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中国海海洋热浪预报产品”今天正式业务化运行,将及时准确预报海洋热浪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范围和强度,为科学应对极端海洋热浪事件提供关键数据和决策服务,助力海洋灾害防御。

“中国海海洋热浪预报产品”正式业务化运行

海洋热浪是海洋中的异常暖水事件,当海洋温度高于当地的季节阈值并持续五天以上,被视为海洋热浪事件发生。海洋热浪可能发生在大洋的任意海域、任意季节,覆盖的区域可由几公里延伸至上千公里,时长会持续几天至几个月。严重的海洋热浪事件会对海洋环境、海洋生态和海洋渔业等造成极具破坏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海海洋热浪预报产品”,预报范围涉及我国所有管辖海域,能够及时准确预报海洋热浪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范围和强度,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科学应对极端海洋热浪事件提供关键数据和决策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海洋管理部门及渔业从业者对海洋热浪极端事件的响应能力,来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减轻损失,降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温盐流预报室主任 万莉颖:第一个发布海洋热浪的国家,它只有海洋热浪等级的产品,而我们是增加了海洋热浪强度的产品,海洋热浪强度是对海洋生态影响、对于我们经济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参数。

热浪灾害频发 我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近几十年来,全球海洋的持续变暖使得海洋热浪呈现出了新特征,海洋热浪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变得更频繁、更持久、更强烈和更广泛。针对这一海洋灾害现象,我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近几十年,全球海洋热浪发生频率、时长跨度、覆盖范围都在增加。2015年至2016年,澳大利亚东南部海域出现了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海洋热浪事件。这次海洋热浪持续251天,最高强度超过平均状态2.9℃。这一事件造成了养殖贝类牡蛎的新疾病暴发、野生软体动物珊瑚的大规模死亡。2018年8月,发生在我国的渤海海洋热浪事件,造成近岸大量养殖海参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温盐流预报室主任 万莉颖:近三四十年,它的持续时间是一个增长的现象,它的发生频率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它在中国近海的持续时间最长达到了6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表示,海洋热浪预报是当前国际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将进一步拓展“中国海海洋热浪预报产品”的时空分布,扩展为覆盖全球的海洋热浪预报产品。同时,还将缩短预报时间间隔,延长预报时效,将周预报扩展到月预报和季度预报,并将与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专家形成联合工作组机制,定期研讨海洋热浪的可预报性及其不利影响。

(总台央视记者 邵海成 王栋 浙江总站 舟山台)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