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刷微博,被最新热播剧《以家人之名》里的一个片段所吸引,看了不过也就四五遍吧⬇️⬇️⬇️

高中第一天放学回家的16岁女生李尖尖,冲着饭桌前的爸爸和哥哥们隆重宣布了一件“大事”——

“我,李尖尖,今天来例假了!”

啥?!一桌的男士瞬间当场石化。可我们的尖尖同学全然不顾大家尴尬凝固的表情,继续兴高采烈地曝着自己的“猛料”:

“别人初中就来例假了,我还以为自己有病呢!”

“听说来例假肚子要疼的啊,我怎么不疼呢?”

……

亲爹哭笑不得地示意她适可而止,尖尖始终没有“收敛”。

看着这个可爱率真的丫头,我简直要笑翻了。 当然,来例假这种事,能够喜大普奔,也实在是很难得呀。

很多人表示,看这段的感受是“尴尬到脚趾原地扣出两室一厅”。

如果这是一种尴尬,那么我希望,这样的“尴尬”越多越好。

02

回想一下你我的青春时期,谁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

那时候,如果哪个女生一直坐在位置上不动,谁叫都不出去的时候,她大概率就是来例假了;

那时候,在课间问另一个女生借卫生巾,通常会说:“你有那个没有啊?”没有人会问,那个是哪个啊,因为大家心知肚明;

那时候,不小心染到裤子上,会在全班开始借外套,然后系在腰上…

那时候,上体育课因为月经来了而请假,明面上的理由只能是感冒、胃疼等等;

那时候,没有女生当着男生的面谈论这个,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身体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那时候的我们,是没有受过性教育的一代。

这段剧情引发了网友的一波回忆杀,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的热议,很多评论看得人心头一暖。

“我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妈妈烧了一大碗面卧了个荷包蛋给我吃,恭喜我长大了。”

“初潮那天,我爸我妈张罗了一桌子菜,我家一起庆祝过的,所以时间过去10年了,我还记得清清楚楚的主食是红豆饭!”

“我女儿五年级来例假,不慌不忙,自己知道怎么处理,因为我提前都跟她说过......她爸爸下班后知道了这件事,还拉着我去买了一大束花,送给女儿,恭喜她长大了……”

……

大部分留言挺让我意外。不得不说,这些做法真的超暖心啊。

看来时代真是进步了。作为一个中年老母亲,想想自己当年少女那会儿,相比之下可就拘谨太多了。

犹记自己的“那位亲戚”第一次造访是在深夜,懵懂惊慌的我踌躇半天,终于怯怯地敲开了父母的房门。

当时,母亲无声地递给我一张姨妈巾,叮嘱道:“垫上。”便再无半点表示。

我的成长,是在一片默默中悄悄进行的。在当时自己生活的环境里,孩子的性成熟似乎总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就连女生掉一包卫生巾在地上都会羞耻半天。

因此,这个视频带给我的触动不止一点点。而其中一位网友的感慨,更是让我心有戚戚:

“挺羡慕这种家庭氛围的,在座的男士也许并不真的了解‘月经’这回事,却乐于分享她的快乐、尊重她的表达。也许是有这样的氛围,女孩子才能坦然的说出她的发育,不然换个家庭,在她刚开口就呵斥‘吃饭别说这种事’、‘要不要脸女孩子拿这种事出来说!’她恐怕也没有这样的坦然。”

的确如此。

李尖尖敢那么“肆无忌惮”地跟异性家人讨论来例假这样的话题,大大方方毫不矫揉造作,可见这个家庭的氛围不一般。

唯有在被爱充分滋养的家里,孩子才会对家人坦荡不设防,才可能这么无所顾忌地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呀。

03

顺着这个两分钟的视频,我追了一下《以家人之名》,就截至目前的剧情来看,算是一股清流。

不同于青春偶像剧的传统套路,这部剧的主人公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三个家庭的组合:两个爸爸,三个孩子。他们的家庭都不是完整的,但这种不完整,反倒让生活充满了更多可能。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奇葩的家庭组合,让青春期的“尴尬”事件一再上演。

宣布来例假之后,李尖尖又从房间里拿出了大哥送的内衣,冲着四名男性家属喊:“我哥送了我一件衣服,还是蕾丝边的呢!”

哥哥和爸爸们更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说啥好,纷纷找理由离开了饭桌......

在剧情设置里,尖尖的妈妈生二胎时因为肺动脉高压意外去世,爸爸李海潮承担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重任。

生活上,李爸变着花样给尖尖做三餐,菜品顿顿不重样,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她照顾到了最好;而在教育方面,李爸也绝对是一个“别人家的爸爸”。

他温和、开明,懂得尊重孩子,始终能看到孩子的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也难怪这个角色收获好评如潮。

剧中有这样一幕,小尖尖无意中发现楼上邻居小哥哥失去了妹妹,便问爸爸:“她是不是和我妈妈一样,死了?”

这种跟死亡有关的问题,很多家长遇到都会回避,但李爸的反应却堪称教科书级别,他含笑望着女儿,认真地告诉她:

“她是去海上当仙女啦,她就一直在那边。不过没关系,很多年以后,咱们也会去那边,到时候就团聚了。”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尖尖追问。

“等到小尖尖变成罗锅老奶奶的时候。”说这话的时候,李爸就仿佛在说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没有丝毫的沉重与悲伤。

类似细节在剧中还有很多。对于尖尖的所有疑问,李海潮无一例外都会积极反应。这种正向坦诚的亲子关系,为女儿撑起了一个满是安全感的港湾。

正因为如此,尖尖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一个性格阳光的明朗少女——难怪来例假这样的事,她都敢一股脑地全盘托出了......

04

当然,神仙老爸李海潮最高光的时刻,还是对待女儿成长发育期的开明和理性。

尖尖来例假以后,李爸爸意识到女儿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因为家里没有女人,没人来跟尖尖讲这些,他只能一边告诉尖尖不要将这些事到外面乱说,让她有任何不懂的要问家长,一边找居委会阿姨帮忙,补上女孩子青春期的必修课。

其实,像女孩来例假、胸部发育之类的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生长现象。孩子对这一切感到可耻、坦然还是自豪,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反应。 聪明的家长会以此为契机,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获得成长。

小说作家尼罗曾遇到过一件类似的事情: 儿子有一次在家乱翻,把柜子里成盒子的卫生棉卫生巾全翻出来了,还好奇地问她这些是什么。

尼罗很耐心地给娃进行了科普:“这个是卫生棉,那个是卫生巾,它们都是一类的东西,小女生长成大女生之后,就要用它。”

小家伙好奇地继续问道:“我长大也用吗?”

她实事求是地回答道:“你不用,你是男的,我是女的,咱俩身体长得不一样,比如你长大之后会长胡子,像爸爸一样得天天刮,我就不用。”

当时,孩子并没有深问,又继续玩去了。尼罗却由此发长文感慨:

“儿子要是深问,我就深讲。因为所有身体健康的育龄女性都是要来月经的,这不是什么罕有的秘事,试想你妈从来不来月经,怎么有功能生的你?这么多人身上发生的这么常见的事,有啥必要非得忽略不提? ”

我只想说,怼得漂亮!

这些看似尴尬的事,本质上就和吃喝拉撒睡一样,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光如此,它们还意味着孩子身体健全健康,从儿童长成了大人。

无论是青春期教育还是性教育,都不应该是难以启齿的羞耻话题,这是每个人青春成长的必经之路。
要想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就要先学会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其藏着掖着,让孩子自己去摸索,不如放在明面上大家大大方方的讨论学习。

05

近两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逐渐开始讲此类话题搬到明面上来讨论,这是让人欣喜的。
前段时间的大热剧《三十而已》,顾佳在养老院给爸爸收拾床铺时,谈到妈妈去世后,自己来了例假都不知道怎么说,因为尴尬只好寄宿在学校,常年不回家。顾佳的爸爸说,自己其实也知道这些事,但实在不知该如何开口。
这样的隔阂她消化了好多年,直到结婚有孩子以后才能当面跟爸爸说出来。
黄磊和海清主演的《小欢喜》中也讨论过性教育的问题。

之所以公开谈论这些话题是一种进步,是因为性教育从来都不是羞耻的问题,真正应该感到羞耻的是觉得性教育羞耻的人。

同理,月经不是病,月经羞耻才是

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 “除了生育本身是被提倡的,所有跟生育有关的事儿和周边都是可耻的,这逻辑就离谱。”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大众文化中看见它、谈论它是有必要的。当我们能够平常视之,不再将月经视为一种禁忌或羞耻,或许将不再感到“尴尬”。

无论如何,在小银幕上呈现女性现实生活中平常的一部分,是一个好的开始,毕竟无论女孩还是男孩的家长,早晚要过“青春期教育”这一关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儿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作者:筱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