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147讯 随着德国大师赛和威尔士公开赛相继落下帷幕,在世界台联主席巴里-赫恩在2013年推行赛制改革的前两站比赛顺利完成。赫恩新政自出台以来就引发斯诺克界广泛争论,日前著名斯诺克评论网站 Pro Snooker Blog 上发表系列文章,对于赫恩新政引发各界反响一一罗列。内容如下:

2012圣诞节前夕,斯诺克界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袭来,从下个赛季起在八项大型排名赛中将采用全新的128人扁平签表。这也就意味着不论世界排名,所有选手均将从第一轮打起。

而在此之前,有关这一在职业斯诺克界最大而且是最富争议的改革也一直是业界内热议的话题。毫无疑问,对此众说纷纭,有的人对于本次新政举双手欢迎,认为可以提供所有球员公平的竞争条件,而另一些人则对这种“公平”深表怀疑。笔者在此也将各方观点陈列于下,并附上我的个人观点。

增加机会?

至少从理论上来讲,这样一个体系将会使那些排名低微的球员不像原来那样打那么多轮次的比赛。

杰克-利索夫斯基最近曾把资格赛比作一座复杂的迷宫,如果你想要进入正赛,就必须通过这道严酷的屏障。但是如果在新的体制之下,他将会和那些顶尖球手获得同样的机会在比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拿刚刚结束的威尔士公开赛为例。由于这次比赛采用了新的扁平制结构,我们已经看到了阿德旺尼、兰-伯恩斯、卫斯理、萨姆-贝尔德和格瑞斯-艾伦纷纷战胜了强手,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新人,需要看到新面孔。任何运动也都必须允许在外层的球员有机会进入到精英层,并获得一席之地,留下自己的名字。

但是如果仅仅凭此就推论说新排名对排名靠后的选手有益也是不客观的。在现有体制下,那些排名靠后的球手,例如刚刚获得职业资格的球员,将会在巡回赛中面对和自己排名接近的对手。理论上说,这样会给他们一个适应比赛的过程,每一次胜利过后就会面对更加难缠一些的对手,有利于球手的学习和成长。

然而在新的体制之下,他们极有可能在比赛第一轮就遭遇顶尖选手,尽管他们不必通过原来的那些轮次的比赛就可以进入32强。但理论上讲,新体制下低排名选手首轮过关的难度极大。这样会不会导致新赛制下第一轮比赛大量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呢?

另外,尽管原有体制会被认为阻碍了排名低的选手进入正赛的舞台,然而,那些证明了自己足够出色的选手依然可以在这种制度下脱颖而出。比如去年从资格赛第一轮打起而最终进入英锦赛和世锦赛正赛的布雷切尔,以及凭借自身技术,力克众多强敌的中国选手曹宇鹏。

对于比赛的掌控

新体制下,所有人都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共同接受严格的考验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从像马克-威廉姆斯最近的经历上我们已经看出了一些问题。尽管冒着本土作战的强大压力和背负盛名有可能增加心理压力被爆冷出局的风险,但是有可能是源于电视转播公司的压力,一些大牌选手的资格赛也被安排到了正赛赛场进行。

众所周知,对于斯诺克这项运动来说,尽可能地掌控直播比赛的播放人选已经不是一项新闻了。实际上很多年来,威尔士比赛中,很多本土球员的资格赛都是放到威尔士的纽波特进行的。

在今年也有一些因为收视考虑而做出的奇妙决定。最明显的莫过于德国大师赛上多米尼克-戴尔在64强中的比赛,能够直播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他的柏林居住籍。而意味深长的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宾汉姆却被安排到在谢菲尔德比赛。

类似地,戴尔和其他威尔士选手像瑞恩-戴、马修-史蒂文斯等的比赛都在上周的威尔士公开赛中直接进入正赛赛场。而卡特、罗伯逊和墨菲以及马奎尔却不得不参加资格赛。由于卡特没能通过设在谢菲尔德的资格赛,所以在威尔士赛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就是上一站比赛的冠军没能出现在本次比赛中。

当新赛制下签表被扁平化以后,事实上,这种扁平制能够为球员提供像某些人一直所倡导的那种“公平”吗?

以下是世界台联主席杰森-弗格森近期接受《斯诺克岛》专访时发表的观点:

“就新体制来说,原则上,它是最简单也是最公平的体系。话虽这样说,但在一些情况下,比如说我们在印度搞了一项新的比赛。我们当然希望过多地掌控和关注印度选手的比赛。当然如果在中国举办比赛,我们也希望更多地关注他们最好的球手。所以我们一定会协调一些比赛的问题。”

“一些希望公平的球员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并且质疑者是否公平,因为这有可能关系到你能不能通过这一轮继续留在赛场上。这一点同样是我所关心的。我想在我们面前有很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但我们为球手提供公平的底线是:能够赢得更多比赛的球手可以晋升到高位,输掉比赛的将会排名下滑。”(未完待续)

(MY147 赵越)

作者:MY147 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