考勤,但她却每天按时到岗。

5月初,她已经熟知村里的每个角落,包括每栋建筑的功能划分,尤其是大运村访客中心二层的媒体中心,虽然还在施工中,但每个区域的功能、物资需求、各功能区的流线,大运村十三部一室的基本情况,她都已了如指掌。同时,她还根据亚运的经验,编制了初版媒体手册、工作间计划和访客计划,虽然她自己笑说是因为没有网络所以只好埋头苦写。但也因此,她成了新闻媒体部全体工作人员的老师和向导,成了帮助其他种子落地生根,适应环境,尽快成长的重要力量。

5月下旬,因为工作需要,侯璐被任命为媒体访客接待主管,这是大运村新闻媒体部媒体运行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岗位,主要负责所有入村采访的媒体访客卡的办理,处在与媒体打交道的一线位置。这个岗位看起来按照流程操作即可,但是实际工作起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和难题。每天她都必须到得比第一个记者早,走得比最后一个记者晚,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但是她从不叫苦,反而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曾经有一位记者投诉说,上午交了申请表,但是到下午4点还没有收到回复。按照当时的工作流程,媒体访客接待组是在下午6点结束媒体申请后才开始处理媒体的申请。

通过这位记者的投诉,侯璐意识到申请采访大运村记者的迫切心情,于是,马上对媒体采访申请的回复流程作了修改,尽可能在收到媒体申请的第一时间就给记者一封邮件回复。

她在自己的工作小结中这样说到:“外面的朋友经常问我在大运会干些什么,我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也总是对我的回答不甚满意,因为媒体运行的前期筹备工作总结起来很是简单明了,然而其中的曲折不足为外人道。总之,其中之辛酸苦楚只有自己最清楚。当然,这也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了。不拼命,不成活。”

不拼命,不成活。侯璐就是大运村新闻媒体部里一颗因为大运会而充满了“不一样的精彩”的种子。

信息技术部标兵何承:

“抠门”办公 节约能耗

“节俭办大运,办绿色大运。”在大运村的信息技术部里,何承的“抠门”办公是出名的——外出时将电脑切换至省电模式;从原单位借用大量办公物资,能不买就不买;大运期间主动申请停驶私家车……他表示,自己并无特别,只是将政府节俭和绿色的要求,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从小事做起 节俭办大运

信息技术部是大运村的技术服务保障部门,主要为各国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和电话通信服务,以及无线电通信保障服务。

何承作为信息技术部的综合服务经理,负责信息技术部综合行政业务,其中包括物资的管理和公文撰写、分发、流转等对物资消耗量较大的工作。何承从上岗之初就一直秉持着“节约办大运”的理念,带领团队工作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在日常工作中,何承以身作则,节约使用每一张纸,每一支笔,每一滴水,还严格要求团队成员勤俭办公。在何承的感召和带领下,信息技术部的全体成员养成了良好的办公习惯:材料要双面打印、打印纸都要收集起来二次利用,空白的地方还要再用来记事;每人自带水杯,尽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纸杯;节约用电,将空调保持在26℃的低风状态下;外出时将电脑切换至省电模式;两人共用一张办公台,减少办公设备的损耗;从原单位借用大量办公物资,能省则省,能不买就不买;响应政府绿色出行的号召,大运期间主动申请停驶私家车……何承要求大家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将办公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

放弃休假 带病工作

作为信息技术部重点保障内容的大运村智能化网络系统具备开通1500个语音点和约3万个网络信息点的能力,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覆盖,能完全满足代表团及工作人员上网的需求。

为丰富运动员们的文化活动,信息技术部的工作人员们还在代表团服务中心的二楼、三楼设有2间网吧和4间DVD厅,为代表团提供免费上网和DVD播放服务。其中有1间网吧采用先进的FTTO光接入技术,为运动员带来100M上网的高速冲浪体验。

为了完成这些工作,何承放弃休假为大运村默默工作着,不辞辛劳,就在前几天,因连续工作导致喉咙严重发炎失声,他戴上口罩坚持工作,说不出话来就用手比划,用笔写,感动了周围的同事。

宗教服务部标兵常俊:

参与其中 意义重大

昨天,来自深圳大运会宗教服务部的常俊脸上乐开了花。作为该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常俊刚刚被评选为大运会宗教服务部标兵。并由此被推荐成为一名大运火炬手,参与了昨天的火炬传递活动。“能够亲身服务于大运,我已经感到十分自豪。现在又有幸成为火炬手,这将是我终身难忘的记忆。”常俊这样说道。

根据大体联宪章和主办城市的承诺,深圳大运会在大运村国际区设立了一个3层楼高约1500平方米的宗教服务中心。按照中国宗教的传统和赛时运动员的宗教生活需求,中心设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4个宗教活动室,并配有4间综合活动室和1间静思室,目的是在赛时期间24小时为入村参赛的运动员和随团官员提供每天24小时的宗教服务。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自2009年开始,就介入协助筹备该项工作。而常俊就是这其中的“元老”之一。常俊说:“我从一开始就介入该项工作,从硬件设施到服务具体事项无一落下。可以说我从无到有见证了大运村内大运会宗教服务中心的成立。虽然筹备工作艰辛繁琐,很累但意义重大。”

为了让该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常俊自今年5月底起,就已经“扎根”大运村,在这里吃住,紧锣密鼓地协助建设大运村宗教服务中心。根据不同宗教的需求,从中心内的装修到运动员餐饮服务均需亲力亲为。今年年初常俊刚结婚,妻子是市二院产科医生,她也同样加入了大运会服务志愿者队伍。而随着大运会的临近,两人没有时间度蜜月,忙起来更是一个月见不上面,只能通过电话诉衷情。常俊开玩笑地说:“都快不记得我啦,可是这活也必须有人干啊。”随后常俊又表示:“其实我老婆挺理解我的,毕竟她也在大运志愿者队伍当中,孰重孰轻我们都很清楚。现在我俩唯一的希望就是,深圳举办一场成功瞩目的大运会,让世界记住深圳,让深圳记住我们。”

今年7月底,常俊被评为大运会宗教服务部中唯一的一名标兵,并被推荐成为一名大运火炬手。8月7号一早,常俊就待命在会展中心路段。完成了短短的火炬传递路线后,常俊来不及回家,就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大运村,继续开始了自己在大运村内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