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张连杰5月15日报道:

李铁、张玉宁、曲乐恒、曲圣卿、朱楷、曲东、王新欣……这一大批优秀球员留给辽沈球迷太多关于“辽小虎“的美好印记;陈波、曲楠男、张江……这些昔日老沈足的悍将则书写着关于海狮的经典记忆。

辽足和沈足,本应是两条泾渭分明的记忆线索。可曾想到,这批甲A时代辽沈足坛响当当的人物,却出自同一个启蒙教练——现年74岁的黄勇。很多学生家长背地里都叫他“老黄头”。

“把球停好”、“传球吃准部位”、“看队友位置”……昔日的沈阳大东区体校足球教练黄勇,即便退休后也没闲着。

从2007年开始,这个身材瘦削,精神头十足的老教练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一部),带领一批孩子走进足球世界。可作为曾经众多球星的“挖掘者”,黄导并不愿从回忆中获取满足感,因为现阶段看似繁荣的校园足球,却将黄导的担忧转化成一个个很难拉直的问号,“为啥优秀基层教练一直短缺?现在都知道搞青训的急迫性,但如何让踢球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实现无缝对接?沈阳可供搞训练的场地资源充足吗?即便有场地,相应的场地条件有几块能达标?”

回忆

翻翻辽小虎的那些“老底儿”

学生傍晚放学时,记者走进位于沈河区广昌路上的实验小学,与黄勇教练进行一次深度交流。相比校园足球,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弟子们,尽管他没有说太多,但从他平实的诉说里,同样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1984年到1985年,两个普通的年份里却藏着黄导30年后的“独家记忆”。那时他带领“辽小虎”训练大概有一年半时间,他回忆说,“当时在大东区体校,李铁从一开始就冒尖,踢球动脑子,态度也认真,几乎从来不无故耽误训练,而且从小就能跑,那时候就有小名‘铁蛋’了。”

和李铁这样的“三好学生”相比,“酷盖”张玉宁显得就不太安分。黄导“揭短”道,“这孩子当时个性挺强,还有点懒,训练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不禁让人疑惑,当年张玉宁的“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想想,当时张玉宁他爸哥四个,围着这一个孩子转,甚至有一段坚决不让他踢球了。但后来我做了几次他家长工作,当时的想法和现在也挺像,告诉他家长也不用刻意追求和期盼最终能不能踢出名堂,6、7岁的孩子踢踢球,就当锻炼身体吧。”用黄导的话说,“要不是当初苦口婆心的做家长工作,张玉宁最初差点跟足球无缘了。”

1985年前后,李铁、张玉宁、曲圣卿他们这批孩子先后被张引带到“大院”(全称: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送走那批“优质学员”,黄勇再次进入新一轮的足球启蒙工作。1990年前后,当时王新欣还在上小学三年级,黄勇带他训练两年多。“每次训练的时候,新欣妈妈都坐在看台上,他父母也经常问我,黄导你看我这孩子能踢出来不”,我记得我说,“你这孩子80%能踢出来,前提是得能来训练。”其实,当年王新欣家在沈河区,但到大东区体校训练就是专门就冲黄导去的。“当时他父母为了让孩子在大东训练,甚至找人引荐,用现在的话说是‘走后门’。”黄导幽默地说。

对比

足球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博弈

黄勇选择在实验小学义务带6-8岁的孩子练球,就不得不提他的昔日弟子曲楠男。“2007年初,楠男跟我说想要在青训上做做工作,先后通过电话,碰面交流了几次,我对他的一些理念和想法都挺赞同。但当时他还在西安浐灞队,我告诉他安心踢球,这支队我一定帮你带好。”黄勇说。

在黄导看来,6-8岁这个年龄段,就是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阶段,讲太多技战术层面的毫无必要。首先让他们不排斥这项运动,从中获取快乐,这是非常关键的。

黄勇眼前的这批孩子们,正如30年前李铁、曲东、朱楷一般的年龄。在黄导眼里,现在这批孩子和过去有哪些差异呢?黄导语气很急切,“你看看现在的小孩,课外负担多重,家长带着到处补课,学音乐、学美术,使得身体素质、体能普遍都不如李铁他们。”

黄导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足球专业化训练发展到如今所谓足球职业化,真不能肯定说就是中国足球的进步,“上世纪80年代,孩子们的踢球条件比现在好多了,小孩儿放学,背着书包就到业余体校去了。而体校负责发放踢球装备,比如球衣、球鞋,还提供学生月票,家长一点经济负担没有,当然竞争也相对激烈,小孩儿们练的也比较刻苦。而现在孩子吃不了苦的原因,不少都是家长主观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足球从专业化走到职业化,不论是氛围、环境、成绩,很多方面都不进则退呢?每个中国足球人都该思考这问题,我认为如今看上去更像伪职业化!”黄导无奈地说。

误区

搞青训不玩真格怎么行?

“全国上下都在搞青训,看似红红火火,挺繁荣,可其中的误区不少。”黄导直言不讳,“校园足球这块,咱们辽宁省搞得很差!”

差在哪儿?黄导娓娓道来,“首先,咱们留不住人才。不说职业队,你看看现在,辽宁一些有天赋的足球苗子到了三四年级,甚至有的更小,就接连被南方一些足校挖走。原本米就不多,最后剩下的屈指可数,怎么下锅?”在一旁看自家孩子训练的马岩则表示,“咱们从大方向来说,现在一整就抓国家队,可没那原材料,你让厨师怎么能做出这盘菜来?看看现阶段中超,几乎每支球队的中轴线都是外援的天下。”

除此之外,黄导认为现阶段的孩子踢球没有“延续性”很可怕。他举例阐释,“我有个学生叫代征雨,在沈阳工业大学,带一批队员打大学比赛。不久前跟我说,黄导以后有好球员往那送一送。但现阶段,即便有‘后门’,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黄导总结说,“如何让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能顺利踢上球,教育部门应该出出力,实现对接。从操作办法来说,其实并不难,就看有没有相关政策。现在来看,就算孩子很有天赋,家长也不愿冒这险,踢到最后没有保障,甚至都得卖房子供孩子踢球。这么弄,上哪有积极性去?”

值得欣慰的是,黄导在实验小学近7年的义务付出,也小有成就,跟随他训练两年的学生张军瑶曾入选中国国少队,这是黄导近些年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可黄导的目标却是,发现更多张军瑶,甚至像曾经李铁、张玉宁那样有潜质的孩子。但现实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黄导分析说,基层教练员短缺,也是青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经济社会嘛,让所有人义务付出,全当雷锋,这本身不太现实。但我现在的情况跟三四十岁的人还不一样,我有退休金,教孩子踢球完全出于爱好。但年轻教练肯定不行,人家都得养家糊口啊,不提升相应的待遇,基层教练怎么会有更高积极性?”

黄导还强调,“场地条件”同样是制约辽沈校园足球前进的阻力。“现在的足球场地很有限,比如实验小学有四个部,可只有咱们这有一块足球场地,目前还只能让给大孩子训练用,我们只能在塑胶跑道上进行。像我们这种情况的学校其实不少。”

可用场地资源少,是当前沈阳乃至很多城市校园足球难以红火的“硬伤”。而沈阳市足协一位相关人士透露说,就是这些有限的场地,相关条件和环境还有待加强,“就拿沈阳市体校人造草来说,场地偏硬,填充物不够。在这样的场地踢球,对学生的关节损伤很大,甚至不如以前的土操场。”

黄导补充道,“现在大多学校建人造草,多是为了表面好看。表面没沙土了,环境是干净了,学生课间踢球,放学后也有相关训练,表面确实一片繁荣。可这种场地的潜在危害,很可能在多年之后,对一些想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来说,成为障碍。”

“有些潜在的危害,现在你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着……”黄导忧虑地说。

推荐阅读- 辽小虎,被谋杀的神话

1999年,本该属于他们,李金羽、张玉宁、曲圣卿、肇俊哲、李铁、张永海、肖战波等等,无奈,造化弄人【 详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