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12月22日报道:

王非篮球训练营,由现任山西男篮总经理兼主帅的王非于2003年11月1日创立,15年来,为中国篮球输送了包含丁彦雨航、睢冉在内的大批人才,其教学成果在社会办学机构中已属斐然。如今,它却被交到了一个“女掌门”的手上,她能将王非篮球训练营的荣耀发扬光大吗?

传承:教些真东西

2006年春天,来自河南济源的孪生兄弟郭顺杰、郭玉杰哥俩,为了谋求在篮球方面的突破,辞别父母到北京的王非篮球学校(以下简称篮校)“拜师学艺”,与后来名震篮坛的睢冉、丁彦雨航成了同门师兄弟。

他们所就读的篮球学校,是王非篮球训练营于2004年9月与北京市时代中学、中华商科学校三方合作办学的产物,前者提供专业的篮球培训,后两者则提供文化课程的教授、相应学历的颁发。这所篮校存在了大约12年,直到2016年才因为政策问题而停办。

而王非篮球训练营,是由前国手、前中国男篮主帅王非于2003年11月1日创办的,迄今已走过15年历程,即便放在整个篮球培训行业,也算得上是“古董级”的机构。在篮校时代,训练营还会开办夏令营、冬令营等等。

篮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远至新疆、云南、东北三省……他们离乡背井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在篮球方面有所建树——要么升学,要么走职业。他们当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篮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郭氏兄弟就是其中之“一”。回忆起在篮校的日子,郭顺杰至今心怀感激。

郭顺杰家境并不宽裕,很难负担兄弟俩人在篮校学球的开销,训练营获悉此事后,就免除了他俩的学费,只收食宿费。现在想想,若非如此,兄弟俩早就打道回府了,“肯定是上不了了,不敢想啊。”郭顺杰说。

或许是因为出身军旅,王非的执教风格非常严谨、细致,对基本功的重视几乎达到了严苛的程度,“一个很简单的突破,一个脚步,他都快恨不得拿米尺给你量了,多一步都不行。”郭顺杰回忆说。

两年之后,兄弟俩双双进入华东交通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并克服困难走上职业篮球之路,郭顺杰更是成长为NBL的本土一流得分手。2018年NBL半决赛第3场,效力于安徽文一的郭顺杰“双绝杀”救主,引发舆论关注。

同为篮校学员的睢冉,成名之后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总结为4次提速,“第一次提速是跟王非,他是我接触的第一个职业教练,对我影响很大。”

自打训练营创办,王非就保持着亲力亲为的作风,一有时间就冲到篮球教学的一线,手把手教学,因此能与小球员们打成一片,人送外号“孩子王”,“经常一个人吃饭,外边围一圈小孩子。”曾是王非篮球学校学生、如今在王非篮球训练营执教的刘新宇说。前不久,王非到湖南怀化给当地的篮球教练员讲学,休息时间被学员们请教种种问题,不光不急不恼,还亲自上阵示范,乐此不疲。

曾在CBA多支球队效力、同时也是王非爱徒的遇俊锴,如今就在王非篮球训练营执教,他说:“为什么我能在训练营坚持下来,因为王指导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宗旨,我们这个训练营一定是专业的,要教孩子们专业的东西。”教真东西、教专业的东西,王非的这种理念,就通过他的学生们一辈传一辈沉淀了下来。

“希望学生能有进步,学习到一些东西,而不仅仅是嘻嘻哈哈度过了一节课。”刘新宇说,随即一乐,“当然,嘻嘻哈哈度过一节课也是很关键的,毕竟得高兴才能有兴趣去学习。”

据刘新宇回忆,篮校的氛围,既不同于各专业队的青年队,也不同于普通的寄宿制学校,“而是像家一样。”所以,他走上教练岗位之后,总是比照当年自己做小球员时的“待遇”来关心自己的学员,“有时候晚上九点、十点,有的孩子发烧了,我就陪着去医院输液输到凌晨两三点。包括孩子受伤,我们也得到医院陪着。”

像刘新宇一样,不少篮校时期的学员“出师”之后,部分出于对王非篮球训练营的感情而回校任教,他称之为“传承”。训练营目前的教练队伍中,大约有一半是篮校时期的学员(或王非执教职业队时的弟子),这部分尽得王非真传的教练,再加上一些经过严格筛选的教练,让王非的执教理念无障碍地在代际间传递。

如此看来,王非篮球训练营的确笼罩在王非的光环之下,然而并非仅仅靠光环过活,能在竞争激烈的篮球培训行业屹立15年之久,其原因显然是更深层次的。

十字路口:“女掌门”来了

2016年,如前文所述,篮校因一些政策原因而停办,王非就把精力投入到了周末班、夏令营、冬令营上,与社会上的其他办学机构展开了激烈竞争。

今年年初,在种种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王非萌生去意,他想在训练营15周年,也就是今年11月1日的时候,将训练营结业。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刘新宇五味杂陈,“我们还是希望做下去,因为这么多年了,我们在外边的口碑还算不错,每年都有那么多孩子来训练,挺舍不得的。”

此时,王非的女儿王亚倩的回归成功救活了眼看就要散伙的训练营。这位酒店管理出身的“球二代”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广东发展,家庭、事业都在那里——尽管王非夫妇一直希望她回北京。“如果王非训练营在15周年的时候突然结业了,是挺可惜的一件事,也挺对不起我们的学员的。”王亚倩说。3月份,王亚倩正式入职王非篮球训练营,并逐渐接管了训练营的管理事务。

虽然介入篮球行业不深,但从小的耳濡目染和短暂的打球经历,让王亚倩对篮球的理解比普通人更好。话虽如此,从酒店管理到篮球训练营管理,终归是跨行,何况篮球培训是一个极端男性化的行业,一介“女流之辈”如何玩转篮球培训,还有待时间检验,王亚倩也坦言必须得克服种种阻力“边做边学”。

在今年,王非女儿接管训练营后,也携训练营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和网易体育联合主办,甄别全国优质青少年培训机构的《星火指南》评选( 点击进入活动专题 ),从关注寥寥到遍地开花,在青少年篮球培训行业屹立15年拥有极佳口碑的王非训练营,也坚信自己能成为行业标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继续生存。

王亚倩告诉网易体育,15年年来,王非篮球训练营扩张的步伐一直走得很慢,截至目前仅在北京拥有7个教学点。她,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训练营对教练的门槛设置很高,教练的数量上不去,规模自然就增长缓慢,他们的考虑是:“如果教练自己都做不标准,学生怎么变得标准呢?”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王非训练营还在努力控制班额(每班不超过20人),在北京高企的场地租赁费面前,这样的班额无疑大大压缩了训练营的盈利能力。

教练待遇每年都涨的同时,是训练营数年不变的学费。之所以不涨价格,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不少学员跟着学了好几年,不涨价“算是回馈家长”。另外,“不是特别想靠这个机构赚多少钱,也不会刻意去想每年盈利多少。”王亚倩说。

当然,这些“非主流”的做法带来了无形的“收入”,那就是续课率的良好表现,王亚倩介绍,“我们的续课率能达到60%以上。寒暑假搞冬令营、夏令营,这些学员还是要报,50%的名额就内部吸收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宣传,都是在做口碑。”

改变也在悄悄发生。

今年,王非篮球训练营头一次在初、中、高级班之外组建了“精英班”,也就是从周末班的学员里挑选出8-12岁的训练水平较高的学员,对他们进行更高规格的特训,每周两练,考勤方面也更为严格,一学期请假不能超过3次,与此同时学费不变,做到“加量不加价”。这部分学员有机会代表王非篮球训练营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

王亚倩告诉网易体育,前不久精英班学员参加了北京市青少年俱乐部联赛的比赛,最终名列第三,在社会培训机构中名列第一。对于刚组建不久的队伍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

由此不难看出王非篮球训练营组建精英班的初衷,那就是优中选优“寻找长板”。中国篮球需要庞大的基数,同时也需要“长板”,“长板”足够长,在国际上的成绩才会足够好、排名才会足够高,中国才真正能称得上是篮球强国。

除了“萧规曹随”,这位年轻的“女掌门”还谋划着一些新的改变,比如与其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抱团取暖,又或是开展教练员培训,扩充自己的教练员队伍……

也许,这就是王非训练营下一个15年的开始。

作者:赵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