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辽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郑青深入沈阳中院金融法庭和知识产权法庭调研座谈,了解法庭建设和运行情况,强调锚定“上台阶、创一流、走前列”工作定位,着力打造司法品牌,为打好打赢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青在金融法庭调研

在实地调研后,沈阳中院汇报了金融审判和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2023年,沈阳中院受理各类金融案件2423件,调解撤诉491件,调撤率24.55%。聚焦金融改革化险,建立“立审执”全链条快速反应机制,依法高效审结一批重大、敏感金融案件。创新审判机制,充分运用示范判决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类型化证券纠纷化解“辽宁样板”,相关判例填补裁判规则空白并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坚持能动履职,大力开展诉前调解,发送4件司法建议,助力行政机关或金融机构及时堵塞了监管漏洞,防范化解风险。今年1-4月,沈阳法院金融类案件收案同比下降11.41%。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沈阳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共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1703件。充分发挥专业化审判优势,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多元解纷、惩罚性赔偿等制度,大力拓展“司法区块链+”应用场景,着力破解企业维权举证难题。充分发挥“三合一”审判优势,妥善审结小米科技、古利亚诺、西德尔公司等一批高价值专利侵权纠纷案,认定“小红书”“快手”“欧派”“虎牙直播”4枚驰名商标。1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法院等4家单位联合评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青在知识产权法庭调研座谈

“当前金融审判、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都有很好的基础,积累了较多经验,具备打造司法品牌的实力。”听取汇报后,郑青对沈阳法院金融、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及两个法庭建设和工作情况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沈阳法院金融和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程度高,工作机制健全,办理了一批精品案件,为助力金融领域改革化险、服务辽宁创新驱动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郑青强调,沈阳中院地处省会城市,案件体量较大且新类型案件较多,审判队伍得到全方位锻炼。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着力打造金融、知产,以及破产、环资等司法品牌,为全省法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强化品牌意识,办理一批指导性案例,争取更多案例被纳入最高法院案例库。强化领军人才培养,在实战中锻炼队伍,借助“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培养储备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审判专家。强化提炼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强化制度创新,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强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审判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理清思路、聚焦重点,服务辽宁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在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展现司法更大担当和作为。

据了解,沈阳金融法庭和知识产权法庭均由最高法院批复设立。金融法庭于2022年获批,是实行跨市级行政区域集中管辖的金融法庭,集中管辖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七市一区”应由中级法院受理的涉金融民商事及行政案件。知识产权法庭于2021年设立,跨区域集中管辖辽宁省内(除大连外)13个市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以及沈阳地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谷军营,沈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延忠参加调研。

审核丨黄艳辉

图文丨严怡娜 王海涛

制作丨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