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9月的一个凌晨,江苏盱眙的一个小村庄被一桩惊天血案震惊。七具尸体,从72岁的老人到尚未出生的胎儿,无一幸免。而这一切,竟然起因于一场朋友间的背叛与恩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件的主人公,郑鲁,一个曾在社会边缘徘徊的男子,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波折与不幸。从小生活在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的他,没有接受过多的教育,很早就踏入了复杂多变的社会。

没有高学历,没有一技之长,他面临着生活的巨大压力。为了生计,他选择了盗窃这条不归路,而这也是他人生走向毁灭的开始。

2004年,一次火车上的偶遇,改变了郑鲁的命运。他遇到了王久清,一个同样在社会上游荡的青年。两人一拍即合,结拜为兄弟,开始共同谋划如何快速获取财富。他们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总觉得来钱太慢,风险太大。

最终,他们决定铤而走险,选择了盗墓这一非法行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盗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极为晦气和不道德的行为。但生活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让郑鲁和王久清顾不了那么多。他们开始四处寻觅古墓,挖掘财物。这段时间,他们确实获得了不少不义之财,生活也似乎因此变得宽裕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9月,郑鲁和王久清因盗墓被警方逮捕。面对法律的制裁,郑鲁选择了义气,他决定独自承担所有罪责,以保护他的“兄弟”王久清。最终,郑鲁因盗墓罪被判处11个月的有期徒刑。

在郑鲁服刑期间,王久清信誓旦旦地承诺会照顾好郑鲁的家人。然而,人性的复杂与黑暗在这一刻暴露无遗。王久清在与郑鲁妻子的日常相处中,逐渐产生了不该有的情感。最终,他背叛了郑鲁的信任,与郑鲁的妻子发生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8月,郑鲁刑满释放。他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却发现妻子已经离家出走,只留下一封要求离婚的信。从邻居的口中,郑鲁得知了王久清与妻子的丑闻。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背叛与愤怒。他曾经为了兄弟情义而牺牲自己,却换来了如此的结局。

愤怒冲昏了郑鲁的头脑,他决定报复。他带着刀具来到了王久清父母的家中蹲守,等待王久清的出现。然而,几次蹲守都未能如愿以偿。愤怒与失望交织在一起,郑鲁的内心逐渐扭曲。

2011年9月3日晚上,郑鲁再次来到王久清父母家中。这次,他遇到了王久清的母亲。在得知儿子的丑闻后,王母心生愧疚,试图给郑鲁一些安慰。然而,这反而激怒了郑鲁。他认为全世界都在嘲笑他的愚蠢和背叛。在极度的愤怒中,他残忍地杀害了王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郑鲁进入屋内寻找王久清的父亲。在得知王久清的下落后,他疯狂地要求交出王久清。然而,王父对此一无所知。在郑鲁的逼迫下,他也被残忍地杀害。此时,王家7岁的小孙女惊恐地尖叫起来。这尖叫声激怒了郑鲁,他毫不犹豫地结束了小女孩的生命。

杀红了眼的郑鲁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屠刀。他来到隔壁邻居家中,疯狂地杀害了无辜的邻居一家四口。上到74岁的老人,下到孕妇腹中的双胞胎胎儿,都未能幸免于难。这一刻的郑鲁已经彻底失去了人性与理智。

杀完人后的郑鲁异常冷静。他为自己做了顿饭,洗漱一番后坐在屋中等待王久清的出现。然而直到次日下午六点王久清仍未出现。此时的郑鲁已经彻底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未来可言。于是他选择了自首向警方坦白了一切。

面对警方的询问郑鲁条理清晰地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可惜真正想杀的人没杀。”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无尽的遗憾与愤怒,也透露出他对王久清的刻骨仇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案件震惊了整个社会,人们对郑鲁的残忍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同时也对王久清的背叛行为表示谴责,郑鲁的犯罪行为给多个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痛。他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触犯了法律的红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郑鲁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这是他为自己的罪行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

这起案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法律,不要因一时的冲动和愤怒而做出违法的行为。同时,也要警惕身边的背叛与欺骗,保护好自己的家庭和亲人。

至于王久清,虽然他在法律上没有直接参与这起血案,但他在道德上已经彻底破产。他的背叛与欺骗不仅毁了自己与郑鲁的兄弟情谊,更给无辜的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他的内心将永远背负着这九条人命的重负,这是对他背叛与欺骗的永恒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