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新蕾
  元宵节前,央视《中国谜语大会》连播三晚,迅速走红。电视机前,一家老小猜灯谜、迎元宵,重温中国传统民俗。从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电视节目就傍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汉字文化,到《中国谜语大会》,更将元宵节猜灯谜这一传统节日民俗,演绎成一场全国电视大赛。
传统+原创:节日民俗上节目
  “推门望一望,门里一大将。你说关云长,他说楚霸王。”50秒的时间,你能猜出这道谜语吗?2月12日晚,上面这道题难倒了宝鸡长岭中学的选手。仔细来看,关云长是关羽,楚霸王是项羽,关羽和项羽都有一个“羽”字,“门”又称为“户”,“羽”和“户”合一起,答案就为“扇”。这种结合国学知识与汉字技巧的谜语,在《中国谜语大会》中俯拾皆是。 
  中国传统中,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元宵节观灯猜谜,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民俗。正月为元月,正月十五为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不只欧阳修,中国诗人不乏元宵风俗之作,可见观灯猜谜之历史悠久。
  11日起,《中国谜语大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连播三天,来自全国的10支中学生队伍,于13日晚决出冠亚季军。节目播出后,受到全国观众的追捧和热议。虽然只有短短三期,但这对中国电视节目而言,是一个榜样。
  既不同于载歌载舞的俗套节日晚会,也不同于长年累月的歌唱闯关比赛,更不同于外国综艺的复制、引进,而是将电视节目与节日民俗结合,这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次创新。一日元宵节,三日的节目,而在这背后,是三个月的谜语征集,30位选手的选拔,上百位明星的出谜视频录制。发挥电视优势,尊重节日民俗,发扬汉字文化,精良丰富的早期制作,让电视节目融入到了元宵佳节传统氛围中。
中学生+专家+手机:全民参与
  《中国谜语大会》,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导演刘帆执导,中学生依然是大会主力。这三天里,来自中国10所中学的10支队伍,共30名中学生,为13日的冠亚季军展开角逐。节目组还为每位选手录制了自我介绍的视频,延续了简洁、亲和的风格。寒假即将结束,这也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新学期第一课”。
  在节目第二现场,设有访谈嘉宾区,专为电视观众解读谜语,参赛选手是听不到的。文化学者蒙曼和中国灯谜学会专家担任点评嘉宾,向观众介绍谜语文化知识,点评谜语丰富内涵,更能为场外同步猜谜的观众们提供思路。鉴于其文化普及、国学教育意义,节目在成年、老年观众中也广受欢迎。
  手机扫描二维码参加同步猜谜,是吸引年轻观众的法宝,也是节目中重复最多的一句话。三天的实时直播,主持人撒贝宁和周涛不断提示观众,扫描二维码,或下载手机客户端,实时竞猜同步猜谜。节目刚过15分钟,周涛就宣布,通过手机互动人数超过26万人,节目进行到后期,人数飙升到43万。12日节目播出一开始,记者就扫描二维码,但页面一直显示在线人数太多。
  竞技比赛的形式,虽然激发了广大观众的热情,但由于看重得分,也不可避免会造成选手的压力。作为全国性赛事,选手们肯定要花费时间精力来训练和记忆,反而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冠亚季军的绝对排名,对中学生来说,还是略显残酷。成语的难易程度、比赛的公平性,更是不好把握。“自由滑、花滑、双人滑。答一鲁菜名。”谜底竟然是“溜三样”!作为山东人,估计也知之甚少。
娱乐+文化:文化也可很娱乐
  “推门瞧一瞧,门里是周涛。答一字。”撒贝宁和周涛主持比赛,时时不忘调侃和自嘲,“谜底是‘闪’,门里是一个人,管他是周涛还是撒贝宁。”虽是一档文化节目,但《中国谜语大会》充满了轻松快乐的娱乐气息。
  郎永淳、董卿、李思思、范明、姜昆、田连元、黄渤、牛莉、霍尊、华少、孙楠等各界明星亮相出题。还有网友在微博留言,原来明星可以这么跨界,原来文化传播也可以如此轻松娱乐。
  节日、民俗、汉字等中国传统文化,发源于民间,更有着广泛的参与性。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参与性与电视节目的娱乐性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娱乐的双赢,是一个难题。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到《中国谜语大会》,中国电视人正在尝试,这是电视行业在固守汉语母语、复兴传统文化上的努力。
  节庆民俗、汉语应用、学生教育、专家讲解、多媒体互动、娱乐包装、文化底蕴……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推动着电视娱乐与传统文化的无缝连接,更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收获着娱乐与文化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