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保生
既然是史无前列的打进世锦赛八强,那就必有成功之处,应该把老蒋及那一代篮球人的探索经验总结出来,以供后人借鉴。
【相关阅读: 不老传奇蒋兴权(上) 】
成功经验当借签
回眸悠悠岁月,蒋先生首先说:“成功经验一就是1981年杭州会议的指引,会议的核心就是努力攀登世界篮球高峰。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五个明确,目标明确、指导思想明确、责任明确、打法明确、措施明确,全国篮球界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比如国家女篮的目标是世界前三,国家男篮是世界前八,在部署上是女篮先上,男篮紧跟。”
“除了国家队外,全国男篮甲级队前六名,女篮甲级队前四名也都有赶超目标,而且每年都要向国家队输送1至2名队员。训练的指导思想就是立足一个苦字,坚决贯彻‘三从一大,’重申‘双严方针’,叫响‘苦练基本功’口号。”
“结合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处理好内线与外线、防守与进攻、大个与小个、地面与空间、准确与灵活几方面关系,杭州会议确实让我们心明眼亮,至今难忘!”
说到“双严”和“三从一大,”蒋先生说:“有人说这些都过时了,不科学,我至今不这么看,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无论是专业队还是俱乐部,训练必须是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光靠思想教育不行,得有规章制度作保证,奖勤罚懒。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怎么不科学?训练成效要在比赛中经受检验。40分钟的比赛,没有充沛的体能做保证,你打的下来吗?提高投篮和罚球的命中率,每天你不投它个几百上千次,你能提高吗?都说比赛是检验训练的一面镜子,平时你没有千锤百炼,到了国际比赛能行吗?”
“‘三从一大’就是向极限挑战,大运动量完了就得大恢复,大恢复首先就是要保证休息好,怎么不科学?那时候我们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先进科学的辅助器材,但是,该练的能练的我们都做到位了。那拨队员也有伤病,但没大的伤病,不像现在来不来就赛季报销了,上国外治疗了。这说明什么?只要你练到家了,技术也好体能也好,就能适应高水平比赛的需要了。”
“现在联赛暂停时,经常听到教练骂队员,你平时训练没练到家,骂队员有什么用?老辈教练讲,你这是自己骂自己呢!教练方方面面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我当初的教练就给我做出了榜样,训练时你就得站着,来回移动,碰到问题停下来讲解,不能站累了就坐下,站不了你就下去,这叫教态!那时候我还要求队员写训练笔记,训练结束了,让队员们想想今天练的什么?练的效果怎么样?存在什么不足?怎么改进?得让他们动脑子琢磨。队员的训练日记我每个人的都要看,都要批改,这是提高运动员能力很重要的一环。”
“队员都是年轻人,性格不同,对有些事只要不出格不违反纪律,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该放就放,这叫‘教管结合。’我们那时期的教练很注意学习,像心理学、训练学这一类的书都认真看过,记笔记,对照检查自己,充实自己,提高教练水平和管理能力。”
对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麾下战将,蒋先生认为那个时期的队员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强烈,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空喊口号,完全体现在行动上。训练自觉刻苦,服从教练指挥,肯动脑子思索,比赛中敢打敢拼会拼,心理素质过硬,意志品质坚韧,作风勇猛顽强。可以概括为思想、作风、体能、技术、战术执行力“五过硬。”
蒋先生说这批队员是看着他们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各省市和部队青年队脱颖而出,不到20岁就显示出运动天赋和可塑性,因而很快就纳入国家体委篮球处的重点培养计划中。从国青队到国家队,从洲际比赛到国际大赛,从失败到胜利,他们在艰难困苦中走向成熟。
他们也是普通的年轻人,各有各的性格,有的发过牢骚,有的违反过纪律,但是,他们知错就改。他们在国青队时,住的是国家体委的地下招待所,睡的是硬邦邦的木板床。后来成了国家队队员,住进了运动员大楼,但还是没有空调,仍然是木板床。当年的条件远不及现在的运动员公寓,伙食也比不上现在丰盛而具营养,训练设施更不像今天这样先进齐全。为了提高中国男篮的水平,为了能在世界篮坛争得一席之地,他们默默奉献了一切。那时没什么身价之说,至多也就是队内的良性竞争,无论是主力还是替补,他们团结互助,相互包容,使这个集体充满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蒋先生认为这批队员基本功扎实,技术细腻,各有特点。比赛中他们头脑清醒,执行教练意图坚决,能找准对手的突破口,能做到扬长避短,以我为主。这批黄金一代球员成长和成名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他们能成为国家队员为国争光,缘于各省市和部队队的培养及精心雕刻。使他们成才的老教练们,都是兢兢业业经验丰富的老教练。这些老教练年轻打球时都是各队的主力队员,中锋、前锋、后卫各个位置都有,且南北派特点鲜明。
当他们转型成为教练后,授技育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北京的陈文彬、张光烈、张锡山、马家驿,八一队的余邦基、张子沛、马清盛、张忠恕、吴忻水,江苏的李方膺、李春祥、夏鸿发、施复平,湖北的刘贵乙,上海的朱承塘、杨伯炎、陈银宝、杨家训,山东的鞠汾康、张明哲、隋福安,吉林的李旭峰、姚德成、莫连贵等等。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正是这些老教练们精心传授,才孕育出了这批黄金一代球员。还有句老话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黄金一代球员如果没有强烈的上进心,也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平凡孕育不平凡
虽然谱写了篮坛不老传奇,但蒋先生终归是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在他的记忆中难忘的事不少,但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1999年他第一次成为国家男篮的“救火教练,”原因是王非赴美深造。那年他59岁,省体院有很多工作离不开他,再干一年他就退休了。但是,架不住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上下游说,他只得来京赴任。
带领国家男篮再夺亚锦赛冠军后,征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这时的中国男篮在世界篮坛引人注目,因为拥有王治郅、巴特尔、姚明令人羡慕的“三大中锋,”胡卫东、郑武、孙军、刘玉栋、张劲松等一批老将都在队里,新面目有郭士强、李群、李楠等,国内球迷的期望值甚高。老蒋也想狠搏一把。
中国队所在的小组对手有美国、法国、意大利、立陶宛和新西兰,要想杀进八强难度很大。小组赛中国队战胜了新西兰队。第三战与法国队交锋,赛前准备充足的中国队发挥不错,内外结合,多点开花,一度领先14分之多,所有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孰料,下半场风云突变,法国队在加强防守的同时,进攻变内为外,通过各种配合为在NBA小牛队效力的里加多创造远投良机,里加多也不负众望,在5分多钟的时间里投中6个3分球,将比分反超。老蒋虽然也针对性地作出了人员和防守调整,但无奈大势已去,最终以70比82被法国队逆转。
之后,中国队尽管以85比76胜了意大利队,战绩2胜3负,但持相同战绩的有3个队,“连环套”只能算3队相互间得失分率来排定小组赛名次,得失分率最低的中国队排名第五,无缘八强。在争夺第九名的比赛中,中国队64比84不敌西班牙,仅获第十名。
对这个结果很多国人无法接受,如果赢了法国队,中国队不仅可以稳进前八,甚至有可能超越第八。然而,竞技场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法国队在战胜中国队后越战越勇,一路连胜杀进夺冠战,但不敌美国队获得亚军。
当时在国内确实出现了“倒蒋”呼声,说老蒋在临场指挥上缺乏应变能力。不过,第一个站出来力挺老蒋的就是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他说:“法国队最终获得亚军,这就证明了人家的实力,而我们先赢后输恰恰说明了实力上的差距!”忆起当年这段往事,蒋先生说:“都过去啦,当时确实有点郁闷,但又一想随他们说去吧!”
蒋先生第二次救场是在2003年,巧合的又是接替王非去执教中国男篮。在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中国男篮卫冕失利,而转过年来的男篮亚锦赛在我国哈尔滨承办,事关能否以亚洲冠军身份晋级2004年雅典奥运会,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思忖再三,决定再请老蒋出山。当时老蒋已退休,正执教新疆广汇队。李元伟同样是四处游说,首先表示支持的是新疆体育局和新疆广汇篮球俱乐部,他们均认为国家利益至上,同意让老蒋去带国家队。
老蒋从心里也觉得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过,他向李元伟坚定地表示:“带国家队打完亚锦赛就是完成任务了,篮管中心要重新考虑教练人选,甭管是本土还是请外教。”李元伟同意了老蒋的要求。
其实当时篮管中心也曾有这样的考虑,就是把正在国家女篮执教的宫鲁鸣调到男篮,女篮再找合适的主教练。女篮队员已经知道了此次调动,有的队员哭得跟泪人似的,不愿意宫鲁鸣离开。最终还是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拿出了意见:“宫鲁鸣带女篮正有起色,这时候调他去男篮不合适,还是做工作请老蒋出山吧!”
老蒋在2003年CBA联赛结束后,火速召集中国男篮集训,并在2003年10月1日于哈尔滨举行的男篮亚锦赛决赛中,有惊无险地以106比96战胜韩国队夺冠,为新中国成立54周年献上了一份贺礼,这个亚锦赛冠军也是他率队夺下的第五个该赛事冠军(5次带队都夺冠)。
就是在这两次救场期间有两件事让我难忘,一件事是有媒体说老蒋在训练时抽烟,连我都有点蒙了,这么多年我就没见过老蒋抽烟!难怪老蒋一见我就问:“写这个的记者你认识吗?咋就瞎整呀,我什么时候抽烟啦?还写得有鼻子有眼的,说我在训练时看到队员练得不满意,把烟头狠狠掐灭了踩在地上……”我说:“身正不怕影子邪,甭理他们!”老蒋说:“早以我抽烟,可我早就戒啦!”
另一件事是网络语开始兴起那阵,说老蒋是骨灰级教练,他见到我不解地问:“骨灰级是啥意思?”我说:“就是讲年头长了,资深的意思,他们年轻的记者还管我叫骨灰级记者呢!”老蒋不爽的表情立马变成了笑容。
蒋先生在篮坛辛勤耕耘五六十余载,可谓桃李满天下。起步于辽宁,但足迹踏遍篮坛。天津队他带过,新疆队他带过,佛山队他带过,浙江队他带过,凡是他带过的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俱乐部对他除了感激就是赞誉:“严谨的工作作风,朴实无华的训练内容,解决问题的一丝不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老蒋带队的水平肯定很高了,感觉蒋导的时间就是带队训练,比赛,管理。”“蒋导一向严厉,但他对新疆少数民族年轻的运动员透着真情,倾心培养,因为这些孩子代表着新疆篮球的明天!”
如今,蒋先生离开了篮球第一线,但我知道以篮球为终身事业的他,心离不开篮球场,他渴望中国男篮的新一代能知耻而后勇,敢于吃苦,敢于奉献,敢于担当,凝心聚力重振中国男篮雄风,这才是保持健康身心的蒋先生满满的幸福感。
作者:孙保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