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要说中国足协不作为,尽管此前,这个协会确实惯于此道。

8月14日,中国足协公布刘健案处罚决定,认定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在与球员刘健有关工作合同纠纷案件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处罚扣除青岛中能2014年中甲积分7分,罚款40万人民币。

那么,被处罚者持什么态度呢?青岛中能俱乐部根本不服,表示不接受中国足协的处罚决定,同时,还要求中国足协公布弄虚作假的证据,并声称要诉至司法机关,一定会申诉、维权到底。

刘健转会案的始末是,从今年1月2日恒大宣布签约刘健,当天便遭青岛中能不承认,到中国足协于4月仲裁刘健自由身,恒大正式签约刘健,再到中国足协公布处罚,历时7个多月的拉锯战以青岛中能被处罚告终。

此案焦点在于阴阳合同,这是非常不职业的作法,契约意识和精神严重不及格,中国足球最缺的就是这口气儿。阴阳合同、欠薪等现象并不孤立,甚至成为一种正常存在,球员的个人权益拿什么来保障?

多年以来,中国足协的眼光盯在成绩上,其他方面则缺乏热心,不愿意调理各种顽疾。这次在刘健转变会案中,作为仲裁者,或许中国足协并不想这么处理,因为之前的目标是促成和解。

有山东媒体这样分析:这是一个不痛不痒的处罚。青岛中能可以松一口气了,它目前积30分排名第6,扣掉7分则排名第10,冲超无望,也不存在降级危险。

由此看,中国足协的处罚看上去比较严厉,其实是极富“人情味”的,罚分对青岛中能来说没有实质性影响,至于40万元的罚款,不值一提。

北京体育频道《天天体育》节目提醒:“从法律层面,合同造假这样的欺诈行为可不是扣分罚款就能解决问题的。”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由谁来制定并维护行业规则,当然非中国足协莫属。

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权威,可是权威从何而来?并不是因为你手中有权你就有权威,而在于建立准则规矩,然后维护它,谁冒犯了规则,谁就要被规则处罚,而不是看中国足协的心情怎么样。

既然联赛要走职业化道路,那么拜托中国足协率先垂范,自己要职业一些,比如关于合同问题,被早已下课的国足前主帅卡马乔抓住把柄,官司至今不知如何了断,现在来判俱乐部与球员的案子,不觉得这是一起“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吗?

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若在失误中吸取教训,也不枉费高额学费。

作者:新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