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赛中,最令人激动的便是压哨球。球“唰”一下应声入网的声音和24秒信号的声响交叉在一起,仿佛是球场最优美的交响乐。

郭艾伦投进24秒压哨球,观众举手欢呼

醒醒,那是球进了!

一般而言,接近24秒时才完成的投篮,往往是匆忙出手,投篮命中率低于平均水平;有时,球员忘记看表,时间走到24秒声响,甚至都没有完成出手;最让教练大为光火的是,压哨不进反被追着打反击,毕竟压哨球大多数是远投,篮板也更飞得更远。

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源于24秒违例规则。夸张一点,成王败寇,英雄还是狗熊,都在这个规则里。

24秒规则在篮球比赛中,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球迷心中不自觉会冒出一个问题气泡:为什么一回合的进攻时间要限制在24秒之内?要限制进攻时间大家都理解,但为何不是25秒,又或者23秒,怎么不多不少就是24秒呢?

篮球场上有许多无法解释的东西,嗯,其中,还真就不包括这个24秒违例规则。24秒这个数字有据可查,甚至有个精确计算出24秒的公式:48×60÷120=24

正如奥尼尔创造了防守三秒违例一样,规则的修订完善皆因划时代球星的出现。24秒违例规则也不例外,伟大的湖人球星乔治-麦肯“间接地”创造了这个规则。

麦肯身穿99号球衣

有多么“间接”?他的伟大让对手只能不停地消耗时间,减少回合数,避免分差被拉开。在这个动辄分数上110、120分的时代,你很难想象一场比赛两支球队合计砍下37分。

1950年,韦恩堡活塞队和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之间的一场比赛以19-18收场。尽管有了限制湖人队麦肯的方法,但这样的比赛方式实在丑陋,严重地影响了NBA的传播。

当时锡拉丘兹民族队的老板丹尼-比阿森希望比赛能够加快节奏,提升观赏性,因此他发明了24秒计时器。

空谈可能还不具有说服力,丹尼-比阿森还是个实干家。他通过观看大量的比赛(没有拖延时间),发现每支球队平均一场比赛投60次篮,也就是说一场比赛一共120次投篮。之后结合48分钟的比赛时间,得出了每回合进攻时间为24秒的结论:48(分钟)×60(每分钟的秒数)÷120(一场比赛投篮次数)=24(每回合进攻时间)

随后,NBA联盟也认可了这一建议,并在季前赛试用效果不错。常规赛开打前,各支球队纷纷购买了24秒计时器。

这个规则诞生的过程还有个小插曲,规则的发明者丹尼-比阿森虽然通过公式精准地计算出了一回合需要的进攻时间,但他并不执着于这个数字,表示可以在这个数字上下波动。不过,平日里分歧巨大的各队老板,这次却一致认为24秒是个很适合的时间。

事实证明,各队老板的眼光果然独到。这个规则在1954-1955赛季引入,引入规则的第一个赛季,球队的平均得分就从79.5分上升到93.1分,比赛场面也越发好看。

作者:Ricky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