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戴焱淼)围绕“美丽上海”的主题,24小时策划、12小时拍摄、12小时制作,累计48小时能制成一部什么样的微电影?昨天,来自全国52所高校的大学生代表用22部微电影交出了答卷。
  在教育部思政司、国信办网宣办指导下,由文汇报、人民网、易班网等主办的“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8月3日至昨天是为期5天的“华夏银行微电影特训营”特别环节。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学校的102名大学生代表,接受了12位导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作为实拍项目,特训营在浦东新区、黄浦区、普陀区开展了“美丽上海”主题拍摄,营员们冒着酷暑创意策划、分工协作,累计4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摄制了22部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微电影,包括13部剧情片、7部纪录片、2部动画片。其中,讲述华侨青年寻找上海味道的《迷失外滩》、从导盲犬视角反映社会万象的《觅ontheway》、带着幸福话题深入市民生活的《印象曹杨》分别获评优秀影片。此外,从59个微电影剧本中评选而出的5个优秀剧本,每部获得8000元拍摄专项支持经费。
  (相关报道《微电影中的“美丽上海”》见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