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正朗杰/体育画报记者、专栏作者、篮球评论员

“1-2-1-1-1”、季后赛名单中后四名的球队先打一个主场,这看上去真像那么回事儿——既能保证较弱的球队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带着0-2的比分打第三场,也能让较强的球队为了争取开门红而卖力比赛,多卖一场球的门票是一场。不过之前几个赛季,即便赛制如此,各种3-0仍然层出不穷,那怎么办呢?实际上,这一赛制的诞生无不考虑到“主场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CBA季后赛的赛制已经从制度上默许了“主场优势”这种本不该在竞技体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

是啊,弱队先打主场的确能激励他们反客为主,但我们在季后赛首轮第一回合中所看到的,却演变成了弱队理所应当地、不惜一切地、天时地利人和地守住了主场。

这一回合的较量结束之后,除了卫冕冠军广州在客场艰难收获一胜,剩下的三支客队(同时也是战绩稍好的球队)都在客场翻了船。这恰恰反映了CBA的一个乱象——常规赛除了广州(15胜2负)的客场战绩与主场战绩持平,其他球队的客场战绩都远远逊色于主场战绩,我们的球员在客场不会打球吗?将实力高出一筹的广州排除在外,全联盟只有三支球队(新疆、东莞、北京)的客场胜率稍稍超过或接近50%,而这三支球队到了季后赛的第一次客场之旅时,又都无一例外地同时栽了跟头。

真是打的一手好比赛。主场必胜?直接看常规赛排名决定最终座次不就好了?

一个成熟的职业篮球联盟是怎样的?截至2月20日,NBA30支球队中,有12支客场胜率达到50%以上,连排名垫底的奥兰多还能在客场拿下3场胜利。而本赛季CBA常规赛排名倒数第二的八一竟然创造出17场全败的客场战绩。

在我们这儿,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形成之因,也许有以下几种:我们的球员可以纯熟地在“职业篮球运动员”和“业余野球运动员”之间进行无缝切换;我们的球员和教练确信在客场肯定赢不了球而选择“战略性放弃”;我们的裁判害怕离场后遭到“杂物”的袭击而选择主场哨;我们的领导需要每支球队都能赢下主场那么每一回合都能打满5场比赛,而最终实力较强的晋级又不会丧失往后对阵的所谓“悬念”,于是在赛制和赛程上进行打压(关于赛程,多说一句:新疆、东莞、辽宁、天津从上周三到这周六的11天内,要打满6场往返于主客场之间的比赛,据说在领导眼里特别符合科学发展观);我们所有人都习惯了客场无论是被对手还是对手的裁判干翻,反正主场会找回来的,君子报仇主场见……

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场莫名其妙的比赛:主队的犯规次数全都比客队少,而主队的罚球次数全都比客队多(最多的一场,北京对阵广厦,后者赢得了47次罚球机会,比前者多18次)。面对这四场比赛中产生的纠纷,很多人将原因归结到我们的球迷、球员、教练的素质不够高上,其实在中国男子篮球——就不让你在客场赢——职业联赛的大环境下,怎么可能诞生一批素质高的从业者和观众?崔万军在家乡父老面前与家乡父老来了一次情谊深厚的“交换杂物”,背后则凸显着一个无奈的现实。

到现在大家伙儿可算明白了,我们不请外籍裁判执法季后赛真心不是源于我们对于自身裁判队伍的自信,而是我们明目张胆地放任乱象继续,破罐子破摔。常规赛时什么6罚1掷、17秒违例的故事直接颠覆我对篮球的认识,关于主场哨,大伙儿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这潭浑水里没谁是干净的。

话说回来,关于崔万军“杂物事件”的处罚,篮协仅仅“严重警告”了崔万军,而对辽宁队做出了10万元处罚。实际上,这和赛制赛程裁判问题属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都讲究一个思路:到底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还是想方设法制造问题来掩盖上一个问题。诚然,这是一个球迷和主教练之间的矛盾,球迷不对在先,但这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体育联盟首先需要保护的永远是消费者(球迷)和投资人的利益,哪个联盟的从业者做出攻击消费者的动作之后能只被警告的?是不是非得崔万军像当年的阿泰斯特一样几勾拳把球迷打瓷实了,才会罚款停赛?

只有CBA不把消费者(球迷)的利益当做什么大事,才会做出这样的处罚;只有CBA不觉得裁判问题是目前立刻马上必须被解决的问题(或者对此表示无能为力),裁判问题才会像现在这样愈演愈烈。

网易体育独家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田正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