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赵征南
  都江堰“7·10”特大高位山体滑坡,截至11日下午4时,已在现场发现18具遗体,另有107人失踪或者失去联系。
  参与搜救的地质专家表示,在特大山体滑坡中被掩埋的人员,生还的概率非常小,在搜救中也不能大面积深度挖掘,以防引起塌方体进一步垮塌。目前,搜救和核查失踪人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线路检修列车晚点
  今天上午,记者乘坐成灌快铁D6109动车组,从成都赶往都江堰。9时57分,列车到达郫县西站,距都江堰只有一站之遥。可在郫县西站停留后,车内广播突然播报:由于连日暴雨,前方线路检修,列车将晚点,开车时间未定。这一下子让车内气氛躁动起来,乘客们纷纷询问列车员,“还开不开,什么时候开?”
  面对焦急的乘客,列车长李萍并未慌乱,先将列车广播频率从平时的15分钟/次加密到2分钟/次,随后带领列车员走遍全部8节车厢,耐心地向乘客解释,并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如果没什么急事,可以继续等待,要是前方线路抢修顺利,立即开往都江堰;要是不顺利,则会返回成都,乘客可以选择改签或退票;如果有急事,可以选择在郫县西站登记退票,从5号车门统一下车,转乘其他交通工具。
  经李萍等人的劝解,乘客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列车员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啊。”由于列车门不允许频繁开关,选择下车的乘客迅速走到5号车厢有序地排好队,做好退票登记。10时54分,车门打开,乘客有序下车。记者也在此下了列车。
安置点想方设法平复灾民情绪
  下午,记者搭车赶至都江堰中兴学校安置点,先期转移的灾民和从外地赶来的亲属正聚集在此,焦急地等待山上亲朋好友的讯息。三溪村1组的代进一家并不在五里坡,躲过了泥石流的魔掌,可几个亲戚住在五里坡,一直联系不到他们。他已经熬红了双眼,向老乡们哭诉,“都埋成那样了,怎么可能找到啊!”可每当转移灾民的应急救援车进入中兴学校,他还是冲出人群,试图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可一次次都失望而归,今天的午饭他也一点没心情吃。
  昨晚,为了让灾民安然度过滑坡后的第一夜,都江堰团市委迅速行动起来,发动志愿者,从下午4点起,在中兴学校向灾民分发被褥、蚊香、泡面、米饭、榨菜、牛奶、面包、饮用水、热水等基本保障。团市委书记姜娟说,昨晚转移到此的灾民大概有300多人,分散在各个8人间学生宿舍中。她还要求志愿者对灾民实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并邀请幼教中心和市里的心理学专家,共同平复灾民的情绪。
  郭彩霞是一位创业青年志愿者,下午见到她时,她的手腕处已经绑上了厚厚的纱布。原来,昨晚她接到了一位刚从泥石流中爬出、浑身泥水的女性,将其安顿好后,她跑回自己的车内拿出干净衣服准备给灾民换上,可路上滑了一跤,手上留下1.5厘米左右的伤口,缝了两针。在所有人都认为她会回家休息时,短暂包扎后她又折回学校,继续服务。今天下午,她刚刚安抚了一对李姓夫妇,李先生的女儿、父母可能都被埋在灾害现场。即使深知被埋人员生还希望渺茫,在全场悲伤的气氛中,小姑娘硬是忍住自己的眼泪,让他们不要放弃。“失去至亲的痛苦难以言喻,我要给自己打气,相信奇迹一定会发生;还要稳住他们,告诉他们武警官兵都在事故现场,亲人还有可能被救出。”小郭说。
滑坡破坏强度巨大
  都江堰市委宣传部介绍说,此次滑坡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滑坡体量大,初步估计滑坡体积超过200万立方米;二是成灾速度快,大量滑坡体瞬间向山下推移;三是破坏强度大,滑坡产生巨大推力,冲击并掩埋山下物体。据初步分析,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特大暴雨。从8日开始连续强降雨,截至灾害发生前,累计降雨量达到920毫米,相当于都江堰市年降雨总量3/4。灾后经过现场初步勘查,滑坡体为松散的崩(残)坡积碎石土,此类土具有遇水易软化、抗剪强度降低等特点。他们还表示,五里坡坡度较陡,森林茂密,灾害发生前很难发现山体表面裂缝等灾害征兆。
  下午4点,来自成飞的退休职工郭定华陪着老伴和孙子走下应急救援车,稍作休息,准备登上政府安排的转送车辆回成都。应急车司机廖天富说,他的车核载26人,从昨晚到现在已经转移了10批被困群众,今天转移的6批大多是昨晚不愿意下山的,郭奶奶就是其中之一。郭定华告诉记者,五里坡因离青城山最高峰——上音峰最高点有5里路而得名,这里盛夏时节也只有28度左右,她每年都和老伴来此避暑。去年旅游道路修好后,来自成都、重庆这些“火炉”的游客更多了。“政府通知过要注意连续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可她从未想过自己会遇到泥石流,即便泥石流发生后,她依旧认为住的农家乐在五里坡上方,会很安全,直到今天经过救援人员的百般劝阻才愿意下山。
  (本报都江堰7月1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