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民国往事1912

据伊朗官方媒体报道,载有伊朗总统莱希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的直升机5月19日在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硬着陆。

事故发生前,莱希在伊朗与阿塞拜疆边境地区,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共同参加了一处水坝的启动仪式。在仪式上,莱希不忘攻击以色列,并且声称与阿塞拜疆已经结成对抗以色列的同盟。

此次莱希之行,共有三架直升机,另外两架直升机已安全抵达目的地,只有他的这架硬着陆。直升机上除了他与阿卜杜拉希扬之外,还有东阿塞拜疆省省长哈希姆。

大家最为关心的,还是机上人员的生命健康情况,特别是莱希。美国《大西洋月刊》专栏作者阿拉什·阿齐兹(Arash Azizi)写道:“与伊朗总统办公厅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对我说,莱希的死亡已经得到确认,但我无法找到这则消息的独立证实。”

莱希,真的已经身亡了吗?

事故刚一发生,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报道:伊朗总统莱希并无大碍,目前正乘车前往大不里士。不过很快,这则消息就被删除。

同时,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直升机事故或源于大雾天气,莱希及随行人员情况良好,正在转乘汽车前往目的地”。

这则消息,显然也是胡扯。因为现在所有的公开消息都显示,由于天气极为恶劣,大雾弥漫,能见度低,降雨正在逐渐变成降雪,救援人员根本无法抵达现场(下图,就是事发地区的卫星3D图片)。目前,伊朗已经向土耳其、俄罗斯两国寻求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伊朗媒体是在刻意隐藏什么。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线索:伊朗副总统曼苏里最新表示,“此前曾与事故直升机上的人员建立沟通,但信号随后中断”。显然,伊朗当局已经知道了直升机上的人员情况。

俗话说孤例不为证,来看其他媒体的消息。据塔斯社报道,一名伊朗政府官员告诉英国路透社记者,伊朗总统莱希和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的生命“面临危险”。

综合上述消息,可以知晓莱希的情况并不妙。如果他没有生命威胁的话,伊朗当局在第一时间就会公布的。

当下在伊朗国内,有很多人正在为莱希祈祷。不过,多个视频显示,也有伊朗人在放烟火庆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地介绍一下莱希的生平,他出生于1960年12月,曾被任命为多个地区的检察官。上世纪80年代,莱希与另外三名伊斯兰法官组成了“死亡小组”。在他们手中,有数千名伊朗人被处死。因此,莱希有了“德黑兰屠夫”的称号。

2019年,莱希成为了伊朗司法系统负责人,又有许多伊朗人在他任职期间被绞死。2021年,莱希成为伊朗总统,自他上任以来,伊朗收紧道德法规约束,主导对反抗政府活动实行血腥镇压。2022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莱希进行了共公开赞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85岁了,谁将成为他的接班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很多人认为莱希是最佳人选。而他,也获得了哈梅内伊的大力支持。不过,这一“计划”恐怕将要落空了。

如果莱希真的遇难,伊朗国内会出现动荡吗?不会。因为伊朗不是一个世俗国家,莱希虽然是总统,但不是一号人物。真正掌握伊朗方向的,是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同时,伊朗的对外政策也不会发生什么改变。

与伊朗国内有民众放烟花相比,在我们这里也出现了经常见到的现象:阴谋论。随意浏览了一下,持阴谋论的人还真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看起来是脑洞大开,实则是蠢货他妈跟蠢货开门——蠢到了家。直到现如今,人家伊朗都没有说什么,没有将矛头指向任何一方。他们,竟然比当事者还清楚,真是“先知”。

这些阴谋论者,还有另一个称呼——韭菜。因为他们的头脑太简单了,只要被人一忽悠,脑子就全部充满了“水”,没有一丝一毫的思考之空间,如同一根木头,被人牵着鼻子走。

将目光再投向俄乌战场。

5月19日,乌军总参谋部宣布:在对黑海舰队的袭击中,击沉了一艘266-M型“科夫罗维茨”型扫雷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的黑海舰队绝大多数舰艇已经撤出了克里米亚,所以十分好奇,乌军攻击的是哪啊?查了一下,原来攻击的俄本土的新罗西斯克港。看样,黑海舰队龟缩到此处,也逃不过覆灭的命运啊。

黑海舰队,号称是俄罗斯海军最强大之武装。但是一场俄乌战争,不仅旗舰“莫斯科号”沉入了黑海,据称整个舰队的三分之一已经覆灭。对此,人们戏称黑海舰队是只剩下黑海而没有舰队。其实这还不生动,黑海舰队应该改名叫“沉海”舰队才对。

有消息称,俄罗斯将重建黑海舰队。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不是又给乌克兰“送肉”吗。当然,这个重建也就嘴上说说而已。就俄罗斯现在的能力,是无法再打造一支舰队的。

新罗西斯克港,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受乌克兰无人机的攻击了。如果再将目光“放宽”一些,乌克兰最近一段时间,加大了对俄罗斯本土的攻击力度。还是在5月19日,乌克兰就攻击了离边境线1400公里的列宁格勒维堡的油库。可见,俄罗斯的麻烦还在后边。

当下的俄乌战争,虽然陷入到了僵局阶段。但是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过,量变早晚有一天会变成质变。而在乌克兰这边,随着美援的到来,是一个增量。俄罗斯,从黑海舰队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他们是一个减量。战争,迟早会达到那个世人期盼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