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海伦市政府大楼。(新华社发)
图为:海伦市贫困家庭孩子的心愿。(新华社发)
黑龙江省海伦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著名的“大豆之乡”。
近几年,这个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继去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今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
挖空心思求来贫困帽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区,该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速高达19.5%。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救助和政策倾斜,这个县级市的领导班子决定,宁要“里子”不要“面子”,开始把眼光瞄准国家级“贫困帽子”。
2012年初,海伦市“新晋”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一些干部之所以热衷于“贫困帽子”,不仅是图地方财政上日子好过,可以有财力搞产业项目,更多考虑的还是个人收入、福利待遇的改善,而非数以万计的撑起这顶帽子的贫困人口。
豪华大楼成烫手山芋
与海伦市贫困帽子极不相称的,是今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政府办公大楼。
2010年,海伦市领导班子将原有的政府办公楼以9600万元卖给一家企业,该企业则在新址为政府建新办公大楼进行置换。海伦市一些政府官员称之为:不花钱也能“换”来新大楼。
出人意料的是,机关干部们陆续搬进新办公大楼后,并未按惯例庆贺乔迁之喜。一位干部告诉记者,自己心里不踏实,特别是对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担心群众背后指指点点。
贫困与豪华的尴尬对话
近年来,我国各地豪华办公楼竞相崛起,屡禁难止。但既戴“贫困帽子”又住“豪华衙门”的海伦市政府官员,众目睽睽之下所鲜见的尴尬和担忧,无疑折射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正本清源效应,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当前一些贫困县的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并未直接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或基本公共服务,多用于提高GDP指标的经济产业项目。加之由于舍不得贫困帽子后面的利益,部分贫困县主动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海伦市委书记佟伟表示,如何把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解决贫困村的群众生活,而不是放在片面提高追求GDP总量上,正是下一阶段要改变的工作思路。(据新华社哈尔滨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