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国

李根加盟新疆队尘埃落定,其间的是非曲直却像命题小说,不同的媒体敲击出不同的版本,安能辨我是雄雌!

李根“人品有问题”,辜负了北京队的满满诚意?新疆队言而无信,草签协议后又利用王磊杀价?李根大呼上当,想吃回头草,闵鹿蕾却拒接电话?太多太多的悬疑,使得这桩转会演变成一场全民扯皮大狂欢,由于立场和利益不同,每一方的单方陈词都不足全信,又因为商业禁忌和潜规则,这注定是个细节不可能足额披露、真相缺位的罗生门。总之,对于那些演绎痕迹严重的报道,似乎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除了提供可当谈资的素材,真相真得重要么?其实,真正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这样一起在职业化范畴里再普通不过的买卖,在CBA会变得如此不同寻常,勾起如此聒噪的舆情声响?

从绯闻传出的第一秒起,业界坊间就像集体嗑了摇头丸,亢奋得根本停不下来。NBA几乎每个休赛期都会有话题性的员工跳槽,其间充满了勾心斗角和明暗博弈,观赏指数毫不逊于真枪实弹的季中比赛。正因如此,NBA给人感觉是一年365天,精彩不断片。而CBA因为行政力量这支黑手的存在,大部分球员的“身份”都不掌握在自个儿手里,真正的自由球员稀缺,完全基于契约、市场的球员流转鲜见,休赛期只能看各俱乐部城头变幻外援旗解闷儿,即便有国内球员改换门庭,也尽是些虾兵蟹将,寡淡无味,没甚炒作价值。所以,转会流言中突然出现了李根这种正值当打之年的国家队级别的角儿,长期处于饥渴状态的诸位虎躯为之一震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李根转会本身就是新闻,如果掺入“事以稀为贵”、“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的心态,新闻就会升级成事件。而当这个事件和“1200万年薪”挂钩,就成了人人无法规避的特大事件了。

1200万只是个飘渺的数字,它隐含并足以分分钟引爆的焦点是,李根究竟值不值这个价?

其实当我们讨论值不值时,已然违背了市场规律。这并非诡辩!因为CBA的伪职业特质和球员流转的闭塞,将所有球员网罗在一个标杆下待价而沽不可能实现,所以并不能拿李根代表的自由球员和更多的体制藩篱内的球员作比,这是两个维度中的关公战秦琼。而这种奇特的大市场恰恰造就了另一个小市场,一个由李根这种完全自由球员和求购俱乐部组成的市场。这个市场也是受市场规律约束的,狼多肉少,肉自然就贵,肉越鲜价越贵,理论上如果李根是这个市场里最具诱惑力的肉,它多贵都是可以理解的,前提是想吃的人有足够的欲望足够的钞票——财大气粗并向来不惮以最高的价码豪购的新疆队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

由此倒推,因为李根这种级别的自由球员少,邀约叫价才会出奇得高,新闻价值才会被无限放大。于是,一件合乎逻辑的事情被当成了异端,被不合逻辑地炒作。

在职业体育中,诸如人品和道义都是奢侈品,秉承这些品质很高尚,但不能因此认为,不具备这些品质就很卑鄙,并据此进行道德审判。站在纯市场的角度上,完全自由球员李根想得到最优厚的待遇,北京队想在承受范围内把“根”留住,新疆队想着少花一分是一分,都是无可厚非、再正常不过的心态。退一步说,只要没违背契约,三方里的任何一方使了些不太光鲜的伎俩,也可以理解,毕竟商场如战场,惊险诡谲,处处有坑,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得讲求智谋策略,甚至不惜动用下三路阴招。

起码从已知的细节看,三方里谁也没有对不起谁,都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许,其中的某些做法会令对方和相关阵营里的人感到不爽,那是因为角度和立场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没必要过度解读延伸。

李根转会,前前后后引发出如此冗杂的枝节,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种转会太少。站在中立的立场和整个CBA的角度,“李根”越多越好。理想之境是身份管制彻底放开,人人都是只受契约约束的球员,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自由球员,接受市场的估价。如此,各方就不会对“李根式”转会大惊小怪了。

当然,这种理想之境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变现,饶是如此,CBA也需要这种热闹。当下CBA的一大问题的话题太少,这个夏天,因为李根的转会,大家不至于太无聊。更重要的是,因为李根转会引发出的对立情绪,也会为CBA平添些恩怨色彩。想一下吧,下赛季的揭幕战就是新疆VS北京,李根对旧主,这是多好的事件营销啊,马布里也早已微博宣战,这是多好的明星代言啊。

网易体育独家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王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