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航 刘洁

“好多人都说,迈开腿就能跑步了,我陈盆滨告诉你,根本不是那样,他们都不懂什么叫跑步。”在陈盆滨看来,跑步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运动,他想要出名,无论是在南极参加极限跑,还是100天跑了100个马拉松,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出名。

生活中的冠军之陈盆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生活中的冠军之陈盆滨

陈盆滨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鸡山乡,他的家庭靠捕鱼为生。八岁时,陈盆滨父亲让他用油漆桶去山上挑水,每一次,陈盆滨都会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和目标——几步休息一次,几次休息可以挑回家。13岁,小学刚毕业的陈盆滨就去做海鲜生意了,他的目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成为股东,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可能那时大家都还觉得我是孩子,但是在我看来,要做这些事情,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完。哪怕是劈柴火、搬上船这种日常之事。”正是童年的经历,让陈盆滨养成了每次做事情都有目标和终点的习惯,这也让他在体力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想如果那时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孩子,我肯定没有今天的成就。”

陈盆滨有一个心愿,他希望能把自己的跑步经验告诉最多的人,这些年,他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我成立一个俱乐部,能教多少人,我当教练,能教多少人,但我有了名气之后,就能够通过媒体发声,我说的话就会有分量,就会有人听,这样就能把正确的跑步常识和技巧传达给更多的人。”

对于现在的跑步热,这位中国最能跑的男人颇有微词,他觉得太多人都过于急于求成,“现在有的人跑步,跑了5公里就觉得自己能跑10公里,10公里跑完就敢上半马,半马跑完他就敢跑全马,可是跑完了就这里疼,那里疼,为什么?因为太急了。”陈盆滨会为那些跑步不科学的人感到着急,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研究跑步研究了很多年,跑步是要讲方法的。陈盆滨最爱举的例子就是他自创的“闹钟理论”,“你看,闹钟为什么上面只动一点点,下面就整个都跟着响,这就是发力方式的问题。”

现在的陈盆滨不比当初,如今他根本不用为路费发愁,他有了自己的服务保障团队,每次参赛,都会有好几辆供给车全程跟随,营养、药物一应俱全,就连脚上穿的跑鞋都可以根据他的需求随时返厂改进,现在,他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跑步了。然而在他刚刚开始参赛的时候,一切并没有那么顺利,路费就像横亘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几乎要逼得他放弃:“最早想去国外参加比赛比现在要困难多了,根本没有人帮我。”为了筹集路费,他给家乡的企业老板挨个打电话,近乎用哀求的语气询问对方是否愿意赞助他出国参赛,然而,他得到的几乎都是否定的回答。“你想想,那时候我没有名气,谁家老板会给一个毫无名气的人赞助呢。”陈盆滨回忆当初的经历,多少显得有些愤然。然而现在一切都好了,他要操心的只有比赛。

比赛越来越多,陈盆滨用跑步的方式游历了这个世界。然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面临着语言的障碍,用他自己的话说,英语不是一点点不行,是根本不行,好在他足够“豁得出去”,每次和老外交流都手舞足蹈,在飞机上也会留心观察中国人,主动去跟别人搭讪,以备不时之需。“就得像我这样厚脸皮才行,你要太羞怯,可能连比赛的起点都到不了。”

陈盆滨就要当爸爸了,对于未来,他还没有什么太具体的规划,但他希望带着自己的家人到世界各地去参赛,让家人也看看这个世界,“希望每年参加一两个比赛,也希望我六十岁的时候,大家还能在世界各地的比赛中看到我,看到中国人。但这一切还需要时间来考验和证明。”

作者: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