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多浮华,只有他能让平民小城10年4进总冠军

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在美国圣安东尼奥的炎炎夏日,在小镇的停车场、在大篷车,站在几十个当地球迷中间,听着一个留着平头的大个男人讲解篮球战术,一讲就是近一个小时,直到大个男人的衬衫已被太阳晒得变色。这个男人就是格雷格-波波维奇,他让圣城人与马刺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纽带。纵使马刺在2011年被灰熊在首轮黑八,整个城市也不见一点批评之声。

圣安东尼奥算不上大城市,去年圣城家庭年均40387美元的收入,仅在全美14214个城市中排名第7897名,在NBA球队所在城市中倒数前五;这座城市小而古旧,市中心一小时就能走完,阴雨天气让它变得不引人注目。但在波波维奇的率领下,以黑白灰三色为球衣主色、看上去同样不起眼的马刺,却逐渐成了圣城最大的荣耀。在整个联盟都对欧洲后卫嗤之以鼻的时候,他坚定地选下当年不过18岁的托尼·帕克,并在他在为马刺出战的首个星期就先发出战;他给吉诺比利在场上极大的自主权,并成功说服他主打替补,发挥了“妖刀”最大的功力;最关键的是,他选中邓肯后,和这位伟大中锋建立起了情同父子的亲密。

4座总冠军,自从彼得·霍尔特在1996年以7600万美元买下马刺后,这支球队的价值已提升7倍;更令人赞叹的是,截至2011/12赛季,这个在21世纪联盟最成功的球队,奢侈税的额度仅为1千2百60万美元,在NBA30支球队中列第16位。

二、越老越保守?只有他敢在总决赛“胡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波波维奇过往在赛场上的“怪招”似乎变少了,倒是对手开始向他致敬,不时来个“砍斯普利特”战术,惹得场边督战的波波维奇自己发笑。但大家都猜错了:总决赛开打之前一天晚上,一名消息源告诉纽约时报,波波维奇和5个朋友出现在迈阿密的一家饭店进餐。他买了4瓶酒,自己还带来了2瓶酒。

他对着电视镜头要求队员们把热火“打出翔来”,他在系列赛第四场开场47秒钟就换下提亚哥·斯普利特,他在天王山之战中将前四场场均7.5分的吉诺比利摆进先发,他说自己绝对是整支球队里最疯狂的人。“我讨厌老生常谈,因为我是球队里最疯狂的人。”波波维奇告诉大众,“邓肯个性温和,只会乖乖比赛,我就不能那么按部就班了。”波波维奇的赌博成功了。事实上,除了这一险招之外,他让鲍里斯·迪奥防守詹姆斯、让莱纳德放詹姆斯两步跳投(MVP在本季的跳投命中率一度接近60%)等“策略”,也都算的上是大胆、决断的举措。在与热火主帅斯波的比拼中,波波维奇也处于明显上风。老来疯,波波维奇疯的可爱,疯的有水平。

三、NBA多狂人,只有他愿向欧洲学习

2000年之前,美国教练普遍对欧洲篮球存有抵触情绪,认为主打团队的欧洲篮球会扼杀巨星,从而对欧洲教练的能力不屑一顾。波波维奇却显然不是这样的美国教头,在他看来,欧洲教练才更为专业。波波维奇指出,在美国大学联赛,任何一个人花上16美元,完善背景资料和网上体检后,便可以具备执教资格;可在欧洲,虽然国与国之间需要的材料不同,但是教练们必须获得各种资格认证,那些认证通常都需要他们经历严格的培训,通晓攻防的专业知识,并花上不少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谁会更好呢?”波波维奇发问道。

从1988年开始,波波维奇就一遍遍地前往欧洲“取经”,反复虚心地学习欧洲教练关于移动进攻和联防的战术;他还和吉诺比利耐心地看了多场欧洲比赛录像,并经常讨论他在意大利打球的时候,最喜欢打什么战术。2002年,吉诺比利还还只是一个在意大利效力的外乡人,但他在2003年就帮助马刺夺得NBA总冠军,波波维奇帮助他实现了完美的过渡。 波波维奇视希腊传奇教练扎里米·奥布拉多维奇为偶像,2007年,他将其称之为“藏在欧罗巴地下的神秘宝藏”。

“奥布拉多维奇教练可能是整个欧洲最好的教练,他也可能是整个世界上最好的教练之一。”波波维奇说。“他的比赛可用‘漂亮’形容,球动人动,许多篮球的基本战术都被注入了新的观点,比如直传球、制造空位投篮机会、无球掩护、第一时间转移球等,它们都焕然一新了。这些东西带给我们篮球的真正意义,这要比一个人运球杀过全场然后一对一要有意义得多。”在他的引领下,NBA还兴起了一股“欧洲风”,马克·杰克逊、杰夫·范甘迪等人都在公开场合赞美欧洲篮球,并表示美国篮球需要向欧洲学习。眼下联盟外籍球员越来越多,来自欧洲的球员成为“外援”主流,开始深切地影响到NBA生态,“学习欧洲”成为一时之风。

四、美国多天才?只有他让一支NBA球队同时拥有8名国际球员

本赛季,马刺阵中共有8名国际球员,来自巴西、法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波波维奇还是认为世界球员(尤其是欧洲球员)的基本功比美国球员更好,优秀苗子更多,值得带到马刺的球员也非常多。2007年,当马刺拿到总冠军时,记者问波波维奇,“拿到世界冠军有何感想”。波波维奇冷冷一笑,“世界冠军?我只知道,我拿到了NBA冠军。我不管NBA是为了营销还是别的什么,总之‘世界冠军’这个标签蠢透了。”

在美国这个发明了篮球运动的国度,篮球运动员正在受名利和个人英雄主义驱使。现在的情况是,一支球队需要一名明星级别的天才球员去展现他的无私。在过去26年里,美国在世青赛上只取得过2次金牌,美国的年轻人过于热衷于单打独斗,同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作为一个对照,欧洲青年球员平均每天要比美国青年球员多训练3-4个小时),对于看重集体主义的波波维奇来说,实在看不下去。出于对自私美国球员的“憎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成为马刺助教的波波维奇就曾前往科隆去观看欧洲冠军联赛,开启世界选材之路。“1988年的我和小尼尔森在欧洲,就像进了糖果店的小孩。”波波维奇回忆道,“那里有太多好球员了,我们两个会商量:你看中那个球员了?好吧,那我就去找另一个好了。”

直到现在,当一些人仍在质疑国际球员不能适应美国文化时,波波维奇毫不客气地激烈反驳:“为什么他们要适应美国文化?上帝保佑,他们最好一直保留自己的文化。”

五、NBA多拜金,只有他敢对抗斯特恩

大卫·斯特恩说,他喜欢波波维奇。“我喜欢和他的私人关系。”斯特恩说,“他给联盟带来了国际视野。”不过,这番话可能是斯特恩的惺惺作态:谁会喜欢一个总和自己对着干的家伙?

2008年5月14日,在斯特恩表示考虑将烟花引入球馆几天之后,波波维奇毫不客气地表示反对,他认为“这种改变太危险了,烟火造成的粉末会对运动员的肺部造成不良影响”。去年12月初客场挑战热火的一场全美直播比赛里,他让GDP和丹尼·格林四位先发全部轮休。这一次,斯特恩忍不住了。他指责波波维奇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决定对这一行为进行实质性制裁——斯特恩最后罚了马刺25万美元。被罚款的波波维奇并没有服软,“我们之前就这么做过(轮休)啊。”他告诉《圣安东尼奥快报》,“这是更明智的决定,也很符合逻辑嘛。”

眼下的联盟陷入了一股“小心翼翼”的风潮,唯恐被联盟罚款的教练纷纷不敢越界,赛后发言中规中矩,临场调度谨慎克制,汤姆·锡伯杜说过一句话,“我可不想让自己白白丢钱。”但即使斯特恩在私底下表示过马刺“既无趣又乏味”,时任NBA运营副主席直接打电话给布鲁斯·鲍文,警告其防守动作,联盟还试图渗透到马刺内部,给他们装上电视摄像头、麦克风等窃听器,来打探“幕后信息”......但波波维奇从没被这些去可以改变自己,迎合联盟,他做的,都是一切以马刺利益为重。

六、记者不好惹?只有他敢让采访变战场

在比赛中接受场边记者采访,这是NBA对主教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波波维奇非常抗拒这种采访。名记者大卫·阿尔德里奇有时只敢问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记者会问教练两个问题)。

今年马刺与灰熊西部决赛第三场,首节比赛,圣安东尼奥就出现8次失误。大为恼火的波波维奇,将第一节之后的例行电视采访,变成了一次“经典”对答。ESPN记者多丽丝·博克向波波维奇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进攻的,波波维奇答道:“失误”;第二个是关于防守的,波波维奇依然面无表情地答道:“失误”。随后,他的回答就结束了。

总决赛期间,帕克身边的法国记者比往常更多了。波波维奇经常责骂帕克的行为让他们不解,法国人于是问波波维奇,是否对其他队员也这样。“你和托尼(帕克)有关系吗?”波波维奇反问那位提出问题的法国记者,“我骂他,你很担心吗?你看上去对托尼的待遇十分关心。托尼每年挣900万美元呢。别闹了,他好着呢。”

波波维奇对待记者“恩威并施”。即便他正在对你摆脸色时,也可能会凑过头来,然后把汗液擦到你的手帕上“我想说点(波波维奇的事),又不知道要不要说。”为《圣安东尼奥新闻快讯》报道马刺长达六年的杰夫·麦当劳说,“当你采访波波维奇时,就像得了斯德哥尔摩症一样。你开始对绑架你的人产生感情。”

你看,这就是波波维奇的魔力。

总结篇 POP ART

自1996年12月10日聘用波波维奇以来,马刺从未更换过主帅。自从那天以后,全美四大职业联盟(NBA、NFL、MLB、NHL)总共出现过652次换帅,可波波维奇岿然不动,近乎成为神话。

波波维奇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浮躁年代里含辛茹苦,固守基石;他开一代风气之先,大力引进国际球员,开阔了整个NBA乃至美国篮球的眼界;他执教马刺以来四冠等身,如果今年能再夺冠军,圣安东尼奥将在他带领下,成就后乔丹时代的又一伟大王朝。

不用怀疑,这个机智的、独特的、暴躁的、国家化的、爱喝酒的老头眼下已是NBA最伟大的传奇教练,独一无二;他已将球场指挥变为一种艺术,一种POP ART。

作者:KONZ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