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1月26日报道:

在体制的关注下,李娜于墨尔本捧起了达芙妮杯,这是她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大满贯冠军,然而,如果以总数而论,这仅仅只是李娜个人第九个巡回赛以上级别的锦标。说得好听点,我们可以用“极高的冠军含金量”来解释“李娜现象”;但如果深究一层,“李娜怪现象”究竟如何而来?

奇怪的“数据”

在李娜身上,我们会发现很多奇怪的“数据”,在赢得本届澳网女单冠军后,李娜是所有赢得过至少两个大满贯女单冠军的球员中职业生涯单打冠军总数最少的。与绝大多数大满贯冠军巡回赛冠军数远远大于ITF单打冠军数不同,李娜的职业生涯里竟然有多达19个ITF冠军,而且她的9个巡回赛以上级别的冠军有6个来自亚太地区。

显然,我们不能把李娜9个冠军就有2个大满贯归咎于运气。现役球员中,只有5个人在不同的球场上夺取过大满贯冠军,而李娜便是其中之一。四次打进大满贯决赛的李娜早已摘掉了“靠运气赢得大满贯”的帽子。人们要深究的是,李娜的这一怪现象究竟缘何而来。

高含金量的深层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李娜的冠军含金量很高,但为什么能够夺取2个大满贯冠军的李娜无法在皇冠赛以及其它一些超级赛上捧得更多的冠军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因是:李娜的职业生涯有两年(2002-2003)是空白,如果算得苛刻一点,说李娜2004年才真正开始职业生涯并不为过,而她第一次退役回武汉读书的那段时期,理应成为其网球生涯的黄金突破期,这也意味着李娜的职业生涯和其他球员比少了二年半。在2006年第一次闯入大满贯女单八强的时候,李娜已经24岁。

其次,李娜早期的职业生涯可谓泾渭分明,她可以击败任何对手,也可以输给任何人。从李娜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她的网球天赋恐怕不输给任何球员,这点在卡洛斯接手李娜后更为明显,在30岁的高龄,李娜被卡洛斯调教成了一位近乎全攻全守的超全能型球员。如果李娜没有天赋,这一点是绝对无法实现的。

于是,问题就要重新回归体制,如果李娜当初没有退役,如果李娜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一流的网球体系的培养和塑造,可以预见的是,她不仅仅能够拿更多的WTA冠军,更多的大满贯冠军也绝非痴人说梦。

“李娜现象”的思考

谈到李娜,不得不谈到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名将卡普里亚蒂,她和李娜相类似,拿到3个大满贯冠军,但其他的单打冠军只有11个。究其原因,卡普里亚蒂有着与李娜相同的“难言之隐”,李娜当初退役的最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卡普里亚蒂是吸毒。

李娜的夺冠看似给中国特色体制带去了启示,但其中的怪现象,却让人看到了更多的反思。张帅去年选择单飞时已经24岁了,这恰恰与李娜退役后重新复出时同龄。但李娜后,中国女网的继承者在哪?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当我们没了李娜这样恐怕百年一遇的天才,中国网球又该走向何方?

作者:弗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