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男乒在德国公开赛遭遇“团灭”,尽管随后在瑞典公开赛收复失地,但“过山车”起伏表现让舆论哗然。加上此前马龙在世界杯半决赛不敌波尔走下神坛,结束三年世界级比赛单打全夺冠的纪录。这一切,恰好都发生在刘国梁卸任国乒总教练后,有声音认为,国乒“一泄千里”与刘国梁离开密不可分。真的是这样?

内部改革与器材改革撞在了一起

中国男乒在德国公开赛全线溃败后,国际乒联刊文《中国乒乓球究竟犯了什么错?》:近十年来,中国乒乓球首次看起来如此脆弱,中国对乒乓球运动的统治时代即将结束?

球队成绩下滑,和训练肯定有关系。6月成都公开赛后,介入退赛风波的国乒队员回归各自省队备战全运会,训练量和对抗强度都无法和国家队相比。此外,国乒近期不稳定的表现,不可能和队内人事变动毫无关系。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 ,不能轻视国乒现在遇到的困难,“你停一停,人家赶一赶,那就意味着退步。国乒提出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应尽早有实质化的举措。”

训练质量或只是小瑕疵,偏偏赶上国际乒联再次更改比赛用球。小球改大球,客观限制了中国乒乓选手的旋转;球的材质改赛璐珞为ABS材料,球体重量增加到2.7克。球不断变大变重,客观导致中国选手习惯使用手腕制造的旋转有事被压缩,对力量和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擅长力量的欧洲球员更为有利。国乒选手很多在全运会后才开始适应新球,出现成绩波动也属正常。这一次国乒内部人事变动和乒乓器材改革偏巧撞在一起,导致外界片面解读国乒下滑是刘国梁离开制造连锁反应。

新球会否改变世界乒坛格局

国际乒联推行更大更重的新球,是否真能限制中国乒乓军团,甚至改变世界乒坛的格局?

有乒乓技术专家分析,从这次比赛来看,樊振东受新球的影响程度显然大于许昕。“适应新球,一般需要两三个月,主要是适应球速,站位发生变化。此外,旋转减弱后更多的发力,整个技术体系结构也要调整。正常来说,对国乒主力的格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德国选手奥洽洛夫接连在世界杯和德国赛夺得男单冠军,德国媒体也高呼,“中国男乒已失去在男子乒乓球领域的统治力,我们正在迎来德国人的时代。”不过,从今年世乒赛至今,德国队依然是波尔撑门面,奥洽洛夫偶尔闪光,后继乏人。放眼整个欧洲,即便曾是乒坛一股重要势力的“海外兵团”,如今明显衰落。目前日本队年轻小将崛起,更是衬托出欧洲乒乓球滑坡。新球改变世界乒坛格局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但能够让欧洲选手看到进步和希望,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肯定没有坏处。

国乒技术还在但别泄了这股气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中国乒乓球之所以多年立于世界不败地位,不仅仅是技术领先,还因为在关键球高精尖对抗上具备优势,有擅打硬仗的信念,赢在那股气上。”从乒乓球运动规律而言,男乒正经历低谷是一段正常时期。高手最大的对手往往是自己,“现在国乒的问题并不是刘国梁在或不在,而是自身队伍建设。在长期积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能否通过扁平化管理的启动,确定技术新方向,做好后备人材储备。

目前女乒后备人材的情况好于男乒。基于多年来女子技术男性化打下的基础,现在又到了一波爆发期。瑞典公开赛场上,女乒二线选手陈幸同,连胜平野美宇、陈梦、朱雨玲、丁宁等当今一线球员夺冠 ,并非偶然。还有另一位小将王曼昱近来也表现抢眼。如果把这种爆发式的表现变成常态化,将使她们成为东京奥运周期的新亮点。

无论内部如何改革、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国乒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不能疏忽队员的一点点变化。今天是应对新球的变化,明天又可能是其他什么变化,需要始终警觉,及时应对,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国乒这支冠军之师唯有拧成一股绳、憋着这股气,才能继续成为王者之师。

作者:秦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