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10月2日报道:

虽然足协自今年初的外援新政、U23登场新规以及引援限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蓬勃发展”的金元中超有遏制影响,但中超联赛以及我国的整体足球发展还是处于快车道的发展中。而从中超联赛第25轮上海德比开始实行的“底线裁判”新举措无疑是中超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从全运会足球赛事的尝试到中甲、中超赛场上的不断施行,我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进步。

只是,从底线裁判实施的前因后果以及实际效果来看,与国际接轨的美好愿景以及面临的尴尬开局还是让我们不甚乐观。

【不断接轨国际,底线裁判实施面临较多层面的“阻力”】

在2010年5月下旬瑞士尼翁举行的欧足联执委会议上,时任欧足联秘书长的因凡蒂诺宣布从10-11赛季开始,欧冠联赛将全面启用附加助理裁判制度。由于新增设的两名裁判员工作区域被限定于球场两端底线附近的门线方,其主要职责是关注皮球是否越过门线以及对争议底线判罚提供帮助,他们也被业内俗称为“门线裁判”或“底线裁判”。而且,底线裁判的另一个职责就是在当值主裁出现意外情况不能继续执法时,他将行使主裁职责,而第四官员将担任底线裁判。

其实,随着现代足球比赛节奏的越来越快以及重大赛事中不断呈现的门线纠纷,作为主流足球区域的欧罗巴就开始不断通过人力、技术层面的运作去保障比赛的相对公平。在08年欧青赛中就投入使用的底线裁判在10年南非世界杯英德大战中兰帕德越过门线的吊射被无视后,底线裁判以及门线视频技术就逐渐走上了前台。

图1:底线裁判已经在诸多高平台赛事中得以实施。

在这种局面下,作为足球次发展区域的亚洲也开始加快追赶脚步。在16年12月份的亚足联会议中,亚足联就确立了在本赛季的亚冠联赛中逐步实施底线裁判的决定。作为亚足联较有影响力的成源,中国足协也经历了“暂不感冒”到逐渐克服困难参与的一个过程,而从这个过程来看,中国足球要想成功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据《北京青年报》去年12月份的报道,足协相关人士对于2014年世界杯全面实施并“火”起来的底线裁判并不感冒,因为这种底线裁判的实施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有着人力与财力等方面的难度:

第一,人力资源缺失很难进行保障。中国足球面临青黄不接的不仅仅是青训人才,还有优秀裁判的巨大缺口,金哨谭海推迟一年退役就是这种缺口下的无奈之举。

资料显示,在中国足协备案的国家级、国际级裁判员一共232人,其中男子裁判152人,分配到中超、中甲、中乙以及其他较大赛事的情况下,人手明显不足。即便通过培训能较快上岗,也很难满足中超联赛增设的要求,因此,足协在最终确立增设底线裁判之后,开始在每轮联赛抽选比赛进行“试点”,这都是无奈之举。而且,中国足协拟定在增设底线裁判的基础上增加外籍裁判的聘用也是基于这种情况的考量。

第二,财力压力巨大足协难以承受。如果增设底线裁判,费用成本无疑是提升。足协方面目前实行的裁判薪资制度是主裁单场6000元、助理裁判以及第四官员3000元。近年来每年获得中超执法资格的主裁以及助理裁判各有约30人,平均下来每名主裁单季执法的场次将近20场(含作为第四官员执法的场次),粗算下来,每名主裁每季的执法薪酬总额将近10万元,而助理裁判的薪酬总额大致减半,那么中国足协、中超公司每年用以支付中超裁判员薪酬的投入就在400万元左右。

在足协逐步去行政化的背景下,这种费用消耗对于足协来说压力巨大。而且从人力资源缺失角度下聘请执法价格更高的外籍裁判,无疑还会增加足协的财务压力。

但是中国足协最终实施底线裁判,可以说凸显了改革与深化发展的决心。那么,从目前简单的两轮比赛、几场试验样本比赛来看,底线裁判究竟如何融入新的判罚体系以及会对比赛带来何种影响?我们接着再说。

【畏首畏尾不敢“抢镜”,避免争议或难起到预期效果】

纵然底线裁判的从业需要深度培训,而且水准档次要靠拢当场主裁,但是从中甲、中超两个较高平台的实际试验效果来看,底线裁判在中国顶级联赛的初始阶段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而且结合《体坛周报》的报道来看,底线裁判只是中国足协的一个过渡举措,在顶住财务压力增设底线裁判之后,视频助理裁判(VAR技术)将在后续执法中施行。在这种情况下,底线裁判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过渡性的尝试,一旦效果达不到预期,足协很可能会投入巨大财力引进视频助理裁判。

回到实际比赛效果层面来看,从近期中甲、中超层面的比赛来看,底线裁判与当值裁判组的沟通存在明显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面对近在咫尺的发生事件,底线裁判缺乏果敢的判决底气,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场景:底线附近的争议事件主裁寻求底线裁判却未能得到有效回应、底线裁判判罚不坚决以及底线裁判缺乏底气甚至需要寻求边裁的意见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例来逐一说明。

图2:中甲赛场上底线裁判周刚漏掉禁区内的争议手球。

上图是本赛季中甲焦点战永昌主战人和一战中的争议一幕,当时永昌球员吕建军在对手禁区的底线附近凌空传中,皮球击中回防的防守球员稍微张开的手臂反弹出底线。针对这一争议场景,在吕建军向裁判投诉的情况下,近在咫尺的周军拥有良好的视角来观察这一幕,但是他却并未做出任何判罚。

近在咫尺拥有良好视角,却对身前的手球违规无动于衷,这是底线裁判首秀缺乏足够底气以及判罚不坚决的一个重要展现。

再来到中超层面,在第25轮的上海德比中,中超首度启用了底线裁判。而从比赛的实际效果来看,呈现出的一个态势就是争议不多但是底线裁判与当值裁判组之间缺乏有效的呼应,即便是有呼应也是对于判罚的相互询问。

图3:国安主场对阵上港一战中,当值底线裁判在判罚前回头咨询边裁。

距离事件发生地最近但是却在判罚之前不坚定自己的想法从而去征询同事意见,这显然不是足协设立底线裁判的初衷。而从比赛的全景回防来看,对于这次事件底线裁判应该有清晰地视角来判断。

图4:上述事件的全景展现。

通过上图来看,在国安球员底线附近传中前,底线裁判跨步到底线位置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视角去判断皮球在传中前是否已经整体出界,但是在后续我们可以看到底线裁判有一个明显的回头咨询边裁的动作。作为第一视角人员不坚定自己的判罚却转头咨询同事,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依然有效,底线裁判果敢判罚避免争议】

设立底线裁判减少争议判罚的初衷,还是在中超赛场上以一定程度展现了他的作用。前提是底线裁判要有准确以及果敢的判罚,只有果敢、准确地坚持自己的判罚,才能在争议事件发生之后第一时间从源头进行平息。

接下来我们以申城德比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幕进行实例说明。

图5:底线裁判果敢判罚避免争议扩大。

上图是上半场比赛中上港外援胡尔克拿球突破,补防的柏佳骏倒地滑铲后皮球缓慢滚出底线,当值的底线裁判在视角良好的情况下果断判罚角球之后,柏佳骏对于判罚并不满意,但是底线裁判坚定的手势以及胡尔克较为良好的要球动作还是平息了这次争议。

【结语】

在底线裁判于中超施行两轮且仅有4场比赛样本的情况下,底线裁判在实际比赛中呈现出了优劣皆有的实际,足协受限于裁判人力资源缺口只能在部分中超联赛中施行也是寻求进步下的无奈之举。而且,在接下来的中超联赛中为了弥补这种缺口足协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将引进外籍裁判来保障中超末期的有效进行,这种举措应该值得称道。

只是,在底线裁判施行初期展现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应该承认。有较好实例下的平息争议,也有判罚不坚决下的争议判罚,也有判罚犹豫下忽略自己处于事件近端却寻求同事的不合理举动,底线裁判在中国足坛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图6:视频助理裁判或许距离中国足球已经越来越近。

在增加底线裁判带来成本增加之后,较为权威媒体爆料出的底线裁判或许仅仅作为过渡手段,中超将逐渐引进视频助理裁判(VAR技术)存在很大的可能。

(开水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