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方言,你第一反应是啥?儿化音俏皮的京腔、自带幽默buff的东北话、憨厚朴实的秦晋方言、精细考究的吴侬软语,还是抑扬顿挫的川普?

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对方言的印象都是两个词:亲切,好玩

但对于许多孩子正咿呀学语的新手爸妈,却对方言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现如今很多家庭都是隔代育儿,孩子跟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算下来比爸妈都多,而老一辈往往都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日常基本都是方言交流,从小在这种语境下熏陶的娃儿,会不会从说话起一开口就是土味儿十足,甚至连普通话都学不好了,以后被幼儿园小朋友看不起,可怎么办?

先别焦虑,火爸身边还真有特例。

不久之前,一位祖籍武汉的朋友刚刚与家人定居美国,儿子才满一岁,他却与老婆商量做了一个另类的决定:在儿子会说话后,先教他武汉话,后教普通话和英文

火爸第一反应也是蒙圈了:都已经定居美国了,难道不是先教英语或者普通话?

朋友给出的理由,让人简直无法反驳,或许可以打消各位爸妈的一些担忧:

孩子如果小时候不学会武汉话,长大就更难学会了,因为只有家里才是最适合学方言的天然环境

孩子都是语言天才,同时掌握几种语言基本没什么问题,不需要担心学了方言影响学习其他语言;

方言是乡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作为一个家庭特别是移居国外的中国家庭来说,需要传承下去,而且也有助于培养他“接地气”式的沟通能力;

普通话或英语,一旦孩子脱离家庭语境之后,都可以很快学会,比如在幼儿园里或者是通过与周围人的交流,所以并不着急学,以后接受这两种语言熏陶的机会会有很多

1

除了那位朋友给出的几条理由,方言本身的魅力也往往被我们忽视——很多时候,方言不仅是幽默的代名词,还等同于一项技能,有些场合,把方言换成普通话,趣味和效果顿失。

还记得之前火遍全网的那位公交车大妈么?用方言整整说了3分钟的rap……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连方言都这么讲究不得不让人惊叹:这年头不用方言来个freestyle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方言。

大妈整段方言rap玩转各种押韵:双押、句末双押、连字押、夹韵押……吴亦凡听了流泪,欧阳靖听了沉默。试想,如果换成普通话,这段rap该有多索然无味

聊完大妈,我们再来聊聊时下风头正劲的流量明星:河南刘昊然、东北黄景瑜、上海王嘉尔、湖北朱一龙、四川王俊凯、广东吴亦凡、山东范丞丞……当他们说起方言是个什么画风??

每天出入各种公众场合的明星,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给人第一感觉总是高居神坛。但是!当他们开口说方言的时候,简直就是身边的邻家小哥哥,丝毫不影响人设,好感度反而up!up!up!恨不得赶紧抓过来认老乡有没有?

2

方言魅力虽大,在年轻人群体中开始流失,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如今很多95后00后不了解甚至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

就在本月初,有视频网站联合某品牌输入法在湖南师范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方言测试,测试的是湖南长沙话,旨在让大家注重对方言的保护,让世界留下多彩的乡音。

结果,有将近九成的同学不及格。很多人在测试现场要电话求助父母,才能顺利答完题目。

对此有网友评论说:“普通话可以学会,方言一忘就是一辈子。”还有网友表示:“在普及全民普通话、人人说好普通话的前提下,方言也不能丢。”

2016年末,广东某一级幼儿园曾在线上向师生及家长发出《推广普通话倡议书》,建议“尽量带动家人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主动推广普通话,并尽量坚持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普通话。”

倡议一出,引发了轩然大波,最终也因为反对声音过于强烈,而不得不终止。让我们来听听本地人的呼声——

必须保护粤语,目的只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让各种语言能共存,而不是谁取缔谁。”

“我觉得到时候粤语快忘记的时候,又会有人推崇要说粤语。为什么不能说粤语?这是在从小就扼杀了我们的独特性,非得要我们中国的学生变成加工厂流水线出来的产品。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我们的选择。”

“说粤语不文明了吗?为什么回到家不能讲家乡话本地话?”

“家庭成员之间唔用自己母语用乜野语言?”

你看,主流大众声音都希望保护方言,它也值得被留下。而方言是否能够代代流传下去,归根结底不还在于家庭教育么

3

不易忘本、幽默风趣、多掌握一门技能、培养更亲和的沟通能力……教给孩子方言,真的很有必要

方言是归属感的重要载体。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的孩子,在美国长大,如果丝毫不接触武汉话,当他回到家乡时,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会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在大城市漂泊的异乡的你我,一定会懂。

但如果他会说武汉话,哪怕没有回到故土,在街上遇到会说武汉话的人都会觉得亲切。这就是乡音带给我们的乡情与归属感。

方言是一种文化传承。每种方言,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很多话用方言表达出来,就会被赋予独特的韵味。如果不学习方言,等于失去了这种语言所对应的一个文化世界,与那些同时说方言和普通话的孩子相比,等于直接丧失了一部分文化和视野,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缺憾呢?

更何况,国家推行普通话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彼此交流,并不代表要消灭方言。相反,方言恰恰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部分。

方言不是阻碍普通话学习的洪水猛兽,真正可怕的是没有人和孩子交流。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可以用方言与家里人说话,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接触普通话以后,也能用普通话同父母交流。

虽然开始慢一些,但是多学习一种语言,孩子不仅不会不适应,反而会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多学一门语言,有助开发孩子的语言识别能力。据报道,华盛顿州立大学的语言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婴儿听到不同方言的音素时,他的大脑就会组织一组神经细胞来识别,并将之储存,这就是为什么1岁前要多跟孩子说话的科学依据。

4

讲到这里,很多宝妈宝爸又要问了:那到底是先教普通话还是先教方言?又或者是,同时教??

对于这个问题,火爸专门采访了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某资深主编,这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主要还是看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程度

目前我们暂时采用国内比较通行的“七大方言”说。大致说来,汉语方言中差异较大、情况较复杂的地区多集中在长江以南各省,特别是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皖南地区)、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汉语方言的一致性比南方要大得多。

总的格局是:北方各方言一致性大、差异性小;南方各方言差异性大,一致性小。就七大方言比较来说,闽、粤两大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最大,客家、赣、湘等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要小一些。

因此,北方方言区的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再学普通话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南方方言区,比如粤语、闽南语等方言区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再学普通话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学习的先后顺序,专家表示还是看方言与普通话的关联程度。北方方言区的人可以随时教孩子方言。但南方很难说,教得过早,影响孩子的普通话;教得过晚,孩子学习起来会很有难度。

如果相差不大,学习的先后顺序顺其自然就行,同时教也是没问题的。所以,北方方言区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方言与普通话学习的先后顺序。而且,当孩子的“社交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注意到在家与对外语言使用上的区别——在家他们可以说方言,到幼儿园或者学校会自动“切换”到普通话。

事实上,“普通话和方言”与“中文英文”的双语,在语言学习方面的道理都是类似的,有些方言甚至比外语还难学。因此家长可以灵活地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也不必担忧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让孩子混淆。

方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家乡的味道,是对家乡情感的载体。我们提倡教给孩子适量的方言,而什么时候教,怎么教,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的接受能力。不管先教后教,让孩子接受这份来自故乡的礼物,我们的文化才能得以代代传承下去。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儿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