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伯 特 王 婧

历时33天的巴西世界杯落下大幕,德国队在等待了24年后再次笑到了最后。看德国人踢球,总感到他们可以在赛场上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严谨理性中透着坚毅,快速凶猛中透着细腻。在足球王国的土地上,德国队终于成就了 “4星德国”的辉煌,与此同时他们还打破了诸多不可思议的魔咒,创造了一连串的新纪录……

理性掌控过往,刚毅把握永恒

本届杯赛,德国战车令所有对手望而生畏。德国人踢的是力量型攻势足球,整体压上,三四点包抄合围,在一次次闪电战中打得对手措手不及。无论是小组赛还是淘汰赛,德国队总是牢牢控制着场上局面,来回穿插渗透寻找机会给对方致命一击。

24年一个轮回——冥冥中似乎是命运的安排。巴西在1970年就获得了第3个世界杯冠军,但直到24年后的1994年美国世界杯才再次加冕;意大利同样如此,他们在1982年获得第3次世界杯冠军,也在等待了24年后才在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上再次加冕;德国上一次夺冠是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到现在也是时隔了24年。有分析者称:“这的确很难理解,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24年是一个神奇的定律,但自身的不懈努力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德国人在2006年本土举行的世界杯上未能取得好成绩,德国队痛定思痛之后,重点开始培养年轻球员,这批目前的德国队员,包括价值连城打入绝杀的格策是90后,其他队员包括克罗斯、赫迪拉、厄齐尔、博阿滕、许尔勒等人都相当年轻,他们是一股新崛起的力量。再加上老将克洛泽、小猪等人的保驾护航,德国战车的最终登顶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回首德国夺魁历程及其打法特点,一个值得注意的有趣现象是,德国人之所以会成功登顶,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身的传统优势,主教练勒夫临场指挥有方外,还有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因素,这就是成功汲取、借鉴了西班牙足球的经验,与一个站在幕后的教练——拜仁主帅瓜迪奥拉相关。

德国队在本届杯赛的7场比赛中6胜1平,其中有两场比赛完成屠杀,可以说,德国队在各场比赛中,传球和控球均压制了对手。而且,在这18个进球中有13球是通过助攻打进的。他们的传球总次数达到了3595次,而排名第二的阿根廷只有2792次。另外,德国队的控球率达到了56.9%,仅次于西班牙的58.3%。可以说,德国队是本届世界杯上最具有观赏性的球队。西班牙队4年前在南非拿到了世界杯冠军,但他们更多的是用传控球压节奏,缺乏一些向前运球的勇气,斗牛士过于保守。但德国队不但坚持传控,而且更注重勇于向前,他们在赛场上一直在寻求进球的时机,半决赛上更是以不可思议的7比1的惊天比分屠杀巴西。

以往德国足球过于给人的印象是他们的铁律和坚强的意志力,他们讲究身体对抗,喜欢利用头球轰炸球门。在本世纪初连续失利后,德国足球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的风格,克林斯曼担任德国队主帅就是他们改变风格的节点。而在去年,前巴萨功勋主帅瓜迪奥拉执教拜仁,德甲霸主由讲究快冲快抢变成了讲究传球控球的球队,当然,瓜迪奥拉的改造还不止于此,虽然是以传控为主,但他还是加入了德国足球元素,拜仁的进攻方式十分地多样化,本届世界杯上的德国队和拜仁如出一辙。

虽然说拜仁无缘卫冕欧冠,但瓜迪奥拉对球队的改造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正是因为瓜迪奥拉的改造,让这支德国队踢传控足球相当顺手,毕竟德国国家队有7名拜仁球员,其中有6名球员在决赛中首发,唯一的替补格策更是在加时赛中打进了全场唯一的进球。

4年前的南非世界杯上,夺冠的西班牙有7人来自瓜迪奥拉当时执教的巴萨,4年后他执教的拜仁有7人再次拿到了世界杯冠军。很明显,德国队以拜仁为班底,踢出了赏心悦目的传控足球,瓜迪奥拉自然也有一份功劳。

当然,如果要挖掘德国足球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正是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

有学者专家分析,德国哲学和德国足球哲学,追求的都是绝对理念,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精神。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高僧的寺庙,是没有前途的。精神的力量或许不是那么容易被一般人理解,就像这个世界知道比尔·盖茨的年轻人一定比知道黑格尔和尼采的人多一样,德国球员的技术也许像许多人说的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具有观赏性,但是德国球员的战术纪律则绝对是一流的,正如德意志的精神一样:有领袖做出决定,下属不折不扣地去完成,球星的闪光有时是暂时的,而整体的战术确是对成绩最有效的保证。有些人可能会说德国队没技术、没灵动、没创意,可是始终无法解释一种现象就是为什么德国队世界杯的成绩始终那么好,即使在球员的“老迈”时期,德国世界杯最差的成绩也是八强。这就是强大的德国战车,永不言败的日耳曼民族精神。

与细腻得近乎矫情的南欧艺术风格相比,日耳曼民族的审美观更多融合了力量的成分,从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到狂飙突进的文学作品,无不体现着质朴的粗犷。但若以此单纯地把德国足球和拉丁足球以“粗犷”和“细腻”加以区分,则不免落入肤浅。德国足球的精髓,在于其力与美的结合。当人类文明步入20世纪,如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所描绘的那样,工业化生产替代了手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革。这种变革同样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的生产建造上,实用主义原则替代了对单纯美观的追求。而诞生了工业化生产的德国,也由此成为了现代艺术的策源地。“当技术完成其自身使命时,就升华为艺术。”德国足球就是这种机器美学最好的诠释者。也许你惊叹于南美球员即兴发挥的个人脚法,你同样不应忽视德国战车精准传接中所饱含的睿智。在他们脚下,足球运动不再是个人的杂耍,而成为集体的和谐。他们用行云流水的组织书写着自己的诗篇,用疏密相间的韵律奏响了贝多芬的名曲。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过往,用简洁和秩序把握永恒,激发的是人类无穷的审美潜能。也许你可能从中品味出的是乏味,但是恰恰也许你就能从中体味到那种刚毅的美感。

而且最令人可怕的是德国人超强的执行力,严谨的纪律,绝不急功近利。德国人的精神文化正是纪律性和团队精神!德国人的纪律性是举世闻名的,所以造成了德国人的执行力相当惊人,一旦有了标准和准则,绝对不会讨价还价,一切都仰赖于整体协作,所以德国人有最稳定的发挥,虽然也会出现明星,但明星只是添彩,即使失去明星,整体也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这一点从青训体系改造可见一斑。几年改造下来,德国队几乎夺走了所有青年组比赛的冠军。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德国人对青训系统的培养和努力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如果说,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的德国还有些青涩和莽撞的话,2014年世界杯德国军团则已完全度过了“青春期的困惑”,从容地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这样的球队冲击大力神杯,自然水到渠成。

性格决定命运,专注铸就强大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世界杯各球队而言亦是如此。在德国足坛尽管没有出现过贝利、马拉多纳、梅西这样的划时代巨星,但被称为“精密战车”的德国队,从不缺少伟大的战士,像贝肯鲍尔、马特乌斯、克林斯曼、克洛泽等都曾是各自时代里响当当的人物,如今托马斯·穆勒又接过了他们传统的日耳曼战旗。

本届巴西大决战在赛前被视为头脑与心脏的对抗,高科技与旧传统的较量。使用传感器搜集大数据,严格分析比赛资料和制订战术与训练计划的德国人,最终击败了固执守旧、自由傲慢的阿根廷人。2006年德国世界杯1/4决赛,德国队在点球大战中击败阿根廷,德国门将莱曼那张记载了阿根廷球员点球习惯的小纸条立下了奇功,这是德国人热衷于数据收集的缩影。8年后,当阿根廷门将罗梅罗在点球大战中同样掏出小纸条时,人们以为阿根廷从德国佬那儿学到了这招,事后才发现,那张纸条上,只是他的妻子在2008年给他写的祝福语。数据不是几台机器和几个程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阿根廷人不会、也无意学习德国人的数据化思维,如今的德国队也不会像阿根廷那样,围绕着一个人来打造自己的战术,他们相信,只有分散责任才能分散风险、降低出错概率。其实,早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前,他们就已经习惯于用数据化的方式去管理和规划青训、联赛和国家队建设等足球的方方面面。科隆大学数十名研究人员跟踪球队两年积累下了海量的数据,可以设想,如果本届德阿大决战两队最后进入点球大战,德国门将诺伊尔手中的纸条可能会写下阿根廷每个球员的主罚习惯,而阿根廷门将罗梅罗手中的纸条,恐怕还是只有妻子的祝福。

知名体育评论员麦卡在撰文中称,德国人过去这些年在大赛中都缺了点运气。但是稳健而又理性的足球理念,令他们胼手胝足,步步为营,终于将运气影响的比重降到最低。当阿根廷人念叨着重现1986时,德国人想的不只有复制1990,还有三次淘汰东道主、三次获得亚军的经验教训。从2004年欧洲杯的失败之后,在青训和技术风格改造的道路上,没有人比德国人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运气可能经常开玩笑,但不会一直开玩笑,尤其是对没有幽默感的认真的德国人。而在不讲运气的世界里,德国人是永远的赢家。

德国人的板凳深度和战术弹性,非阿根廷能比。赫迪拉赛前最后时刻受伤,本是兵家大忌,克拉默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世界杯决赛上演处子秀的球员。而在决赛中激烈拼抢时克拉默头部受伤后,祸不单行的德国却还可以处乱不惊,提前派上许尔勒,多面手克罗斯后撤,迅速稳住阵脚。还有在比赛中被对方猛击脸部血流满面的硬汉小猪,在简单处理后重新上场,更增添了一层比赛的悲壮。反观阿根廷这边,迪马利亚虽然动用了干细胞造血的高科技,仍然没能赶在决赛前恢复,梅西少了这位与自己最有默契的搭档,威力大减,连无球跑动都不知该往哪儿跑,缺少迪马利亚的两场比赛,阿根廷一球未进,仿佛又回到了小组赛前两轮的状态。

阿根廷人希望球队复制1986年世界杯夺冠之旅,希望萨维利亚像当年的比拉尔多那样围绕梅西制定战术,但这最终被证明只是刻舟求剑。28年之后的今天,足球已经不是任何救世主和个人英雄主义所能够掌控的,无论是最近6年的西班牙还是眼前这支德国,其特点无不是“去中心化”和团队制胜,他们可以从场上的任何一个点发起进攻。看着德国队流畅的三角短传,梅西也许会生出与巴萨作战的荒诞感,这位巴萨的箭头人物,如今却像全盛时期巴萨的对手那样在无球状态下茫然失措。最近两场,他的防守数据大幅上升,回撤次数也明显增加,但这样的自我牺牲,更像是拿不到球权的无奈之举,其真正的战术价值令人怀疑。

伊瓜因和帕拉西奥的失之毫厘的射门或许令人扼腕,阿根廷人一再抱怨自己运气太差。然而,从整场乃至整届比赛的表现来看,德国人赢得令对手毫无脾气。而如果把视角再拉远一些,德国足球创纪录地连续四届进四强,世界杯四冠四亚四季、欧洲杯三冠三亚、18次世界杯参赛17次进八强、13次进四强的成绩单,让再苛刻的人也无法用“运气”二字去概括他们的成功。在2014世界杯的德国阵容中,拥有克罗斯、格策、许尔勒、德拉克斯勒、克拉默、穆斯塔菲、金特尔和杜尔姆等8名90后球员。而本届为德国时隔24年再次夺得世界杯的制胜球,正是来自两名90后格策和许尔勒的配合。如果世界杯是一场联赛,他们的积分就会遥遥领先,将第二名远远甩开。

120分钟比赛,曲终人散之后,巴西世界杯终于结束了,但在刚刚降下夜幕的柏林,庆典才刚刚开始。川流不息的人群像施普雷河和哈韦尔河的水流一样,从洋溢着古典气息的大教堂门前广场起步,沿着菩提树下大街,缓慢流过这座诞生于公元1237年的城市,最终汇聚在勃兰登堡门……24年前的10月3日,超过100万柏林人曾在这里聚集,庆祝柏林墙被推倒,祝福一个统一的崭新德国。是夜,他们相聚的主题是久违了24年的世界杯冠军。

在巴西里约马拉卡纳球场的颁奖台上,有一位十分重要的德国人正在与日耳曼战士拥抱欢庆——她身着红衣白裤,露出犹如少女般阳光的如花笑靥,她正是“德国第一女球迷”默克尔总理。有人说,默尔克狂爱德国足球,或许是源于她内心深处与德国战车特有的契合和共鸣。默克尔人生之路完全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她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对掌握权力的渴望、驾驭变局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感决定了她今天的发展。同时,她也具备了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即成竹在胸、适时妥协和审时度势。在35岁以前,她只是一个与政治完全绝缘的物理学家,并把成为居里夫人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她为人低调但又不失个性,同时又有着超凡的控制力。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得她自始至终能够以一种直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种种难题;不失个性的特点使得她能够在向自己的理想迈进的路途上坚持原则;非凡控制力使得她在充满着漩涡和陷阱的政坛处于不败之地。当年,默克尔虽然选择了物理学,以一个科学研究者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但她对政治兴趣不减。工作之余,她阅读了大量对当时政治体制进行批判分析的书籍。默克尔行事谨慎低调,她把对政治的热情冷冻在心里,而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原子和分子的研究之中。如果不是那一天,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历史大事件,她可能会“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这个大事件就是柏林墙的倒塌。

如她自己所说,柏林墙的轰然倒塌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从此她走上了从政之路。有人说默克尔是德国的“铁娘子”,并把她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相比较,但实际上她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一位德国政治学家说:默克尔“不会是另一个玛格丽特·撒切尔,更不会是一个激进的改革者”。“您是个强势的人吗?”有德国记者曾这样问默克尔,默克尔回答:“不如这么说,我很有恒心。”默克尔强硬,但并不激进,对于国内的政策她更加注重一种连续性,在外交政策上也采取一种平衡外交的模式:增进合作和互相理解但又坚持自己的原则。

她的这些思路与她本身的个性紧密相关,就像她自己说过的,她是一个极有恒心、做事谨慎的人,但是一旦拿定了主意,又有魄力和能力去实现的领导者。这一点上默克尔显然比撒切尔夫人做得更为成功,在她刚刚当上总理时,许多人只把她看作是个“过渡性人物”,认为她最多只能在总理位子上呆半年。但她却出手不凡,不仅化解了诸多国内国际难题,而且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默克尔旋风”,成为欧洲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作为一位优秀的日耳曼人典型代表,默克尔的身上所拥有的气质和魅力,与德国足球内涵出奇地一致——冷静果敢,注重团体,永不放弃。德国队在半决赛中7比1狂胜巴西,晋级决赛后,有记者请默克尔预测德国决赛前景。默克尔不假思索地说:德国队具备了捧回大力神杯所需要的强大实力和专注精神。短短几个字,道出了德国夺冠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