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冬天练“耐力”,夏天跑“速度”,春天、秋天晒“成果”,不仅体现出中长跑运动的训练规律,也能看出在不同的训练季节,训练目标、训练思路也不相同,这也是专业运动队为什么如此重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原因。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刚刚经历过“冬训”的储备和上半年比赛的历练,专项耐力会处在一个较理想的状态,这为顺利开展“夏训”大强度训练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夏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长跑训练和比赛,较理想的温度是10~15摄氏度。如果不是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气温20-25摄氏度也还可以承受。但是如果气温上升到30摄氏度以上,无论是进行长距离耐力课,还是进行中短距离间歇训练,训练质量都将受到影响。

因为,一旦气温达到30摄氏度以上,体内热量不易直接传导散发,核心温度上升。这时候肌肉收缩能力就会下降,出汗多、体内失水多,容易出现电解质失衡,表现为眩晕、肌肉无力或抽搐,神经系统也会出现保护性抑制,训练积极性、兴奋度下降,配速会持续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高温再伴随着高湿,情况还会更糟。因为在高湿环境中运动,汗液难于蒸发,降低了蒸发散热的效率,这会反射性引起出汗量和脱水率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夏天”训练和“冬天”训练体感上的不同,要理性认识夏天训练配速下降是正常的现象,并能够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在训练中及时调整运动负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马拉松训练理论强调“大运动负荷”模式,运动量是基础,运动强度是提高。基于以上观点的认识,虽然夏天持续高温会给长距离耐力课带来诸多困难,但至少每隔2周还是要增加一次25~30公里左右的有氧耐力训练。

当然,夏天进行长距离耐力课,不要刻意在乎配速的快慢,可以选择早上或傍晚时间进行,以完成距离为目的,在训练中务必要做好降温、补水、补电解质等工作。

其次,在保证有氧耐力的基础上,提高“速度耐力”是夏训应该重视的理念。通常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所指的是5000米、10000米专项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提升5000米、10000米的间歇训练手段:方法1:1000米x10次,间歇时间:3分/个;方法2:3000米x3次,间歇时间:8分/个;方法3:(800米x5次)x2组,间歇时间:2分/个,10分/组;方法4:混氧10公里+3000米+600米+300米,间歇时间:10分+5分+3分。安排时机:系统训练阶段,竞技状态良好;安排频率:1次/周。

另外,夏天训练,在运动负荷和训练手段安排上也要有侧重点。比如:5~6月份以积累跑量为目的,适当增加一些400米速度训练;7月份以提高速度耐力训练为目的,增加间歇训练次数和负荷;

8月份以提高马拉松专项训练为目的,增加20~25公里公里混氧训练次数;9月份提升30公里长距离训练质量(配速逐渐接近于比赛配速),并根据下半年的比赛时间,提前做好赛前训练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避免在高温下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超过25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会影响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因此,何杰、吴向东、张德顺、杨绍辉等专业马拉松运动员夏天会在青海多巴、云南呈贡等气温相对凉爽的训练基地进行封闭训练。

对于大众马拉松跑者来说,在进行长距离耐力训练时,尽量选择早晨和傍晚进行。当然,无论是早晨跑步,还是傍晚跑步,都要避免空腹跑步,训练前1小时吃几片面包和香蕉。

尽可能选择跑步环境相对安全、通风好、补水(降温)方便的跑步场所,避免太阳下直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时刻重视补水及降温工作。受高温的影响,夏天跑步容易出现热痉挛、脱水、中暑、热射病现象。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注重补充水分、果汁、电解质饮料,训练中和训练后更要及时补充电解质饮料。

每次训练前要做好防晒工作,训练中要做好降温工作。训练中,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立刻停止训练。

另外,夏天跑步身体消耗大,要特别注重饮食营养搭配。要保证摄入适量的肉(牛肉为主)、海鲜(鱼、虾为主)、鸡鸭鹅、蛋、豆制品等高蛋白质食物,以及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还要搭配健康的绿色食品(蔬菜和水果),以及米、面、杂粮谷类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夏训的效果毋庸置疑。但是夏训的困难程度也远远大于其他季节。因此在训练中,不能急于求成,负荷要循序渐进,重点课要量力而行。

同时,在训练中也要敢于发现问题,找出运动短板并加以强化,从而促进综合运动能力的全面提高,这样才能在比赛中跑得更加自如,更加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