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年代,学生群体总是国民当中代表先进思想的那部分。

尤其在上世纪革命年代,1919年由学生群体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是正式揭开了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序幕;建设年代的学生群体,同样担任着国之重担,从大学毕业的他们纷纷走上国家岗位,为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建设付出了自身所有的努力。

01

赵德尊是辽宁辽中人,曾在1931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东北中学,那年不巧正赶上了“九一八事变”,在很短的时间内,东三省全境就落入了日寇的敌手。赵德尊等爱国学生的心目中,东三省沦陷归根结底就是张学良服从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当时不光学生群体,就连所有国人都感到愤慨万分,没有一个国人不想着将日寇赶出中国,尽快将失去的领土收复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三省沦陷之后,东北境内的所有学校纷纷停学,赵德尊也不得已逃到了北京。幸运的是,凭借着优异的学习,两年后顺利考入清华大学。

关于赵德尊和清华的故事。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当时赵德尊在考取清华时,数学并没有达到及格分数线,但是考官在经过综合考量之后,发现赵德尊作文特别有含金量,于是便破格将其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华学习期间,赵德尊结识了许多爱国进步人士,并由此对马列主义加深了了解,和绝大多数共产党人的信念一样,20岁出头的赵德尊也深刻意识到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1935年,赵德尊向上级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鉴于他的优秀表现,很快顺利入党。

02

1936年华北局势日益严峻,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备受国人抵触,毕竟当时日军的魔爪已伸向了华北全境,就连北京也笼罩在了日军的控制之下。

在这种背景下,以赵德尊为代表的众多爱国学生纷纷弃笔从戎,大家开始走出学校,加入到爱国主义队伍里,为中国未来的和平争取着一份努力。

如今在北京植物园的樱桃沟内,还矗立着一块巨石,石头上面赫然写着4个大字,“保卫华北”。这4个字就是当时赵德尊和北大的一名同学联名镌刻下的,深刻反映了当时华北面临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为了给无辜死去的学生们讨要公道,赵德尊率先组织了抬棺游行示威活动,但不幸被捕。之后被营救出狱的赵德尊,继续广泛投入到爱国主义战斗当中,和之前游行不同的是,这次他担任了清华的地下党支书,开始在学校内广泛宣传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战正式打响,我党许久期盼的全民族统一战线也已成立。当时刚刚从清华毕业的赵德尊,选择了稳定的工作,投入到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当中。

从1937年到1949年,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时期,赵德尊始终活跃在敌后抗战和地区土改的第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数10年以来的革命功绩,年仅37岁的赵德尊最终在建国后被委任为黑龙江省委书记。在黑龙江和东北局工作的数10年以来,当地人民群众对赵德尊的名字早已记在心底。

毕竟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东三省又是日军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所以比起全国其他地区,这里更需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建设。党在这个时候将赵德尊派往东北,一方面考虑到赵德尊是东北人,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对赵德尊的充分信任。

03

在党的信任和关怀下,赵德尊确实在东北任职期间做了特别多利民的事情,难怪会被东北人民记在心底。特殊时期开始后,赵德尊自然也受到了一些冲击,但他始终坚定信仰,不为反动派强行逼供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赵德尊从农场里解放了出来,并恢复了工作。同样是黑龙江省委书记,但与之前不同的是,中共中央还赋予了他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兼省委政法委书记的两份官职,在当时全国各地的省委书记当中,能够享受到这份“殊荣”的,真的只有寥寥数人。

所以从1950年任职以来,赵德尊已经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工作了30多年,他的汗水和足迹也踏过和洒遍了黑龙江的每一寸土地。1985年,72岁的赵德尊先后三次向中央提出申请,因为自己年迈体虚,他希望可以辞职,从而将更多的岗位和机会留给下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卸任之后的赵德尊并没有离开黑龙江,尽管他的家乡在辽宁,可他还是选择待在哈尔滨,因为在这里工作的时间太长,相较于他的本土故乡辽宁,这里更具家乡气息。2012年,赵德尊同志在哈尔滨某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