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日益严重,几乎所有体育赛事都选择了停摆。在停摆期间,欧洲许许多多断了收入的足球俱乐部都选择了降薪来应对眼前的危机。由此引发了很多球迷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始终没有听到中超俱乐部降薪的消息呢?

疫情之下的降薪风暴

疫情之下的降薪风暴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时下欧洲足坛最热的名词,毫无疑问就是“降薪”了。

在德甲,门兴、美因茨、不莱梅、多特蒙德和拜仁慕尼黑等多家俱乐部都官宣了降薪决定,还有很多球员已经公开表态愿意在特殊时期主动降薪,并且在和俱乐部的商议。

大多数俱乐部都选择了降薪20%,多特蒙德则选择了阶梯式方案:停赛降20%工资且放弃所有奖金,空场比赛则减薪10%。

在法甲,里昂、亚眠、蒙彼利埃等多家俱乐部都将球员和行政人员列入了临时失业名单,并且向政府申请了补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法甲球星们拿不到薪水只能领低保。根据法国政府的“临时失业政策”(chômage partiel),员工在因为疫情停工期间可以拿到平时税前工资的70%或者税后工资的84%。如果这个数字没有超过最低工资标准的4.5倍(每月约5400欧元),那么就由政府来承担。如果超过,那么超出部分由企业自理。

也就是说,被列入临时失业名单的法甲球星们相当于降薪了30%。根据《队报》的消息,哪怕是富可敌国的大巴黎也已经打算使用这一方案了。

在西甲,情况与法甲类似。

武磊效力的西班牙人也已经把全队列入了临时失业名单。西班牙政府缩写为ERTE的临时失业政策核心内容如下:疫情期间企业可以暂停营业,不发工资但保留劳动关系,国家以额外失业金的形式来发,金额为平时工资的75%。这么做的话,企业必须保证疫情过去之后继续合同至少6个月。

但是球星的收入远远高于一般人,不可能让国家来承担,因此西班牙人选择了ERTE里的另一个方案:疫情期间减少所有员工70%的工作时间,对应减薪70%。他们的德比对手巴塞罗那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案,官宣了所有球员降薪70%的决定。

在意甲,联赛霸主尤文图斯已经官宣了足坛目前最大规模的降薪决定:所有球员放弃3/4/5/6这四个月的全部工资,等到疫情过去比赛恢复之后再重新计算。公告里,俱乐部表示这样最多可以在财报上省掉高达9000万欧元的税前开支。

与此同时,意甲联盟也在与意大利政府、球员工会展开谈判,商讨全面降薪的可行性。

富裕的英超情况要好一些。目前,只有伯恩茅斯官宣了包括主帅埃迪-豪在内的教练团队和管理层自愿降薪的公告,但据说很多球队和英超联盟都在商讨即将到来的降薪方案。

那些资金捉襟见肘的小联赛和低级别俱乐部,情况就更糟了。英格兰第五级别的巴内特裁掉了除主教练和球员之外的所有员工,斯洛伐克球队日利纳一口气解雇了17名不愿降薪的球员。瑞超俱乐部锡永因为没能和球员达成共识,与队长夸西、前阿森纳球员亚历山大-宋和朱鲁、前罗马球员敦比亚等9人直接解约。

疫情之下,欧洲足坛刮起了降薪风暴。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集中性新闻暂时还没有在其他运动项目里出现。为什么足球世界的反应来得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当真是俱乐部老板们黑了心,平时赚得盆满钵满,关键时刻就拿员工开刀吗?

为什么是足球?

为什么是足球?

事实上,职业足球与一般行业有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欧洲俱乐部们的收入与比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停摆期间除了卖卖库存纪念品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门票钱是拿不到了,已经收的季票钱还可能要退;转播权都是赛季结束后再从联赛和欧足联那里拿,现在总金额很可能要大幅降低;赞助合约的钱倒是已经收了一部分,但按照合同因为曝光的减少总额必然会有所下降。

其次,由于过去这十几二十年欧洲职业足球的迅猛发展,所有与足球经济相关的数字都在突飞猛进。为了能在疯狂的军备竞赛里不被人抛在身后,绝大多数俱乐部都根据接下来几年预计可以拿到的各项收入来制订相对较为激进的年度预算,基本上每个赛季都在争取把挣来的钱花光。

花去哪呢?这就牵涉到足球俱乐部与其他运动项目的最大区别了,是——球员工资。

目前,大多数欧洲职业俱乐部里球员工资占到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在50%-70%左右,夸张的能达到90%甚至个别年份超过100%。从总数上来看,每个赛季2亿欧元才能摸到豪门的门槛,皇马巴萨这样的峰顶都是4亿上下。这样的数字,远远超过了看起来已经很吓人的转会费。

欧洲球队薪资排行,巴萨4.87亿欧元登顶

因此,断了收入的俱乐部们想要维持住现有的经营状态,未来的转会窗节衣缩食自不用说,立刻降薪才是当务之急。

也许有人会问,这种时候幕后老板呢?此时不出钱还要他们干什么?

然而,由于前文提到的欧洲足坛快速膨胀,现阶段俱乐部获取利润的能力相当有限。亏损都是常态,像拜仁那样连续盈利的是极少数。老板们投资俱乐部,基本上看中的不是盈利能力而是场外对自家生意的宣传效应,或者就是像美国体育资本那样的养成后高价转手。此时让他们拿出私人现金来支付动辄上亿的球员工资,还真没多少人承受得了。

更何况,还有皇马巴萨这样的会员制俱乐部、德甲50+1条款下的半会员制、尤文这样老板不是个人而是上市公司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有人来填这个大坑。

所以,降薪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中超应该效仿吗?

中超应该效仿吗?

欧洲联赛里,接受降薪甚至主动提出降薪来帮助俱乐部渡过难关的球员比比皆是。但在中国足坛,这仍然是一个争议十足的话题。

卓尔老将艾志波上个月底在微博发表了长文,表达了对于中超降薪的不同看法。他提出的理由包括“球员还在集训并没有休假”、“联赛并未中断只是暂缓开始”、“球员合同受合同法保护且国内并没有临时失业政策”等等。

其中还有一条关键内容:中超俱乐部与欧洲俱乐部的营收组成状态完全不同。

这一点并没有说错。

绝大多数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都已经能够做到自负盈亏,或者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这一点。正如前文所言,因为比赛中断他们没了收入,才需要球员们降薪来帮助俱乐部渡过难关。

然而在中超,俱乐部通过门票、转播权和非关联方赞助获取正常营收的能力非常有限,基本上都是靠着母公司不断注资来维持运转。中超俱乐部能取得的营业收入差不多只占自己支出的10%-20%左右,甚至在某些高投入俱乐部里占到的比例都不到5%。在这层意义上,中超只能说是“伪职业联赛”。

以广州恒大2018年的年报为例,俱乐部营业收入6亿,营业成本24亿,营业利润为-18亿。此外在营收里有3.57亿来自恒大地产集团、1780万来自长沙恒大童世界旅游发开公司,也就是说减去关联方的营收仅为2.25亿,不到营业成本的10%。

艾志波的话换个说法可以这么解释:你平时都在靠输血活着,本来收入就不靠比赛。现在比赛停了,没理由不继续输血吧?

但是,这样的说法也不能完全站稳脚跟。

中国俱乐部根基薄弱、存活全看资本脸色的现状已经困扰了足坛很久。一旦母公司陷入危机或者老板不打算再玩足球,作为“不良资产”的俱乐部基本上就是个被抛弃的命。如果没有其他金主愿意接手,那多半就只有解散这一个下场。过去这些年来来往往,已经有太多球迷们熟悉的俱乐部成为了历史里逐渐淡去的名字。

疫情之下,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各行各业都蒙受了高额的损失,甚至很多企业被曝大规模裁员。我们已经喊了多年的职业化,此时来降低一些俱乐部的负担也未尝不可。

当然,确实如艾志波所说,中国并没有类似于西班牙和法国那样的临时失业政策,俱乐部单方面强行降薪肯定会违反《合同法》。此外,已经有很多财政紧张的俱乐部出现了欠薪问题,在这种现状下直接一刀切显然也不合理。

所以,如果要降薪,各自协商解决无疑是更好也更合理的方法。

与此同时,别忘了顶级联赛俱乐部和收入颇丰的球星们身上,还背负着社会的偶像和榜样作用。

拜仁的球员和高层集体降薪,同时保证了俱乐部普通员工的薪水不受影响。利物浦和阿森纳等英超俱乐部已经公开表示,会在疫情期间继续支付临时工的全额工资。梅西等巴萨一线队全员发布的声明里,清楚地表达了球员们愿意降薪70%,但希望能保证非竞技员工不要因为“临时失业”被降低收入。尤文的大幅降薪源于队长基耶利尼主动花了三天联系全队,包括C罗在内的所有人毫无异议,全都表态特殊时期应以集体为重。

在这场全人类的灾难面前,如何共度难关,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最重要问题。不是“踢得差活该降薪”,更不是“挣得多理应降薪”,这是特殊时期球员们做出的自我牺牲,来为俱乐部和球迷带来更多的力量。

纵然足球生态不同,有些特质却始终相同。

【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足球大会”:只做最有意思的足球原创】

作者:羽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