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这仅仅只是一届男篮亚锦赛的长度;两年,则是宫鲁鸣此番出山后被重重质疑包围的时间宽度。用短短12天9场比赛就扫平两年来铺天盖地的质疑并赢得了高度一致的舆论盛赞,宫鲁鸣所经历的这场舆论反转大戏看似荒诞不已,但若回顾宫鲁鸣过去20年的岁月,你会发现,这种神奇的舆论反转事件已在他身上多次上演。尤其是当把这些反转故事置于过去20年间宫鲁鸣执教生涯的三起三落当中去时,世人恐怕会更清晰地意识到,宫鲁鸣能够屡屡战胜质疑的背后蕴含着一条他从球员时代起一直秉承至今的成功哲学。

1995年秋,宫鲁鸣第一次执掌中国男篮帅印,在此后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他接连因为“孙军罢训事件”、“奥运弃用阿的江”而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但最终他用创造历史的奥运前八为己正名。不过,在取得历史突破后不久他就因为个人原因宣布辞职。

1999年底,连续4年在亚洲战绩持续走低的中国女篮最终无缘奥运会,宫鲁鸣临危受命回国救火。他上任伊始就对女篮进行全面换血,大批名将被摒弃在国家队之外,这随即引发媒体和球员的强烈反对。但短短一年后,他就率队重夺失去4年之久的亚洲冠军并引领女篮一路高歌猛进,直到2005年初因为与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产生种种分歧而被免职。

2014年初,中国男篮已经沦为无人肯接手的烂摊子,此时宫鲁鸣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他的救火姿态一度获得盛赞。但此后他大刀阔斧引入大批年轻球员、延长集训时间、加大球员训练力度,这些看似“开倒车”的行为自然招致漫天质疑,尤其是在仁川亚运会惨遭日本逆袭、仅获历史最差的第五名后,宫鲁鸣更是史无前例地遭遇各种人身攻击。从某种意义上,仁川折戟后他虽未下课,但已是其教练生涯的最低谷。

以上就是宫鲁鸣教练生涯的三起三落。好在,2015年亚锦赛上,宫鲁鸣在外界一致不看好的情况下不仅率队强势夺冠,而且成功为中国男篮重塑打法和精气神。纵观宫鲁鸣的这三起三落,你会发现,他能够屡屡救火成功、荡平质疑的根源就在于他一直奉行完美主义的人生哲学,而这条哲学从他球员时代起就已经牢牢镌刻在他的灵魂之上。

第一次起&落:铁腕降伏两大腕 破格重用王治郅

在宫鲁鸣三次执教国家队的履历中,很多人只愿意把后两次视为救火,毕竟1995年底宫鲁鸣的第一次执教更像是在守成,是在轻而易举摘蒋兴权的“果子”。但事实上,如果认真回顾宫鲁鸣第一次挂帅后所做的那些工作,你会发现,宫鲁鸣名为守成,实为开创,如果他只是萧规曹随,那么很可能1996年奥运前八的历史性突破将会被继续延迟。

众所周知,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对于中国男篮而言更像是一次老将们的盛会,而宫鲁鸣也正是在家门口打完那届亚运会后才正式退役的。在那届亚运会后,蒋兴权出任男篮主帅,而刚退役的宫鲁鸣则被任命为助理教练,两人魄力十足地推动了男篮的大换血并经常将球员拉到广西柳州进行冬训,最终这批球员在1994年世锦赛上创历史进入前八,随后便被媒体命名为黄金一代。

由于老蒋功勋卓著,1995年9月,辽宁省体委发布任命状将其提升为辽宁省体委副主任,如此一来,按职称级别,蒋兴权再带男篮就属于“大材小用”了。于是中国篮协一方面将蒋兴权选举为中国篮协副主席,另一方面则只能火急火燎地挑选老蒋的接班人。要知道,当时距离1996年奥运会仅剩不到一年的时间,面对如此一场“大考”,中国篮协一时间不知道到底选谁好,最终在老蒋的大力保荐下,上级领导决定冒险给当时年仅38岁的宫鲁鸣一次机会。考虑到奥运在即,宫鲁鸣在仅剩不到一年时间的情况下仓促接替蒋兴权,这无疑也是一次救火。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宫鲁鸣上任后只需安心摘老蒋的“果子”即可,但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自古少帅带名将,资历能否服众往往是一大难题。在当时的那支球队中,那些被誉为“94黄金一代”的球星们不仅在国际赛场上战功卓著,而且在各自的省队中都是说一不二的大腕,并且他们大多都曾在宫鲁鸣球员生涯末期和其做过国家队队友,私下里都称呼宫鲁鸣为“老头儿”,对宫鲁鸣的敬畏之心自然远不及对蒋兴权那般尊崇。总之,在宫鲁鸣接班之初,这些球星们在执行教练安排的积极性方面与蒋兴权时代有一些差距,偏生的,宫鲁鸣又是那种外圆内方的儒帅,从球员时代起就处处坚持完美主义,他不仅不肯放纵这些球员,反而比蒋兴权时代管理更严格,如此一来,有些球员自然就心生芥蒂了。

其实,不光球星们和宫鲁鸣接触之初会有些轻视,就算是普通人,如果不了解宫鲁鸣的辉煌成就,第一次见到宫鲁鸣恐怕也会有一丝异样的感觉,因为宫鲁鸣身高仅1米72。按常理,这个身高的球员几乎没有打好专业篮球的可能性,但宫鲁鸣不仅打进了国家队,还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男篮的主力控卫和灵魂人物,每每到关键时刻,当时中国男篮的功勋主帅钱澄海往往会把关键球交给宫鲁鸣来处理,1986年中国男篮夺得世锦赛第九名(当时的最好成绩)时,宫鲁鸣就是创造历史的主要功臣。事实上,直到钱澄海2007年去世前,他都认为,宫鲁鸣是中国最出色的控卫之一,几乎没人能和宫鲁鸣相提并论。

宫鲁鸣在身高劣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却能够在赛场上有如此成就,可想而知,他平素对自己的要求是何等的苛刻。熟悉宫鲁鸣的人都称其是完美主义者,他无论打球还是执教都对细节要求尽善尽美。多说一句,一位迷恋星座学的记者在听笔者讲述宫鲁鸣奉行完美主义的种种轶事后忍不住去查看宫鲁鸣的生日,然后释然地说:“宫指导果然是处女座。”

正是因为宫鲁鸣奉行完美主义,所以在1995年他正式接手男篮之初,一些球员觉得他要求太过严厉,这也最终引发了两桩涉及到大腕球星的队内风波,这一度也让宫鲁鸣备受舆论质疑,但好在他成功平息了这些质疑并最终率队挺进奥运前八、创造历史。

宫鲁鸣执教生涯的第一次风波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孙军罢训事件”。1995年11月,宫鲁鸣率领刚刚组建的新一届中国男篮前往广东打热身赛。在赛前热身训练时,宫鲁鸣要求每一名球员跑篮时都必须扣篮,而当时已经成为球队核心球员之一的孙军却忘了宫鲁鸣的要求,他没有扣篮。结果比赛开始后,孙军意外地发现自己不仅没有进入首发名单而且整场比赛宫鲁鸣都没让自己上场。那场比赛中国男篮表现不尽如人意,宫鲁鸣赛后要求球员就地加练。当其他人都穿着短衣短裤训练时,孙军则一身长装打扮练习投篮。宫鲁鸣终于忍不住了,他要求孙军脱了衣服再练。

孙军没能上场本已很不爽,宫鲁鸣当众指出他穿着长衣服训练这种小细节问题更让孙军有些恼火,说话口气自然就变了味道:“我一直都在场下坐着,已经这么长时间了,身子有点冷,等活动开了我自然就会脱衣服训练了。”

“你不能练就下去!”

“下去就下去!”

孙军头也不回就离开了训练场地。孙军的负气离场不仅让很多队友有些意外,也让一些知道此事的媒体记者目瞪口呆。尽管在吴庆龙和胡卫东的劝说下,孙军很快就向宫鲁鸣进行了内部道歉,但这么一桩风波还是引发了舆论的热议,甚至当时有分析称宫鲁鸣很可能会因为孙军的态度不端正而将其从国家队开除。这些媒体中有替宫鲁鸣说话的,批评孙军不该在队内训练时扬长而去,但也有很多媒体借机质疑宫鲁鸣资历太浅、不能服众。一时间,“孙军罢训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宫鲁鸣的执教艺术和孙军的职业态度都因此备受质疑。

如何妥善处理此事成为了宫鲁鸣上任以来的第一道难题。宫鲁鸣很快托人把孙军喊到了北京,他跟孙军进行了深入谈话,师徒二人随后冰释前嫌。原本就对此事很后悔的孙军在北京跟着宫鲁鸣苦练两天并写了一份很深刻的检讨,随后宫鲁鸣在接受采访时专门强调孙军近期训练态度很好,是中国男篮不可或缺的一名球员,就此“孙军罢训风波”才告一段落。

如果说“孙军罢训风波”尚且能够最终皆大欢喜的话,那么“弃用阿的江”则无疑让宫鲁鸣背负上了更大的舆论压力。在宫鲁鸣接手男篮时,阿的江是当时男篮当仁不让的主力控卫和球队队长。平心而论,阿的江当时功成名就,又是八一和中国男篮的老大哥,平日训练的刻苦程度和对教练要求的服从力度自然会打些折扣,宫鲁鸣几番规劝都不见明显效果,这自然让奉行完美主义的他有些不开心。

宫鲁鸣认为,阿的江既然是队长和主力,那么他本身就应该以身作则给队友做榜样,但他平素的某些做法不仅无法当榜样,反而会影响其他队友的训练积极性。就在宫鲁鸣本已对阿的江有些不满时,男篮在柳州集训期间,阿的江又违反纪律擅自带妻子进驻地,这让宫鲁鸣最终痛下决心要将其从国家队开除。

尽管有关方面第一时间就出面说情,但宫鲁鸣态度明确:“在我的球队中绝对不允许有特权人物存在。有关纪律已经三令五申,作为队长不仅不能带头遵守,反而擅自违背,所以必须重罚。”就这样,阿的江,这个当时最知名的控卫、中国男篮队长,被宫鲁鸣断然开除了。可以想象的是,在奥运“大考”前将中国男篮的队长开除,宫鲁鸣的这个决定争议性之大不言而喻。消息传出后,各方媒体都认为宫鲁鸣做出了一个不冷静的决定,因为当时能够胜任男篮控卫的球员本来就寥寥无几,宫鲁鸣又将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开掉,所以几乎没有人看好宫鲁鸣能够在接下来的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宫鲁鸣则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只带了李晓勇一个控卫前往美国,这进一步引发了漫天的质疑和嘲讽。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宫鲁鸣开除阿的江后让自己在队内建立起了足够的威望,每个球员在此事后都意识到,宫鲁鸣用人只看态度和能力,不会顾及你的资历和地位。所以,在此之后,球员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变得异常端正,对宫鲁鸣提出的要求都能从严执行。

如果说宫鲁鸣通过孙军和阿的江两件事已经让队员们领教了他的魄力的话,那么他破格将当时才19岁的王治郅列入奥运12人名单并委以首发重任则进一步彰显他唯才是举的原则。最终,在外界的质疑声中,中国男篮却迸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从而出人意料地在死亡之组突围杀出、挺进八强,因此也有人称赞这届男篮为96黄金一代,而宫鲁鸣本人也就此成为一代名帅。当此之时,赛前的那些诟病质疑顿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铺天盖地的颂扬,此种情形和日后的2015年长沙亚锦赛开赛前后的舆论反转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回顾了宫鲁鸣首次执教的经历后,你会发现,宫鲁鸣在1996年创造历史绝非是靠“摘蒋兴权果子”那般简单。在慑服人心方面,他用一软一硬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处理了孙军和阿的江的违纪事件;在临场用人方面,他拒绝按资排辈,敢于重用王治郅这种新人;在战术方面,他没有一味地沿袭蒋兴权的小快灵策略,而是有针对性地把小快灵和阵地战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打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1996年的宫鲁鸣能够大获成功自有其成功之道。

一个可以和宫鲁鸣放在一起对比的例子就是,在宫鲁鸣1997年初因为个人事务辞职出国后,另一位少帅、时年才36岁的张斌接手了男篮却立马遭遇了滑铁卢。这支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双双挺进前八的王者之师居然在1997年亚锦赛半决赛中被韩国随意羞辱,直接无缘1998年世锦赛。

要知道,当时的那支男篮比1996年要更成熟,几乎每名球员都达到了个人战斗力的最高峰,张斌甚至还请回了被宫鲁鸣开除的阿的江,总之,单论账面实力,1997年亚锦赛的那支男篮比1996年要更强一些,媒体舆论赛前也都十分看好他们,甚至还有媒体称赞性格温和的张斌比宫鲁鸣更能激发球员的战斗力。不过,曾经和宫鲁鸣闹过小矛盾的孙军自有话说,他在日后的自传《篮筐的记忆》一书中专门谈到张斌的最大失误就是“很讲情面,在队内管理上下不了狠心,任由我们的歪风邪气横行。”孙军尽管和宫鲁鸣有过嫌隙,但他还是认定,宫鲁鸣是那个时代最适合执教中国男篮的教练,一方面治军严格、铁面无私,另一方面又极富儒雅气质和人格魅力。孙军的态度在当时的男篮球员中无疑极具代表性,可惜,宫鲁鸣却在创造奥运前八纪录后一去不回头,直到三年后女篮遭遇低谷,宫鲁鸣才毅然回国救火……

第二次起&落:打造女篮黄金一代 雅典兵败遭扔黑锅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坐拥郑海霞等巨星的中国女篮成绩斐然,曾连夺奥运会(1992年)和世锦赛(1994年)亚军头衔。但随着郑海霞等人的老去,中国女篮这支世界级强队居然开始在亚洲范围内连栽跟头,从1997年开始亚洲冠军连年旁落,最可悲的是,1999年亚锦赛上,中国女篮居然接连败给日本、韩国、中华台北,最终仅列亚锦赛第四,直接无缘2000年奥运会。而在女篮接连遭遇沉痛打击后,几位名帅也都先后下课,女篮一时间成为了无人肯接手的烂摊子。在这种情况下,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信兰成想到了远在加拿大潜心学习国外先进篮球经验的宫鲁鸣。

1999年深秋,宫鲁鸣在信兰成的几次电话动员后终于同意回国接手女篮。那是后郑海霞时代的女篮,一如日后姚明退役后的中国男篮一样:队内看似有不少知名老将,但临场战斗力严重名不副实。至于当时刚刚起步的WCBA联赛,除了苗立杰外,似乎也无法培养出来什么像样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宫鲁鸣先用一个半月时间跑遍了WCBA的每个赛区,然后大刀阔斧地推动了女篮的换血。除了前一届女篮的苗立杰外,他引入的几乎全部都是新人:八一队的陈楠和隋菲菲,沈阳部队的胡晓桃,辽宁队的王玲,福建队的陈鹭芸,上海队的叶莉,广东队的潘巍和宋晓云……

可想而知,宫鲁鸣这种推倒重建、大破大立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媒体和老球员的不满。很多人也很清楚中国女篮已经到了必须换血的地步,但他们反对激进的大破大立,只希望能够修修补补尽早重回亚洲巅峰。所以,在宫鲁鸣推动女篮全面换血之初,他承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在当时有家媒体的评论很具有代表性:“也许宫鲁鸣的换血措施会很成功,但恐怕要到2008年才能真正见到效果,而我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我们已经无法再承受长期在亚洲沉沦的痛苦了。”

面对这些质疑,宫鲁鸣只是一笑了之,毫不在意。鉴于WCBA训练水平太差,宫鲁鸣便将这批好苗子集中拉到柳州进行集训,一方面认真雕琢他们的体能基本功和战术素养,另一方面,宫鲁鸣还加强了这批女篮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宫鲁鸣请人为女篮创造队歌,闲暇时请老师教导女篮英语和书法,还给这些年轻的姑娘们讲人生道理和励志故事。注重完美主义的宫鲁鸣不仅希望女篮能够练就高水平的篮球技术,还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社会人。

经过宫鲁鸣的悉心调教,大换血后的女篮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2001年女篮亚锦赛,就如2015年的男篮亚锦赛一样,赛前,宫鲁鸣和他的球队压根不被看好能夺冠,悲观者甚至认为女篮会比1999年的第四名更差。但最终女篮强势夺冠,随后又称霸2002年亚运会,同年还在世锦赛上斩获第六名。这一连串的优异战绩让人喜出望外,之前质疑宫鲁鸣的媒体顿时盛赞宫鲁鸣造就了女篮黄金一代。

女篮一路高歌猛进,大打翻身仗,而男篮则兵败釜山,于是篮管中心打算让宫鲁鸣出任男篮主帅,消息传来,女篮球员顿时哭作一团,最终体育总局的分管领导指示“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就此宫鲁鸣才留在女篮。此后,外界对他和他的女篮期望值越来越高,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体育总局和篮管中心给女篮下达的战绩指标是“保六争四”。平心而论,这个指标对于当时年轻的中国女篮而言有些过高,但由此可见当时有关领导对连创奇迹的宫鲁鸣充满了信心。

可惜,由于对对手的情报刺探工作开展不利,再加上当时几名球员有伤在身,女篮仅获第九名,这无疑与赛前领导们的超高期望相去甚远,宫鲁鸣一夜间从神坛又跌回凡尘。平心而论,竞技体育就是以成绩说话,当战绩达不到预期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实属正常。更何况儒雅的宫鲁鸣向来喜欢反躬自省,就如同2014年仁川折戟后宫鲁鸣再三自我批评一样,宫鲁鸣在女篮失利后不仅主动承担了责任而且认真看录像反思,所以最初外界舆论都停留在合理的败因探讨范围内。但很快,就有一些声音指责宫鲁鸣训练过量,不少女篮球员都被他练伤了膝盖韧带和脚踝,这才是女篮饮恨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以《北京晚报》孙保生为代表的很多记者都可以证实,有些所谓的“被练伤的球员”其实是在WCBA赛季中受伤的。随着这种指责宫鲁鸣训练不科学的声浪越来越大,以致于平日平易近人的宫鲁鸣也忍不住怒斥某些人在乱扔黑锅:“是我的责任我背,不是我的责任我坚决不认!”

如果只是一些媒体这么说也就罢了,但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李元伟也对宫鲁鸣的很多做法持有异议,李元伟日后在自传《李元伟篮坛风云路》一书中曾直言“(宫鲁鸣治下的)女篮队伍已经在实际上脱离了中心的领导和控制”(注:《李元伟篮坛风云录》第115页原文),李元伟暧昧的态度让宫鲁鸣的处境顿时变得微妙起来。雅典奥运会后,篮管中心曾就宫鲁鸣去留的问题开会研讨,但鉴于当时宫鲁鸣在球员中享有极大的威望,所以篮管中心宣布宫鲁鸣出任女篮主帅期间功大于过,将继续留任。

宫鲁鸣在获准留任后一心只想雪耻,除了留住老搭档陈德春外,他还招来了刚退役的国手范斌来辅佐自己,目标直指2006年世锦赛和2008年奥运会。但他没想到的是,李元伟宣布让他留任只是缓兵之计。因为之前男篮聘请的哈里斯和尤纳斯这对外教组合在雅典表现不错,所以李元伟希望也能为女篮选拔一名外教。这种选拔虽然一直都在秘密进行,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事实上就连李元伟本人也都在自传《李元伟篮球风云路》中透露自己早在2005年1月就已经在和国际篮联的相关人士沟通中国女篮主帅的候选人事宜了。

最终在2005年3月15日下午,篮管中心宣布宫鲁鸣下课,女篮将聘请在雅典小组赛中绝杀中国女篮的新西兰女篮的主帅马赫。消息传来,女篮球员哭作一团,舆论也一片哗然,有媒体不无讥讽地说,原来奥运的“秋后算账”居然也可以延迟六个月。此外,《弟子下课老师愤慨:某些领导毁了宫鲁鸣!》、《宫帅“下课”三问》等替宫鲁鸣鸣不平的文章也被人们争相传阅。作为一名功勋教练却被公开解职而不是更体面的友好分手,宫鲁鸣本人也颇感意外:“说实话,我本来就应该在奥运会后主动引咎辞职,但我就是不甘心,希望能继续带领女篮打出优异战绩来证明自己,但没想到会是这种下场。”

平心而论,如果在雅典奥运会结束后李元伟马上解雇宫鲁鸣,尽管也可能会有媒体表示异议,但毕竟女篮战绩摆在眼前,谁也无话可说。但先宣布宫鲁鸣留任又突然在六个月后将其解职,这种做法着实有些不妥:既让篮管中心的决策威信扫地、有朝令夕改之嫌,也给宫鲁鸣和公众造成一种被耍了的错觉。或许正是因为感到这种做法不太妥当,篮管中心在宣布解雇宫鲁鸣的同时又对宫鲁鸣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承诺一定会给宫鲁鸣一个妥善的安置。

总之,当时篮管中心给予宫鲁鸣的评价措辞充满了赞扬的字眼,如果不了解内情的人看了,恐怕还会误以为宫鲁鸣是因功升职了呢。随后,宫鲁鸣被安排成为篮管中心训练科研部部长,就此开启了他韬光养晦的十年岁月。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抹杀宫鲁鸣为女篮培养出黄金一代的这一贡献,而宫鲁鸣的这批人最终也成为了中国女篮2008年奥运会夺得第四名的核心力量。

第三次起&落:蛰伏训科部打造特体队 扬眉长沙或再造黄金一代

如你所知,篮管中心下设有综合部、竞赛部、国家队管理部、训练科研部、开发管理部、社会发展部,这几大部门各司其职,而负责探索科学训练方法的训练科研部在这其中无疑算得上是个清水衙门,该部门由于要负责很多默默无闻的基础训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原本负责顶层国家队的宫鲁鸣在2005年突然来到这种整年与基层篮球苗子打交道的部门,他能适应吗?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宫鲁鸣反倒很乐于蛰伏于此,他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潜心钻研一些训练业务,为中国篮球基层训练做些工作。

训练科研部是2004年12月1日正式设立的部门,很多工作准则和训练研发办法都过于粗枝大叶,信奉完美主义的宫鲁鸣到任之初就把很多条文进行了规范化梳理,然后再逐一付诸行动。那些年里,他在秦皇岛训练基地大力推动“特体”队(中国特殊体育人才男女篮)训练机制,重点培养中国16岁以下篮球苗子,此外他还曾联手张卫平开创奥运希望队……这些举措均获得了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这就是宫鲁鸣,无论把他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都会找到办法把工作干出亮点和特色。

尽管当时CBA看似十分繁荣,但各家球队对于青训的投入微乎其微,篮管中心也没有专款支持特体训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曾经鼎鼎大名的国字号功勋主帅宫鲁鸣也不得不放下面子“沿门托钵”,最终他用诚意打动了一家赞助商,对方承诺给予特体队三年的赞助。在那些年里,宫鲁鸣做了大量基础性青少年培训工作,他很少有时间待在北京的办公室,大多数时间只能奔波于秦皇岛和云南海埂这两个训练基地之间。而那些年间,郭艾伦、周琦、赵继伟等这批日后征战2015年男篮亚锦赛中的国手们都曾在宫鲁鸣的特体队中打磨过。

除了培养青少年篮球人才外,宫鲁鸣还带头研制了CBA体测机制(从2011-12赛季开始实施)和“4+2”CBA签约机制(从2014-15赛季开始实施)。在CBA职业氛围尚有所欠缺的当下,体测有助于加强球员休赛期的自觉训练意识,而“4+2”签约机制则会在未来促进人才的流动和联赛的健康运转。

尽管宫鲁鸣做了大量幕后工作,但真正了解他工作价值的人实在寥寥无几。很多友人都认为,想要发挥宫鲁鸣的最大价值,唯一的办法就是就是让其出山执教,事实上,就连宫鲁鸣本人在2015年长沙夺冠后也直言:“对我而言,当教练比坐办公室要舒服很多。”所以,在宫鲁鸣出任训练科研部部长的最初几年时间中,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俱乐部老总登门拜访,希望其能出山执教,不要把才华埋没在基础训练中。面对这些诚意十足的高薪邀约,宫鲁鸣都只是一味婉拒。时间久了,大家才明白宫鲁鸣的一颗心已经完全放在了培养中国本土人才上面,而CBA目前对外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烈、本土球员的基本功却越来越差,这无疑是宫鲁鸣所无法接受的。

自从宫鲁鸣2005年下课后的这十年间,每次国家队选帅时,媒体替篮协列出的候选人名单中,宫鲁鸣的名字永远高居榜首,但因为种种原因,他都一直不肯出山。但当2013年男篮兵败马尼拉、球队沦为无人问津的烂摊子时,体育总局和篮管中心相关领导终于意识到,中国男篮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也许只有请魄力十足的宫鲁鸣出山才有可能重整山河。而对于宫鲁鸣而言,在他心爱的中国篮球一次次蒙羞后,他也终于下定决心要带领男篮走出低谷、重塑灵魂。

当宫鲁鸣决意出山时,很多前些年原本支持他执教的朋友却都明确表示反对,原因就是目前的中国男篮千疮百孔,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多起色,仓促复出只会毁掉一世名声。但在国家利益外面,宫鲁鸣面对所谓的声名尽毁压根不在乎,他更看重的是无论成败都一定要为男篮完成换血:“我们成功也成功过了,失败也失败过了,如果说有什么英名,该糟蹋的也已经糟蹋完了,对吧?现在对我们来讲,其实这个就是一份工作,是你热爱的或者你从事一生的工作,那么你现在就需要站出来。成功固然好,(如果)不成功,我也能为这个事业发展培养一批人才,为后续的人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就足够了。”

众所周知,宫鲁鸣从球员时代起一直都秉承着完美主义的作风,当2014年他确定出山时,他要求有关领导必须给予自己足够的自主权,因为他对男篮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规划,他不希望自己的规划被中途干扰:“领导让我出来,我就出来吧。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我要以我的思路来组建这个队伍,要我和教练组说了算。”

在出任主帅伊始,宫鲁鸣做出的两项举措第一时间就引发了热议:第一,他公布的男篮集训名单中几乎全部都是年轻球员,其中就包括当时尚未开始打CBA的周琦,而2013年亚锦赛的主力们几乎全部落选。宫鲁鸣直言,他要把更多机会交给年轻人,不排除会引入一些老球员“传帮带”,但前提是他们愿意回来,要展现出愿意为国家效力的态度。第二,他组建了一个很特别的教练团队,除了李楠等几位本土教练外,两位技术顾问分别是代表严格训练精神的蒋兴权和代表球员职业精神的姚明。此外,他还主动向篮协申请留下了扬纳基斯的助教、负责战术训练的“小光头”洛安尼斯。

显然,从一开始,宫鲁鸣就通过一系列举措试图全力推动男篮加速换血,但媒体们却因为他们钟爱的一些球星落选而开始质疑宫鲁鸣的“步子迈的太大”。此后他带领男篮前往海埂训练基地苦练基本功和体能,这进一步被质疑是重走“三从一大”的老路。而在距离2014年仁川亚运会尚有两个半月时间时,宫鲁鸣就提前向外宣布,由于易建联脚踝有些伤病,所以将不会安排其出战亚运会。在那么早的时间就提前宣布阿联无缘亚运,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宫鲁鸣想借助亚运全力练兵,而阿联的休战除了能够给年轻的队友们留出更多锻炼机会外,也能让阿联本人更好地备战更为重要的2015年男篮亚锦赛。

最终如你所知,稚嫩的中国男篮在对阵日本领先15分时,宫鲁鸣做出“四上四下”的换人决定,球队随即惨遭逆转,最终仅获亚运第五。就此,宫鲁鸣尴尬地迎来了自己执教生涯的最低谷,而原本就因为大换血而对其不满的媒体们更是一拥而上冷嘲热讽,甚至有些媒体公开呼吁宫鲁鸣下课。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亚运会宫鲁鸣从一开始就是奔着练兵去的。通过亚运会练兵,那支年轻的男篮在精神面貌上明显蜕变很多,他们在场上拼搏的积极性、展示出来的体能优势原本都是亮点,但就因为输给日本,这一切都惨遭无视。

就这样,在仁川折戟后的这一年里,宫鲁鸣背负了重大的舆论压力,他非但不辩解,反而在多个场合主动自揭被日本逆转的“丑事”。与此同时,他和他的老搭档王卫星(注:王卫星曾在宫鲁鸣执教女篮时出任过体能训练师)深入CBA各个赛区对球员的体能进行摸底调研,并在男篮集训时进一步加强体能训练计划;他和“小光头”洛安尼斯一起研讨战术训练,试图把男篮的身高和速度灵活性完美结合;他和吴庆龙、崔万军一起搜集对手情报,精心准备对手的球探报告;他和李楠、胡雪峰一起调教球员的基本功和平衡更衣室关系……

毫无疑问,宫鲁鸣的这些布局非常全面,再度体现了他一贯坚持的完美主义风格,但可惜的是,真正了解他所作所为的人并不多。于是在亚锦赛开始前,舆论对于中国男篮的质疑和唱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随着亚锦赛一打开,男篮全新的精神面貌、充满活力的攻守配合、永不衰竭的体能储备都让世人惊喜不断,于是这才有了舆论的神奇反转,而最终中国男篮不负众望、强势夺冠,宫鲁鸣也就此实现了舆论层面的大逆袭,一如他在1996年和2000年所经历的舆论反转一样。

总能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上演救火奇迹,这就是宫鲁鸣的神奇之处。事实上,无论是宫鲁鸣球员时代以1米72身高成为中国最佳控卫还是教练时代三度成功救火,他总能上演奇迹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信奉完美主义哲学。他不仅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还有雷厉风行、不畏人言的完美执行力。正是因为宫鲁鸣一直都在追求完美,所以,即使他三起三落,即使他屡屡引发质疑,但当中国男篮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这位“救火专家”就从不会让人失望。而在此番男篮长沙夺冠后,原本被诟病为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男篮却在宫鲁鸣的调教下又展现出了成为黄金一代的潜质。如果中国男篮未来真的再现黄金一代的话,那么宫鲁鸣这一生不仅三度救火成功而且还将三度造就黄金一代。所以从这个意义出发,中国篮球从来不缺球星,缺的只是宫鲁鸣式的完美主义教练……

作者:付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