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没有比坦克与装甲车辆更难的“苦主”了。因为在数以几十万计的、堪称无处不在的无人机与巡飞弹的全方位打压之下,已经明显到了车不聊生的地步。比如还在激烈交锋的重型战争中,最早期也不过是在主战坦克的炮塔顶部临时焊个钢条棚子,到后来又给坦克周边都焊上临时的防盗窗,结果经过充分的实战发现基本无用。因为战场上灌顶攻击的标枪属于势大力沉;而越来越多的巡飞弹也威力巨大,单纯凭借几根钢条完全顶不住。于是两年之后,很多还存在于战场上的坦克已经彻底乌龟壳化,也就是从车顶到车身四周,都用完整的钢板无死角遮蔽起来,等于让主战坦克自己顶着一个钢板的房子前进与后退,整个屏蔽屋只在视野的正前方露出一个不大的观察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要在这个观察窗口的前面再套上一个反坦克犁!如此操作。连坦克的360度旋转炮塔瞄准歼敌的基本功能都主动放弃了。全车只能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开炮。如此笨拙不堪,等于连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老祖宗都不如。但这么防护,恰恰对无人机与巡飞弹基本有效。而此前所有不服气的所谓先进主战坦克,不论是美式的还是德式的,都已经被当场打爆炮塔乱飞。问题是如果全球所有陆军大国的主战坦克都这么操作;岂不是要倒退回一战以前吗?可战场上铁一样的事实已经证明,任何传统的、固定式的大中型防空导弹、以及当年曾经被认为相当先进的苏式师旅级机动伴随防空系统,在天量的无人机与巡飞弹面前,都是被单方面突破的对象。就算是换美国陆军也只能结果更差而不是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致其批量失效;现在看来,在越来越高度智能化的时代,这个办法也不好用了。因为部分廉价无人机与巡飞弹是不需要外部随时遥控,却能够实现自动攻击。甚至最近某单位已经开发出类似萤火虫的全光能无人机群的智能操作系统,在光波段更是无法远程干扰。这就导致今后对无人机集群化作战的破解难度更大了。当然,某大国对此提前看在眼里,更懂得未雨绸缪。去年以来,某大国批量出口的沉默猎手激光反无人机车辆实战效果惊人。只需要部署一到两台,就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