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11月29日报道:

由网易主办,中国足协指导支持的第四届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于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始于1994年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到今年,整整走过了20年。因此,本次论坛围绕“20年问道足球职业化”展开。中国足协原联赛部主任、中超设计者郎效农对职业联赛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中超公司全面管理运营中超联赛等。


郎效农演讲:管理体制不得不改

郎效农认为职业俱乐部是企业法人组织,通过人财物等资源的市场配置和足球劳动创造价值,在比赛市场上以多种形式完成交换,从而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和发展。足球职业联赛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经营运作的主要市场基础,担负着提高国家足球竞争力的使命,也是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基本依托和保障。

“正因如此,各国足协大都与参赛俱乐部共同出资组建了具独立法人地位的职业联赛组织,全面自主组织管理和经营运作职业联赛。足协的参与是为了保障国家足球的整体利益和公平有序的竞赛环境,较少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甚至分文不取,以确保其超脱和公正的主导地位。俱乐部作为基本成员,以民主协商和决策的方式,维护联赛的良好运作和市场经营的合法权益及分配公平,从而完善和发展在国家足协指导下的职业联赛体制。”郎效农说。

郎效农表示:“现有的中超公司是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企业法人,经营范围包括组织和经营体育竞赛活动,拥有与联赛组织相同的成员、出资结构、决策机制。由其统一管理联赛运作及经营,可解决相互矛盾,整合资源,简化管理条块和层次,提供管理效率及质量。只要赋予其联赛的组织管理职能,增设相关部门,就可完全达到亚足联的标准,使中超联赛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中超联赛作为职业联赛的龙头,应跟上国际和亚洲足球发展的步伐。”

郎效农提出中甲、中乙联赛可参照中超联赛模式运作:“中甲联赛与中超联赛在竞技水平、俱乐部建设、投资规模、运作成本、拥有资源、市场发育、影响程度、权益诉求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但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可参照中超模式单独设立中甲公司或恢复中甲联赛委员会组织,管理竞赛,协商运作联赛资源,逐步过渡和发展。中乙联赛可仿照中甲联赛试行。”

对于中超俱乐部的建设,郎效农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简化和明确中超俱乐部标准,突出公司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部门设置、完善的球队和青少年梯队及基地建设、高水平的体育场使用、社会和公益责任、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等,不断推进俱乐部建设。”

郎效农具体解释说:“进一步放开国内球员转会名额,推动市场配置,促进优化组合,激励竞争。但为调节适度的平衡,可限制拥有5名以上国家队正式球员的俱乐部转入新的国家队球员,鼓励俱乐部自己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球员。所有中超俱乐部都必须健全U19/U17/U15/U13青少年球队设置,鼓励与校园足球活动合作,建立培训网点和少儿足球训练营,形成自身的后备人才培训体系,并提供经费保障。”

其他方面还有:“俱乐部应聘用和培养符合现代足球发展趋势的高水平教练员,吸收先进的足球比赛指导思想和理念,学习和适应逼迫式的快速攻防打法,跟上国际足球前进的步伐,提高俱乐部及中国足球的水平和竞争力。俱乐部应倡导和组织职业球队及球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规定必要的次数和时间,以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自觉性,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于俱乐部的经营收入,郎效农认为:“俱乐部所创造并实现的价值,不仅限于在足球比赛中的门票、广告、电视版权、专利商品等收入,也包括他们作为广告载体为股东企业创造的企业商誉、品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升值,及由此转化来的资本增值、市场扩张、营业额及利润的提升等。因此,俱乐部的经营收入也应包括股东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合理支付的广告费用。唯此,俱乐部的自负盈亏才能具备现实的财务基础。”

作者: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