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首脑,百万游行源自facebook

·facebook将巴西游行推向最高潮,巴西已成facebook“第二大国”

尽管联合会杯进行得如火如荼,巴西也击败了美洲杯冠军乌拉圭闯入了决赛,但巴西国内的示威活动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散。本月17日以来,就在联合会杯开赛前夕,巴西主要城市相继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政府上调公交车票价格,反对在世界杯工程上开支不当,同时要求打击贪污腐败和改善医疗、教育等福利,系20年来巴西最严重的抗议示威活动。

社交网络facebook成为将示威活动推向最高潮的“工具”。6月20日是巴西的国家斗争日,示威民众在facebook上约定在这一天举行示威。从当天下午开始,来自140个城市的125万民众都加入到示威游行之中。在里约热内卢,至少30万民众在市中心市政府门前进行示威游行;在首都巴西利亚,2万多民众聚集在国会大楼和外交部进行示威;在圣保罗的保利斯塔大街和政府大楼前,也聚集了10万多示威民众。

巴西民众利用facebook联络游行时间是有原因的。实际上,巴西是个非常喜爱网络社交工具的国家。由于美国和欧洲市场日趋饱和,多家社交媒体公司一直积极寻求全球其他市场的新增长点,而巴西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市场。这些大型社交媒体公司就把目标锁定在全球第二大新兴市场:巴西。

根据社交数据分析机构Socialbakers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Facebook在巴西的注册用户接近6500万,使巴西在Facebook注册用户数量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登陆社交媒体网站正在占据巴西人越来越多的时间。然而,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Facebook全球每用户每月平均在线时间同比缩短了2%至361分钟,但是同期在巴西,这一数据却大幅上涨了208%至535分钟。

·多地通过facebook组织游行声援巴西,社交网络多次推波示威活动

巴西国内利用facebook将示威推向高潮之后,世界各地的巴西人也在用同样的方法组织游行声援巴西。在巴黎,巴西人在facebook上组织游行活动,有超过7000人加入了活动,尽管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在计划时间之前取消了活动,但巴黎东部的民族广场前还是聚集了数百名示威者。

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约500人参加了在社交网站上由民主无国界运动所发起的集会。这些人随后都来到了马德里一些主要的广场,如在中心地区的西班牙广场。他们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在广场上进行游行、唱国歌,然后他们分组讨论对抗议活动的日程以及如何帮助在国外的巴西人。

事实上,facebook等社交网络工具,近几年曾多次成为集会活动的“帮手”。2011年的伦敦骚乱,推特、facebook以及黑莓手机就成为了示威群众的联络工具。在黑人青年马克·达根被枪杀后,当地民众便开始和平抗议,当时就不断有人利用“推特”和facebook发布信息,抱怨警方的失职之处,号召民众加入街头抗议行动。骚乱爆发后,示威群众利用facebook和推特不断发布信息,号召更多民众到现场助力,他们还通过黑莓手机的“黑莓信使”这一加密聊天工具躲避警察的侦查。

同样爆发于2011年的中东、北非大规模抗议活动,社交网络也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当时,突尼斯等多个中东北非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浪潮,浪潮背后,熟练掌握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青年人发挥着先锋和主要推动者的作用,成为中东北非政局动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示威者通过“推特”、facebook等快速发展的网络新媒体互相交换信息,联络活动,使这些社交网络工具成为青年人发动抗议倡议和组织抗议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向世人展示了互联网强大的政治动员和组织能力。

非暴乱,政府支持民意自由表达

·巴西示威活动总体上是平和的,总统认同示威的合法性

尽管社交网络让巴西游行活动达到最高潮,尽管也有小规模的打砸抢及流血事件,但巴西全国各地的示威活动总体还是平和的。6月18日早晨,有记者在街道上看到,前一天参与了游行的青年学生自发组织清扫街道,有学生在街道旁打出横幅:“我们为堵塞了交通干道深表歉意”。

巴西利亚的抗议活动每天傍晚5点左右开始,先是下了课的学生,然后下了班的上班族加入,集会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11点,有时候甚至到凌晨。大家制作标语,喊口号,唱歌,一直散步到国会大厦或者当地政府大楼前。警察就一直跟着人群。  参与游行的民众特别指出,巴西人的抗议不同于“阿拉伯之春”,不希望出现像中东那样的政府更迭。“我们并不是要求总统罗塞夫下台在我看来,她依然很受欢迎,当然也不否认一部分人确实对总统不满。大多数人是抗议政务系统内的腐败现象。”  所以在抗议现场,主流的声音还是“非暴力”,社交媒体上召集抗议活动的帖子均声明不欢迎暴力破坏行为。比如,有人在国会大楼墙上涂鸦了一个无政府主义标志,周围的人立马就把他赶了出去,同时用白色喷漆把标记覆盖掉。

示威活动愈来愈猛烈之后,巴西当局也并没有禁止民众上街。早些时候,巴西总统罗塞夫发表讲话称,和平示威是民主进程的一部分。她还承诺,政府会倾听民众呼声,并将通过一系列改革解决民众关心的各种社会问题。

罗塞夫甚至表示,“巴西今天醒来后变得更强大了”。她很高兴看到那么多人走到大街上,他们中有成年人,也有老人和孩子。当巴西民众举着国旗,唱着国歌,自豪地说“我是巴西人”,这一幕让她感动。“巴西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欢迎意见的自由表达,巴西一定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

·巴西已经有了很多次的游行活动,关于各种主题 巴西近年来的游行示威活动甚多,主题也各不相同。在巴西小城戈亚斯,每年都会有和平游行活动,每年这个时候,近千名青少年及民众就会走上街头,宣传这里保存良好的殖民建筑和风俗文化。

每年5月到6月,圣保罗的街头还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同性恋主题游行活动,这个活动已经成为了同性恋者的节日,会吸引全世界各地的同性恋群体以及观光的游客。

2011年,巴西圣保罗大麻游行团体2日在市中心保力斯达大道,举办一场要求巴西政府修订《毒品法》的示威活动。有3000人参加游行。在联邦最高法院当年6月15日裁定,允许民众举行类似“大麻游行”的集会活动后,这是巴西第一次出现主张毒品合法化的游行,同时也是圣保罗团体连续第4年,试图透过游行争取医用大麻及抵制因贩毒产生的暴力和贪腐问题。活动召集人社会科学家马格里(Marco Magri)表示,集会自由与言论自由是巴西自1988年修宪即保障的公民权利,游行并非鼓吹吸毒,只是建议政府重新制定一套更公平、不侵犯人权的药物管理政策。

有理由,巴西国富民穷是事实

尽管最近两年巴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巴西近些年来发展的态势还是很让人吃惊的。上世纪90年代之后,通过一系列货币和财税体制的深层次改革,终于让巴西遏制了高通胀的态势;铁矿、原油等资源的开发和出口,也为巴西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巴西当仁不让成为“金砖五国”之一。

2003年至2008年GDP年均增长4.2%,即便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巴西的GDP增速也高达7.5%。如今的巴西经济总量居拉美之首,并且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七。国际影响力上,巴西正在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但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并不代表民众过得很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其187个成员国的统计结果也显示,2011年,在巴西的生活成本(以美元计算)超过美国。这一结果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不正常的,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50个发展中国家成员中只有巴西的生活成本超越美国。

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2011年年底的数据,巴西约有1140万人生活在贫民窟等各种条件简陋的居所里,占全国总人口的6%。相比2000年的普查数据,这一人数10年来增加了约75%。居住条件简陋的人口中,有88%生活在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里。

此外,从2003年至今,在巴西统一登记系统登记的贫困人口达到3600万人。

·巴西民众生活的各种不足,民众艰难,腐败横行

巴西1990年以来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造成贫富悬殊加大,社会分化剧烈,贫富差距仍属世界上最严重的10%之列;虽然巴西有史以来第一位左派总统卢拉执政期间颇为注意改善收入分配、减少贫困,但并未解决巴西这一社会痼疾。

巴西民众受教育水平也不是很高。根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2011年公布的巴西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巴西总人口约1.91亿,15岁及以上国民文盲率为9.6%,但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农村地区该年龄段文盲率仍维持在23.2%左右。在北部经济欠发达的几个州,10岁以上居民文盲率仍在20%以上。

同时,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一些比较难以普及医保的地域(如亚马逊河流域),并且医疗经费也常常不足,私人医保比例过高。这对于巴西来说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私人医保比例过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加重了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因为富人可以在资金充足的私立医院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而占据大部分人口的中下层人民却只能依赖经费时常不足的公共医疗,日常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大病、重病难以得到医治。

除此之外,巴西的发展远非无懈可击:税收苛重,人们付出欧洲级的税款,换来的却是非洲级的公共服务;腐败猖獗,在2012年透明国际的全球排行榜上位列第69;首都巴西利亚逾八成公立学校设施不足。

这些都成为了现在民众上街后的诉求。

管不住游行,推进民主化的政府不丢人

巴西历经三次民主化进程探寻民主之道 联邦政府多党执政成现政府根基

拉美独立战争催生了拉美的民主化,巴西从1822年摆脱葡萄牙殖民者残酷专制统治独立,开始了自己的民主化进程。在历史上,巴西一共经历了三波民主进程。

巴西1822年独立后建立帝制,1889年帝制被推翻,成立联邦共和国,完全嫁接欧洲式的民主政治制度。但最终却形成了各地方势力过大,联邦共和国变成了寡头共和国。1930年瓦加斯执政打击地方势力,通过战争逐步消灭大庄园,但这次战争却加强了军队在巴西政治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巴西第二次民主化的又一次畸变——威权主义。瓦加斯遏制了各地方势力后专制近20年,此后,巴西就进入军人总统21年的统治。随着自身经济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巴西在70年代后进入了第三波的民主化进程。巴西政府为了防止独裁或威权政府,实行了多党制和联邦制。

巴西民主化进程秉承由上而下改革制度 巴西民众信奉:无暴力也改革

巴西民主化进程基本都是由上层发起建立制度,因为巴西人民的固有印象是不通过武力也能建立民主制度: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巴西就没有经历过武装斗争而取得独立,1985年军人政权的结束也是同样的道理。上而下建立的民主制度道路虽然是和平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公民的权利虽然来得容易,失去也同样容易。

作者: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