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8年女排世俱杯进入决赛。同去年一样,今年的四强依旧没有亚洲球队,亚洲球队基本锁定最后几名。

世俱杯,是一个给优秀的女排俱乐部提供切磋交流的平台,但亚洲球队的成绩却一直十分尴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亚洲球队长期垫底

世俱杯自创办以来,冠军球队就被欧美俱乐部包办了。本次世俱杯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四强球队两支来自土耳其,两支来自巴西。而决赛将在土耳其瓦基弗银行与巴西米纳斯之间进行。

世俱杯上亚洲球队的最佳成绩,是2013年广东恒大拿到的第三名。当时的广东恒大队借调了几乎整个国家队主力阵容,加上3位外援,在郎平的带领下,拼来了一枚铜牌。

这次在绍兴,以东道主身份获得入场券的浙江队成为了继天津女排、广东恒大女排后第三支参加世俱杯的中国球队,也是本次世俱杯上的中国独苗。然而,浙江队在今年的排超联赛中已无缘八强,为了世俱杯临时引进内援,拼凑出一个阵容,根本无力同欧美竞争。

除了浙江队,亚洲其余两支队伍泰国春武里至尊和哈萨克斯坦阿勒泰队,亦在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而泰国春武里至尊还是亚俱杯冠军,却只能争夺倒数第二名,不免让人唏嘘。

联赛水平差距明显

和亚洲球队的糟糕成绩相比,亚洲承办赛事的热情倒是十分高涨。加上明年仍然在浙江举办的下届比赛,女排世俱杯已经连续四届都在亚洲举办了。

这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尴尬——亚洲有举办的人力和物力,却没有对抗的能力。而这与亚洲各国的联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便是外国高水平球员的引进。以日本女排超级联赛为例,长期规定每队只能上场一名外援,直到最近才放宽到可以再上一名亚洲外援。反观土耳其联赛,外援上场人数可以达到三人,而欧冠联赛甚至没有外援人数限制。两相比较下来,亚洲球队的竞技水平已然落了下风。

其次是联赛的投入水平。亚洲球队的投入水平长期处于“低消费”状态,和动辄投入百万欧元的欧美豪门俱乐部差距巨大。中国排超联赛里有能力投入的队伍也就寥寥几支,甚至还曾有队伍连赞助商都没有,长期“裸奔”。

中国联赛值得深思

将女排世俱杯引入中国,我们本土的球队黯然收场,难免叫球迷失望。幸好还有瓦基弗银行队,有朱婷坐镇,否则还有多少人会关注这场家门口的豪门盛宴?

本次世俱杯在家门口举行,对于鲜有国际比赛机会的本土球员和教练来说,本应是一次难得的练兵之旅。然而,临时拼凑的阵容、仓促的训练磨合以及悬殊的比分,令这个比赛机会并没有之前预想的那么美好。

尽管浙江队并不代表中国女排联赛的最强实力,但这只是一个缩影,中国排球联赛、乃至亚洲女排实力同世界水平相差甚远。也从中可以窥见中国排球联赛的发展思路,比较固化、不够大胆。中国球队乃至亚洲球队想要在这场豪门盛宴中拥有更多话语权,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作者: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