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孩子,遇见你,是我人生重来的唯一机会】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岳云鹏在今年春晚带着现场观众说了一段相声,这种复读机式的全场接茬让很多人一头雾水。

如果追根溯源,这段质量并不理想的相声改编自传统段子《对春联》,

而《对春联》的源头,是清代的两本童蒙读物——

《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

这两本小书在编排体裁上几乎完全一样,按照学界的共识,《声律启蒙》在用字和用韵上更适合儿童阅读。

所以接下来我们和家长朋友聊聊《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成书于清康熙年间,作者车万育,32岁举进士。

进士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做个不太严谨的类比:

科举制度下的几个头衔,秀才相当于本科生,举人相当于硕士生,进士相当于博士生,至于殿试有名次的,稀有程度堪比中科院院士。

所以车万育作为那个年代实打实的博士生,著作水平还是能够保证的。

那么孩子接触《声律启蒙》究竟能收获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在游戏中培养一辈子的中文语感

《声律启蒙》本质上就是一部特别有文化底蕴的游戏书。

整本书从头到尾就在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对”,“对联”的“对”

当然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这个“对”的难度可以有所区别。

低龄的孩子,我们需要先从“一字对”开始,拿《声律启蒙》的原文举例(括号内为篇目数+韵脚,下同):

云对雨,雪对风(一东)
无对有,实对虚(六鱼)
邪对正,假对真(十一真)
家对国,武对文(十二文)

请注意无论是几字对,都有“正对”和“反对”之分,像云对雨、雪对风、家对国就属于同类型的“正对”,而无对有、邪对正就是“反对”,也就是孩子们都会学的反义词。

然后就可以逐渐过渡到“二字对”,从“二字对”开始,“对”的游戏属性就越来越突出了。

大家所熟知的很多四字成语,其实就是“二字对”拼接而成,比如:

千山万水、天南海北、鸟语花香、山清水秀

当然如果你读过《声律启蒙》,“二字对”的文字意境一定会更高: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一东)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五微)
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十灰)
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十四寒)

看看上面这些“二字对”的例子,一个共同特点是有关联的意义,比如“风清”和“月朗”是两个同质的意象,这也是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对法”。

然而汉语的有趣之处还在于“纯粹形式上的对称”,这个在学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无情对

《声律启蒙》里就有非常棒的无情对,比如:

李白对杨朱(七虞)

李白不用介绍了,杨朱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开创了杨朱学派,那么李白为什么不对杜甫而对杨朱呢?

李白对杜甫属于意义上的关联,李白对杨朱则是巧妙的文字游戏:李和杨都是树木,白和朱都是颜色,是不是完美?

类似这样好玩的无情对我们再举两例:

孔北海对谢东山(十五删)

孔北海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曾在北海任太守六年;谢东山就是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主导淝水之战,曾隐居会稽郡的东山,东山再起说的就是谢安。“北海”对“东山”,不用解释了吧。

石碏对江淹(十四盐)

石碏(读què,不是读là),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因杀子而有大义灭亲的典故;江淹,南朝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别赋》,后有江郎才尽之说。“石碏对江淹”在形式上就要更高一级了,因为前一个字还做了后一个字的偏旁(江同江水)。

如果你对无情对这种文字游戏有兴趣,这里再赠送几个和国家名有关的无情对:

动武对挪威
青稞对丹麦
桃李争荣日,荷兰比利时
佳人瓜子脸,瑞士葡萄牙

其实对孩子来说,《声律启蒙》的这些文字游戏还包含了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孩子会懂得,只有相同的词性(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才能对应,只有同质的词(比如天气对天气、草木对草木)才能对应,而上升到更复杂的多字对,在这些对应之外,孩子还能得到一种完整的感知。

还是举个例子: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五微)

这个“七字对”单独拆开来看非常工整:夏对秋(季节),暑对寒(温度),客对妇(人物),思对念(动词),欹对寄(动词,欹通倚),石枕对边衣(事物)。

但就是在这样严格的框架之下,当你把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很容易体会到完整的诗意:

酷热的盛夏,在边关戍守的士兵倚靠着石枕思念家乡和父母妻儿;转眼进入秋寒时节,在家的妻子担心戍边的丈夫受凉,寄去亲手缝制的冬衣。

很多家长推崇唐诗三百首,但看看《声律启蒙》的内容,很多工整对仗的句子在美感上也毫不逊色。比如下卷“一先”里的这几句:

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具体的对仗就不分析了,各位一看便知,这几句营造的美景倒是读起来唇齿生香:春天杨柳依依,秋天千叶荷花,春景这里最美,秋月此地最圆,似珍珠般的秋露藏在蔷薇丛中,点点飘香,柳树林中飘荡着如白练般的几缕烟雾,如真似幻。

《声律启蒙》不但有这种标准的自然景色的审美,还有魏晋时期那种把人作为审美对象的例子。比如“十四寒”的这一句:

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璧,夏侯车上并潘安

一副“十一字对”包含了四位美男子:李元礼和郭泰同船,仿若两位神仙,夏侯湛和潘安同乘,一对人形美玉。

这副对子也暗含了《声律启蒙》所倡导的某种价值观:饱读诗书的文人,就会有不凡气质。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接触过《声律启蒙》的孩子,对汉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会显著高出同龄人一筹

与所有传统童蒙读物一样,《声律启蒙》也有大量文化典故,包括化用了大量优秀诗词,这对孩子来说是双份的收获。就拿开篇的“一东”为例: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看到这两句,有没有觉得眼熟?没错,正是化自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或许你还能想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里的“一蓑烟雨”能联想到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更有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完全不必改写的表达。像这种复合式的扩散还有很多例子,比如:

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十三元)

上半句化用自南朝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下半句的最原始出处是屈原的《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当然屈原这句在后世又有各种发挥,比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至于历史典故,那就更是贯穿全书了,这里随便举一例:

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七虞)

上半句大家比较熟悉了,讲的是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下半句讲左思,这位西晋著名文学家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纸贵。

所以说,如果孩子能把学习语文培养汉语语感作为一场永不结束的游戏,那么《声律启蒙》就是清朝博士生车万育写给孩子的一本游戏攻略。

好读的书有一个什么特点?就是你随手翻开一页,哪怕只读上10分钟,也有满满的收获。

《声律启蒙》正是如此。

翻开这本书,尽是天文地理、山川景物、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历史典故、处世哲学,而所有这些,全靠那些对仗工整的长句短句来表情达意

汉语的神奇,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民族自豪感这种东西,我们说起来总有些难为情,但这份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其实一直摆在那里。

我们没读过就已经长大做了家长,说起来也挺遗憾的。

但愿孩子们别再重演这种遗憾。

【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孩子,遇见你,是我人生重来的唯一机会】

作者:嘟妮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