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到最后挣的钱,还没我在工地上的多!”

陕西农村一位名叫韩培印的父亲,为了供养儿子读大学,不惜变卖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打工借钱,只为了孩子可以有个好工作,有出息。

可好不容易将儿子供毕业,没想到,儿子最后的工资竟还没有自己干工地来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窗苦读四年整,欠了许多的外债,可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难道读书了也一样毫无出路吗?这不禁令韩培印苦恼不已。

但或许除了教育,韩培印还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让我们一起走进纪录片《父亲》,探索其中真正的缘由。

  1. 贫苦家庭走出状元郎

“考上了,俺儿胜利考上大学啦!”

2002年,韩培印的儿子韩胜利拿着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他兴奋地找到在田间干活的父亲,韩培印打开录取通知书,上面俨然写着:“恭喜韩胜利同学,你已成功被我校(西安石油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录取……”

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韩培印无比地开心,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肆意地“炫耀”着自己的儿子,街坊邻居也纷纷向其道喜。

为了庆祝这一时刻,韩培印回到家便脱下务农的脏衣,急忙换上了一身干净衣裳,扯着儿子到镇上一家照相馆,与儿子拍下了一张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惊喜过后,儿子就读大学的费用瞬间将韩培印拉回了现实之中,每一年7000多的学费,对于这个务农而生的家庭简直是天文数字般的存在。

但韩培印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决定了:“即使是砸锅卖铁,我也要让孩子读完大学。”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将家中饲养很久的老牛、家中囤积的粮食、只要家中能够值一点钱的物件都给卖掉了,可即使如此,学费还是不够。

随后,韩培印开始挨家挨户地借钱,10块、20块,就这样,东拼西凑总算是将学费凑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韩胜利怀抱着父亲恳切至深的期盼迈入了大学的校门,开启了属于他的大学学习之旅。

02.无比拮据的大学四年

韩培印以往一直在家以务农为生,虽然没钱,但也从未缺吃少穿,但如今由于孩子上学需要学费,加上还需还债,他思来想去,于是决定陪着儿子一同前往西安,他想去找份工作赚点钱。

可对于无文化、无技术的韩培印来说,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谈何容易,经过几番周折,他最终在老乡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工地打土坯的营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每月到手工资仅600元,他精打细算地规划每一分钱,力求将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200元作为儿子的生活费、150元作为自己的伙食费、250元存起来,作为儿子来年的学费。

但200元的生活费对于韩胜利来说,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但懂事的他知道父亲已经很辛苦了,他不想再给父亲造成额外的压力。

“早饭吃一块钱的馒头、午餐晚餐吃一两个素菜,米饭和汤免费,伙食费一天4、5块钱,最多不超过6块。”这是韩胜利对自己每天伙食的要求,有时生活费实在不够的时候,他便会抽课后时间,去篮球场和操场的垃圾桶内捡同学喝剩下的水瓶及废纸壳,有时为了捡一个水瓶,他竟一直在原地等待很久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了解了胜利的情况,也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不要的衣服、喝剩的水瓶,他们都会自己递给胜利,有时还会给他推荐兼职做。

但当胜利将此事告诉父亲时,父亲却一口否决了,他认为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他也一次次地叮嘱儿子:“一定不要去上网,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但即使父子俩再节俭,来年的学费依旧凑不齐,父亲只能每次厚着脸皮去找工友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父亲不断地借钱及节俭下,他们终于熬出了头,胜利毕业了。

03.寻找工作屡屡碰壁

“只要儿子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一切就熬出头了。”

韩培印满面笑容地面对着镜头,儿子终于大学毕业了,自己的好日子也终于要到来了。他计划着只要儿子找到了工作,便能把近几年欠的债全还上,然后一家人一起前往北京看看。

而另一边,韩胜利正在招聘会的一角一边一边地逛着,他手拿着自己的自荐信,期盼着能有一个人上前询问,可他的希望落空了,他即使逛遍了招聘区域的每一个角落,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也没有一个人看向他的自荐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人群中走出来,摄像大哥发现了问题,询问道:“你好像在里面没说一句话。”而他也只是腼腆一笑,表示:“里面招揽通讯行业的没有几家,薪资待遇也不是很满意。”

之后的几天,他又去了很多场招聘会,但结果都大同小异,他在招聘会上屡屡碰壁,加上不善言辞,并没有一家招聘单位看上他。

他大受挫败,回到宿舍内,看到同学们都无比悠闲地打着游戏,好似并未因为毕业找工作的事情而烦恼半分,可如今已经毕业的他,也再也不好意思找父亲拿钱维持生活。

04.最终向现实妥协

胜利在经过多次失败后,越发地颓废了,思来想去,他决定不再找专业相关的工作,他对着镜头说道:“现在只要能给我钱,什么工作都行,导购、服务员、保安都可以。”

“可这样你父亲能够接受吗?”摄影大哥询问道。

“不能接受也得接受,这就是现实。”胜利说出此话深深地低下了头,他妥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放低了标准后,他也确实如愿找到了工作,但这份工作却在遥远的青海,不仅离家甚远,工资也仅仅600元。

而也如摄影大哥所料想的,当胜利将此消息告知父亲后,父亲的脸色非常的差,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儿子读了这么多书,却依旧无法改变命运,工资竟还比自己干工地还来得少。

但抱怨过后,日子还仍需继续,父子俩背起行囊决定先回家一趟,在家等待的母亲为他们做好了饭菜,在得知孩子将要出这么远的门务工,她很是心疼,但纵有万般不舍也无可奈何,因为这就是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胜利背着行囊去往青海务工,而韩培印又再次回到了西安的工地上,因为儿子最近几年读书所欠下的债还仍需偿还。

结语:

在经过此番后,不知道纪录片内的父亲韩培印还会不会相信:“读书改变命运”此类的话语,小编觉得大概率应该也会抱很深的怀疑态度了吧!

但小编在这里想说几点,其实读书是没错的,只是纪录片中父子俩的思维被禁锢住了。

曾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在纪录片中,小编看到最多的片段,便是父亲拿着他的记账小本,一遍又一遍地将里面的借钱数及深切期望念给儿子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样做的原因,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父亲想让孩子知道赚钱供养他读书有多么地不容易,因此一定要刻苦。但父亲不知道的是,他这样做只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爱默生曾说过:“庸人之所以平庸,只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固执。”

而纪录片中的父亲也或许过于固执,他固执地认为:“只要儿子好好读书,学好书本知识,通过学校的每一次考试,那就一定会有出息。”

因此,在孩子想要出去兼职赚钱时,他毫不犹豫的拒绝,即使生活早已要靠借钱维持;不允许孩子上网,因为他认为这是不学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恰恰忽略了,外出兼职反而可以让孩子长见识,上网或许对于孩子的所学的通信专业有所帮助。

而这也导致韩胜利在招聘会上一直不敢说话,因为一直生活在贫困与自卑中的他,正是缺少了勇于突破自己,展现自己的那份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著名企业家俞敏洪所说:“当你恐惧的时候,所有的门都会因此关上。”

愿看到此篇文的小伙伴们,都能突破自身瓶颈,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