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升初掐尖招生的方法,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如果能采用此文的建议,一定会奏效,不服来辩!

5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节目《小升初,隐蔽的掐尖招生》,记者通过暗访的形式曝光了当前普遍存在的小升初掐尖招生问题,并表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会实施专项行动治理小升初掐尖招生问题。

节目播出之后,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但让人奇怪的是,众多的家长网友们似乎并不希望国家采取相应的治理行动,反倒是希望掐尖招生现象的存在。甚至有的家长网友表示,掐尖招生会给那些品学兼优,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一个更好的读名校的机会,如果不允许掐尖招生,反倒是封死了一些普通家庭孩子读名校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义务教育有强制性,普及性,公益性等特点,“掐尖招生”整体上来讲不利于双减政策落地,不利于素质教育推进,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公平实施。而目前实施的划片就近入学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受到了很多家长的诟病,也是掐尖招生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很多家长支持掐尖招生,或者说掐尖招生现象一直存在,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希望孩子到更优质的学校读书,而不甘心就读自认为差的或不满意的学校

何为优质学校?在我看来,有三个要素,一是师资力量,也就是教学水平;二是硬件设施,也就是学校的各种硬件配套;三是学生生源素质,也就是自己家的孩子和什么样的孩子一起读书,班级的学习氛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

对于师资力量,国家在探索教师及校长的轮岗制,我认为这个方法很好,需要进一步大力推广落实。

对于硬件设施,这个更好解决,那就是中小学建设的标准化,无论是省会城市、地级市、县、乡各级的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建设标准,标准化建设。因为凡是要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谁能保证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飞行员、甚至国家领导人,一定出自省会城市,而不是地级市、县里或乡里呢?少年强则国强,无论是繁华城市的孩子,还是穷乡僻壤的孩子,他们都是祖国的少年!

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相对均衡的条件下,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每所学校,根据固定比例,比如年级学生人数20%的比例,设立尖子生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快班,尖子生生源的组成依据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它的都是普通班。而且尖子生班的学生是动态的,比如每两个月考试一次,根据考试的成绩,决定某个学生是否适合留在尖子生班,如果普通班的孩子后来者居上,通过努力超过有些尖子班的学生成绩,那就可以到尖子生班去学习,持续优化尖子生班的生源,而这一切的基础来自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非家庭条件或其它因素的干预,保正公开公平。我们需要承认每个孩子学习力的客观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所需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掐尖招生还有一个顽疾问题,一定要彻底废除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学校及教培机构,因为这已经成了社会主义义务教育的毒瘤。

这就是破解当下义务教育的顽疾——掐尖招生的方法建议,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过程的长短依赖于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和投入。不知道朋友们看后,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