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上,相比传奇落幕的感人情节,真正让笔者深受震撼的,是日本“老将”平野步梦,凭借最后一跳惊世的96分的逆转夺金。
平野步梦只有23岁,称其“老将”,是因为这已经是他第三届奥运会。而震撼的,不仅在于压哨逆转,更在于平野步梦面对绝望和绝境时的勇者姿态。
在完成最后一跳之前,平野步梦几乎已经确定成为冬奥史上最悲剧选手之一——连续两届冬奥会屈居亚军,而来到本届冬奥会,就在当天决赛的第二轮,他又遭遇了类似苏翊鸣一般的“裁判争议”。在第二轮,平野步梦虽滑出三个1440,这一冬奥会前所未有的最高难度套路组合,但结果却以91.75分落后于难度上明显不如他的澳大利亚选手斯科蒂·詹姆斯。
当比分显示时,混采区立刻炸开了锅,“我笑了,为什么平野不是第一?”“什么?他至少有95分!哪里扣分了?”一位德国记者和一位美国记者不约而同地说。一向低调的日本记者甚至有人喊了出来,“平野的冬奥会冠军被抢走了!”
“可以说是愤怒吧!毕竟自己第二轮在难易程度上,要高于其他所有选手,是谁也没做到过的动作。”赛后,平野回忆起当时的心境。但他坦言,正是这种愤怒,让自己比以往更加集中注意力,积累了更强的求胜欲。
果然,他最后一轮用无懈可击的表演,彻底征服了裁判:一套两个1440接两个1260再接1440的动作连接干脆利落。裁判给出96.00的高分,他的冬奥会奖牌换成金色。“这比训练中完成得更好。”平野步梦说。
本届冬奥会,让许多中国观众第一次了解到,技巧类雪上项目,还存在一个印象分。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裁判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的表演风格,来为选手打分。“风格”两个字看似很容易理解,实则是过去这些年来,日本男子单板挥之不去的“魔咒”。如果从技术难度层面讲,从上届冬奥会开始,日本男子单板滑雪就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相较欧美选手,尤其是类似肖恩·怀特等巨星级选手,日本选手往往就会吃亏在“风格”不入裁判法眼。
2018年平昌冬奥会,平野在决赛连续跳出1440,从技术难度上说,绝不逊色于最后的冠军肖恩·怀特。但后者,无疑是这个地球上最具“风格”,最讨裁判喜爱的单板滑雪选手,这也是为何此后围绕冠军归属出现争议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来说,裁判也会因为喜欢某位选手的表演风格,而忽视了掉比赛中出现的细小问题。有业内人士就认为,本届冬奥会苏翊鸣那场饱受争议的金牌之战上,所遭遇的“上帝之手”,就是因为这样的主观偏好,而出现的漏判。
这也就能理解了,苏翊鸣的日本教练佐藤康弘,为何会公开表示,他和苏翊鸣理解实时打分的困难性,并恳请公众终止批评。
平心而论,“风格”之于单板滑雪运动来说,不能算作一个有利于“暗箱操作”的糟粕。一位国内的资深教练曾告诉笔者,单板滑雪源于美国,其产生与冲浪运动有关。所以大部分资深的欧美裁判都十分认同一点:不能完全以技术难度来衡量选手的表现,因为如果都以腾空高度、旋转周数等来量化该运动的完成质量,那就和这项运动的本身文化内涵相悖了。“单板滑雪,毕竟不是体操。”他说。
好在平野步梦用他的行动告诉人们:虽然无法左右裁判,但我可以主宰自己!他用完美的技术发挥,来弥补风格上的不足。而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的短板也就不足为道了。
资格赛结束那天在采访区,笔者曾问刚刚被淘汰的中国选手谷奥,自己的偶像是谁,“就是隔壁那位呀!”笔者转过头去一看,是位日本选手——当时还没法判断平野三兄弟中,到底谁是谁。“怎么不是肖恩·怀特呢?”笔者惊讶地问,“肖恩·怀特是传奇,用来致敬的,而我的偶像是平野步梦,我要追逐的目标!”
谷奥当时说的话,笔者今天算是明白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