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奇妙之旅 穿越千年的相见!

岁月经年,斗转星移。当拉开历史的帷幕,徜徉其间,小记者们深深地感受着岁月的印记,体会中华文明的迷人魅力。

10月28日上午,新文化小记者团大学校园行活动系列之三正式开始——走进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参观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小记者的脚步,感受东北考古人的“考古岁月”。

穿越千年的相见

新文化小记者 孙梓涵(东师附小中信实验校 四年六班)

古代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身为现代人的我,对于古代有很多的好奇。这次新文化小记者给了我一个机会——走进吉林大学来参观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我们小记者排着队,鸦雀无声地踏入了博物馆。只见那里灯光昏暗,神秘气息无处不在。在讲解员叔叔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一楼的展厅。这里有青铜器、唐三彩以及很有文化美感的古代书画。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青铜器,这里的青铜器数不胜数,有吃饭用的“鼎”、有热酒用的“爵”、装酒用的“壶”、还有饮酒用的“斛”和“樽”,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给人一种深沉的美感,看到它们仿佛就有一种“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的感觉。

接着我们上了二楼的展厅,这里有奇形怪状的石器、有猛犸象的化石和尖尖的骨头。在这里叔叔教我们怎样区分男女头骨,眉骨凸出的是男性,平的是女性。我们还看到了用石头当斧子的、当刀的,还有用骨头做的骨针。看到这些,使我不禁想到我们现在衣食无忧,但是在以前,连最基本的工具都这么粗糙。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都是通过考古人员的努力,才能使这些文物穿越千年与我们相见,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代的生活。当我走出博物馆的一刹那,看到远处的高楼大厦时,不禁感慨有幸生活在这样的年代,科技是这样的发达,所以我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点评:开篇用一设问句引出全文主题——采访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结尾又通过对比抒发活动感想,整体行文流畅,引经据典,文字功底较好。

参观吉大考古博物馆有感

新文化小记者 杨祎哲(长春市朝阳学校六年二班)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吉林大学。讲解员大哥哥带我们走进了吉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大门,它仿佛是一个穿越时空的门,而在大门的另一边,则古老的华夏文明。那里存放着青铜器、瓷器、玉器、钱币、甲骨等等,我仔细看着,用心感受着这震惊世界的中华文明。

在所有藏品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鼎。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花纹。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品,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的权利象征。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学习和“穿越”,我真是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活动结束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吉林大学。

点评:文章虽短,但写出了作者的情感上起伏,从激动震惊再到不舍。

走进历史,探究真相!

新文化小记者 卢乃嘉(东师附小 四年二班)

首先,我们进入到博物馆二楼。二楼主要是新石器早期和晚期在东北发现的石器文物。早在数十万年前,人类就已踏足中国东北,广泛使用石器和陶器,这才得以出土这么多文物。这些文物有锋利的石片、架陶器用的架子、装东西的陶器、当勺子的兽骨……

走进一楼,我们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与瓷器时代。商代的尊、爵、瓿、卣、觚,两周时期的剑、鼎、甬钟、盘,汉代的壶、钫、扁壶。他们讲述了青铜器时代的繁荣和衰落。随着时代的进步,时间随着历史长河推移到了汉代,瓷器的出现使青铜器的应用不那么广泛了。转眼间到了繁华的唐宋,唐三彩、宋代的铜镜等文物赫然摆在展柜里。明清时代,瓷器时代到了鼎盛期。这些文物证明了古人的文明程度与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

点评:内容详细,可见作者在参观采访前后做了很多功课。

发现历史 奇妙之旅

新文化小记者 刘羽嘉(明德小学 三年二班)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新文化小记者团的活动,主题是“发现历史 奇妙之旅”。

我们首先参观了博物馆二楼,这里主要展示了许多原始人制作工具用的石头,在讲解员大哥哥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这些石头的特殊用途,有些是用来切肉的,有些锋利的石头还能砍树,还有石斧、石环……这里还有多种陶器,有陶支架、陶罐、陶钵,以及人体的骨头、头骨和考古用的工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在博物馆一楼的展厅,主要展示青铜器,有类似司母戊大方鼎的小鼎,还有好多瓷器。

最吸引我的是一只独角兽,头上顶着一个长长的角,好像动画片《小马宝莉》里面的小宝莉。还有唐三彩瓷器人像,有一个鼓鼓的啤酒肚,露在外面!

在这次活动中,我还遇到了一个两年前学跆拳道的伙伴。非常感谢新文化报,让我不光学到了知识,还重拾了友谊。

点评:内容细致,用词准确,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地呈现出展品特点。

参观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新文化小记者 任伟铭(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五年五班)

星期六上午,我来到吉林大学,在新文化小记者团的带领下,走进了吉林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在博物馆内,我最喜欢的是明代的董其昌草书东坡词卷,在讲解员大哥哥的介绍下,我了解到原来古人的文化素养非常高,我们现代人都很难做到这点,我们还看到了古代东周的乐器錞于,古代的食器叫做簋,酒器叫做尊。清代有名的扇子叫花鸟成扇。唐代的三彩骆驼,唐代的三彩拉马人俑。古代女人用的镜子叫湖州真石三十郎家照子铭文铜镜,古人用的盒子叫剔红人物长方形漆盒。古代的石屋比现代的房屋粗糙,但是,古人的智慧不可低估,现代人的发明就是由古代人的智慧结晶升级而来。

点评:文章表达出作者对中华古老文明深深的景仰之情。

记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

新文化小记者 高文熙(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小学三年十班)

10月28日上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参加新文化小记者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了神秘的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在考古博物馆的门口,矗立着一位考古大师的雕像,庄严的身躯仿佛诉说着曾经属于他们的考古岁月。上了楼仿佛穿过了一个时空隧道,远远的看见一位原始人拿着一只羊,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还有一些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比如打磨得很锋利的石头,兽骨做的针、刀、锤子等,那个时候原始人已经会制作很多工具了,每件器皿仿佛都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我们又参观了青铜器皿,有尊和爵,还有一些原始人的头骨,在讲解员哥哥的介绍下,我们还学习了看头骨分辨男、女,这真是太神奇了!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我们参观结束即将离开。这里处处充满神秘,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掘,真想再多看看啊,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

点评:写出了作者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的过程和激动心情,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