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字塔学习法则,也常被称作学习金字塔,是一个广泛引用于教育心理学中的概念,用以说明不同学习活动在知识掌握和长期记忆中的效果差异。这一理念最初源于美国的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于1960年的一份报告,尽管其科学性和数据来源后来受到了一些质疑,金字塔学习法则仍被许多教育工作者用来指导教学实践。

什么是金字塔学习法则?

金字塔学习法则提出,学习效果的保持与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成正比。具体来说,这一理论将学习活动分为不同层级,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参与过程,每一层所代表的学习效果也递增。这些层级包括:

1

1讲授法(5%的记忆保持率)

传统的课堂讲授,学生主要是被动听讲。

2

阅读(10%的记忆保持率

通过阅读教材或文章来获取信息。

3

视听(20%的记忆保持率)

使用视觉和听觉材料如视频和录音。

4

演示(30%的记忆保持率)

通过示范或演示来学习技能。

5

讨论小组(50%的记忆保持率)

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问题。

6

实践操作(75%的记忆保持率)

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实验学习。

7

教授他人(90%的记忆保持率)

通过教授或解释给他人来巩固学习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视角的解释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金字塔学习法则的有效性在于它强调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构建知识结构,而非被动接受信息时,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将显著提高。这是因为主动学习能够促使大脑的多个区域协同工作,加强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例如,当一个人在教授他人时,他不仅需要理解信息,还要思考如何有效传达这些信息,这个过程往往涉及到批判性思维、信息整合及表达技巧,从而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这也是心理学上认为重要的学习动机因

实际应用与案例

在一个大学的心理学课程中,教授采用了基于金字塔学习法则的教学策略。课程开始时,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听课来获取基本概念。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复杂的心理学理论,每个小组需要在班上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讨论结果。课程的最后,每个学生负责教授一个心理学概念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联系方式

心理健康是一切健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